编辑推荐
本书记录了一种近乎失落的生活:天光云影、四季流转、春耕秋收;是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们,逝去又永恒的故乡。
内容简介
本书缘起于作者经家乡塔鱼浜拆迁后,由一只旧碗开始回忆童年的故乡。从“一只供碗”引入,后分为七卷,每卷主题鲜明,进行“关键词回忆和写作”,以物为题展开写江南乡村人的生活,七卷分别为:
“地理志”——以单个地点,如“西弄堂”“水泥白场”展开;“地理志附:父亲的老屋”——以老屋各处,如“厢屋”“灶头间”展开;“岁时记”——以各种节日展开;“动物记”——以动物,如“母牛”“狗”等展开;“昆虫记”——以亲近的昆虫,如“蜻蜓”“萤火虫”等展开“农事诗”——以作物的播种、收割、收购的生命历程展开;“草木列传:农事诗补遗”分写了各种童年时期亲近的各种草木。
作者“为物立传”,将童年生活的细枝末节作为线索聚集起来,写故乡“自然中人”的日常生活:地点、虫兽、节日、草木……众多的回忆片段汇聚成记忆的河流,还原了江南乡村的肌理,勾勒出栩栩如生的江南水乡生活的全景图。是一部“文学的自然地方志”,一本“诗意的江南风物回忆录”。
作者简介
作者邹汉明,诗人、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生于嘉兴,创作以诗歌为主,兼有散文、文论和诗歌批评等,在《诗刊》《花城》《十月》《诗神》等刊物发有作品,现供职于嘉兴报社。
出版有《江南词典》《少年游》。所著的《穆旦传》将于2021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纪念碑)出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一只还魂的供碗
卷一 地理志
塔鱼浜
木桥头
西弄堂
水泥白场
东弄堂
高稻地
机埠
墙内坟
姚亩田渠道口
八分埂
邱家门对
戤壁路
小猪房
六亩头
荡田里
蟹洞田
长坂里
老人下
活杀埂
大水坝
小圩
小水坝
圣堂湾
棉花埂
河的南面
后头田
严家浜
卷二 地理志附 父亲的老屋
草棚,或拦头屋
厢屋
灶头间
房间里
后门头
卷三 岁时记
正月初一
正月初二
正月半
二月初二
三月三
清明
头忙日
立夏日
五月初五
六月六
七夕
七月半
七月三十
八月十五
国庆节
九月九
冬至
十二月廿三
十二月廿四
年节边
小队分红了
画一副六神牌吧
年节边的猪头
十二月廿九
十二月三十
卷四 动物记
母牛
公牛
湖羊
狗
母猪
肉猪
野猫和家猫
公鸡
母鸡故事
母鸡续
兔子
鸭与鹅
卷五 昆虫记
蜘蛛
苍蝇
蚊子
乌蠓
蚤虱
蛆虫
壁虎
蜒蚰
洋夹
胡蜂
胡虻
蜜蜂
蝴蝶
蜻蜓
螳螂
蚂蚁
曲蟮
地鳖虫
洞里毛
金眼乌子
老蝉泥
浮子蝶
刺毛虫
瓦刺虫
角蜢
百脚
男儿虫
寸板虫
萤火虫
赚绩
瓢虫
小青虫
蜗牛
米虫
纺绩娘
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卷六 农事诗
水稻简史
秧田
拔秧与插秧
拔草与烤田
斫稻、拖柴、晾稻与挑稻
晒谷与还粮
村子里的米香
菊花简史
整地
种菊
育菊
赏菊
采菊
蒸菊
晒菊
卖菊
烟叶简史
土窖里的烟苗
夏天的烟叶
刨烟丝
卷七 农事诗补遗 草木列传
树部
桑树
楝树
朴树
枣树
桃树
香樟
柿树
葡萄藤
枇杷树
杜竹
水杉
草部
水草
稗草
藠葱
白胡子草
芝麻
蓖麻
仙人掌
花草
茭白
狗尾巴草
茅针草
甜环头
芦稷粟
蔬部、豆部、瓜部
鸡毛菜
小白菜
苋菜
荠菜
马兰头
豆芽菜
油菜
包菜
雪里蕻菜
大蔀头菜
韭菜
榨菜
瘤芥菜
莴苣笋
萝卜
芋艿
洋芋艿
蚕豆
蛮豆
赤豆
羊眼豆
裙带豆
寒豆
番薯
洋番薯
西瓜
香瓜
木瓜
冬瓜
南瓜
丝瓜
后记
塔鱼浜自然史是2021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邹汉明。
得书感谢您对《塔鱼浜自然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