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先生文学研究近六十年的精品力作。
内容简介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童庆炳,1936年生,汉族,福建连城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被誉为“文坛教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家学会副会长。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卷说明
代前言 ——我的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之旅
第一辑 创作论
文学创作的审美意义
文学创作的一般准备
第一节 作家的生活积累
第二节 作家的思想准备
第三节 作家的文学修养
文学创作的客体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对象——人的世界
第二节 文学客体的特征
文学创作的主体
第一节 作家的潜在资质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作家的人格力量及其对创作的作用
第三节 作家的审美能力及其对创作的制约
文学创作的至境追求
第一节 意境
第二节 典型
第三节 意象
文学创作的样式和技巧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样式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技巧
第二辑 鉴赏论
文艺与人的建设
人的复归与艺术欣赏
“心理距离”与艺术欣赏
审美投射与艺术欣赏
“意境”说六种及其申说
文学作品层次及其艺术分析
第三辑 大众文化论
大众文化需要人文引导
媒体变化与审美文化创新
现实·历史·品位 ——当前文艺的娱乐消闲功能之我见
休闲功能文学作品的二重性
谈谈大众文化的二重性
大众文化的二重性
改写名著的三条原则 ——小说《沙家浜》引出来的理论思考
“大片”中审美的异化
张艺谋《三枪》二题
中国文化艺术应喊出自己的声音
读书与看图
第四辑 文学“终结”论
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文学批评会消失吗? ——与美国加州大学希利斯·米勒先生对话
谈谈文学理论的“泛化”与“发展”
文学理论的边界——从当前文学图书印数谈起
文学和文学研究会终结吗?
第五辑 文学经典建构论
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
《红楼梦》、“红学”与文学经典化问题
回归文学经典的“教”与“学”—— 谈谈当前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的方向
第六辑 语文建设论
语文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
语文教学与人的建设
漫议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国经验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代后记
文学创作问题六章是2016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童庆炳。
得书感谢您对《文学创作问题六章》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