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

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了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截止到抗战之前崛起于诗坛的一个青年群体现代派诗人群。

内容简介

作者认为,临水自鉴的纳蕤思形象历史性地构成了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群的一个象征性原型。这一年轻诗人群体呈现出了与纳蕤思母题原型惊人的相似:自恋的心态,沉凝的思索,深刻的孤独感,对外部世界的拒斥与疏离,对完美的诗歌形式的执迷与探索,对"辽远的国土"的渴念与追寻……都使他们寻找到了与纳蕤思原型的镜像般的认同。

现代派诗人的笔下由此也集中出现了临水与对镜的姿态,甚至直接把自我拟想为纳蕤思的形象,进而在诗歌文本中结构了一种镜像化的拟喻形式,创建了一个以镜子为核心的完美的意象体系,最终生成了一种精神分析学意义上的幻美主体与镜像自我。

本书选择了一系列母题意象作为研究现代派诗歌的微观化视角,通过对现代派诗歌派的文本细读,深入探讨了现代派诗人的主体心灵世界和审美化的艺术形式。

作者简介

作者吴晓东,黑龙江省勃利县人。1984年至1994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著有:《阳光与苦难》《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合著)、《记忆的神话》《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镜花水月的世界》《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漫读经典》《文学的诗性之灯》《废名·桥》《二十世纪的诗心》《文学性的命运》《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导论 心灵与艺术的双重母题

纳蕤思的神话:诗的自传

临水的沉思者

母题:一种观察形式

一 辽远的国土

远景的形象

在异乡

“失乐园”

二 扇

中介的意义

“只有青团扇子知”

扇上的“烟云”

齐谐志怪的境界

三 楼

“泛滥”的“古意”

记忆的法则

规定的情境

“楼乃如船”

四 居室与窗

室内生活

落寞的古宅

临窗的怅望者

五 姿态:独语与问询

心灵的形式

自我指涉的语境

个体生命的境遇

“写不完的问号”

六 乡土与都市

荒废的园子

古城

老人

陌生的都市

两种时间

七 有意味的形式

幻象的逻辑

表象的世界

拟喻性的语言

八 镜

“付一枝镜花,收一轮水月”

“我”与“你”

主体的真理

结语 关于生命的艺术

附录一 尺八的故事

附录二 西部边疆史地想象中的“异托邦”世界

参考文献

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是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晓东。

得书感谢您对《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诗歌研究(第十三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第十三辑。
言说的回声:以思论诗 电子书
本书分论道求真、歌以咏志、序短情长、本文导读四个专题,收录了《新时代诗歌何以“载道”前行——当下诗歌创作与美学建构管见》《本源诉求及审美化境——论柳沄的诗歌创作》《诗性光芒的年代记忆——姜红伟和他的诗歌运动访谈录》《情怀烛照与主题变奏——序袁宏的》等文章。
长江文学艺术的春天 电子书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历届艺术节的有关文件,含通知、领导讲话及第六届艺术节资料;第二部分是一批回忆文章。
写诗真好玩:树才老师给孩子的诗歌课 电子书
孩子是离诗最近的人。对孩子来说,写诗不是什么神秘的事,而是和语言的游戏。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王尔德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方法,结合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政治、社会背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王尔德创作的伦理思想在其艺术实践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了王尔德艺术实践中的伦理内涵和内在关联,着重探讨了艺术与伦理道德既相冲突又相互融合的具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