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刊系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学术集刊,旨在为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学者提供学术交流之平台。
内容简介
本刊通过学术研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的理解和诠释;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世界文化、文明之间的对话;以理性考量塑造未来中国文化和学术思考。
本刊现为采取匿名评审制度的年利,刊登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札记、学界动态等文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辑委员会
圆桌会谈
“古史辨”与现代中国哲学研究
古史辨学派与不可知论
顾颉刚历史地理研究评述
一 顾颉刚历史地理研究内容
二 顾颉刚历史地理研究方法
三 顾颉刚历史地理研究价值
特约论文
读庄
一 “逍遥游”
二 “道”
三 “是非”
四 “圣人”
五 “无用之用”
哲思论道
中国哲学在井上圆了思想中的位置
前言
一 圆了思想的特质:在“佛教”与“纯正哲学”之间的评价
二 圆了有关中国哲学的著述概观
结语
性与天道的张力
前言
一 周代礼乐传统与孔子的界限意识
二 思孟学派的生存有限性与道德主体的建立
三 《周易》的虚假错误观及认知的限度
四 荀子的天人有分说与客观秩序的重要性
余论:有限性的消失及其弊端
试论段正元对《大学》之“亲民”的解读及其对“新民说”的批评
一 中庸之道的本体论基础是亲民
二 “明明德”与“亲民”的内在统一
三 段正元对朱熹“新民说”的批评
四 “新民说”的历史与逻辑
结论
名辩思潮与概念思维
一 象论与相论
二 名辩与名教
三 知识论视野下之名辩思维
经史考辨
本根与枝干:“古之道术”的分裂与重生
一 子学时代的经学母体
二 早期经学的子学特征
三 引《诗》明理之自然体例
四 “一言以蔽之”的学术基础与哲学视角
五 “断章”的模式与“取义”的侧重
六 由《诗》说考证子思学派之作品
七 儒家政治哲学的基石
八 “二重证据法”的意义
九 “轴心时代”说的偏颇
从《桧风·素冠》毛序看儒墨“三年之丧”之辨
一 《毛序》的训诂考证和解诗
二 儒家诠释“三年之丧”的理论合理性
三 《素冠》的断代考证和与丧礼相关的社会背景
四 墨家从实践性上反对“三年之丧”
五 贵族立场和庶人立场的分歧
六 “三年之丧”的实践性和庶人立场的兼容
论《后汉书·文苑列传》与范晔的文士观念
一 从《文苑》无史论说起
二 《文苑》传主及《文苑》结构特征
三 《文苑》与范晔文士、文学观念
四 《文苑》与《儒林》的关系
明末清初通俗文学中的“惧内”主题及性意识
一
二
三
文艺纵横
王石谷画学思想探析
一 画道之衰
二 师造化
三 法古人
四 集大成
五 弊病
结语
学界动态
“古史辨”与现代中国哲学研究
编后语
《国学论衡》稿约
国学论衡(第九辑)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晓兴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国学论衡(第九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