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笑肉也笑

皮笑肉也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水墨手绘传统风,中式幽默歇后语,随典婆婆徘徊市井间,遇见逗趣的灵魂。

内容简介

歇后语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由起“引子”作用和“后衬”作用的两部分组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歇后语里有中国人的大智慧——中国民俗、奇闻逸事,老一辈口口相传的土言妙语很多被人们淡忘。

作者典婆婆为公号“典婆婆摆闲话”的创始人。她将收集来的民间歇后语用笔墨画了下来,这些口口相传的中国智慧在她的画笔下和现代场景相互交融,加上生动的文字诠释,成为有趣、接地气、老少咸宜的歇后语新说。

这本书将带领我们回顾歇后语的智慧,除了有极具喜剧风格的中国风漫画诠释,还有对歇后语本身的解读。

作者简介

作者典婆婆,原名陈典,毕业于川美附中、四川美院、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学院。1986年成都耍娃儿,严肃的文艺工作者,两个女儿的辣妈咪,善收集旧货、旧故事。因喜爱建筑与空间学设计,因喜爱传统民俗而重拾画笔。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语

推荐序

自序

喇叭匠扬脖子——又起高调

财神爷戴乌纱帽——钱也有,权也有

背手看鸡窝——不简单(捡蛋)

草鞋上绣花——底子太差

国画馆里倒垃圾——全是废话(画)

板凳上睡觉——翻不了身

当了衣裳买粉搽——穷讲究

打油的漏斗——没底儿

大街上卖笛子——自吹

白墙写白字——白忙一场

得病不吃药——熬

海边捞虾——看潮流

大花脸画眉毛——超额

穿木屐走路——响声大步子小

卖膏药不用动嘴——天生就有幌子

饿鬼进药店——自讨苦吃

龅牙啃西瓜——条条是道

白布掉染缸——难(蓝)了

吃过三斤老蒜头——好大的口气

穿了短裤套袜子——相差一大段

戴着乌纱弹棉花——有功(弓)之臣

豆腐佬摔担子——倾家荡产

理发师的徒弟——从头学起

木偶跳舞——幕后操纵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拿着算盘——找仗(账)打

肉骨头落了锅——肯(啃)定了

骑着骆驼赶着鸡——高的高来低的低

麻布袋换草布袋——一代(袋)不如一代

补铁匠摇头——不一定(易钉)

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大衣柜没把手——抠门儿

耗子搬家——穷折腾

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

枕着扁担睡大觉——想得宽

圣人喝盐卤——明白人办糊涂事

太阳落山的猫头鹰——开了眼

站在磨盘上——想转了

偷来的锣鼓——打不得

驼子作揖——起手不难

瓦匠婆娘——多疑(泥)

泻肚子吃补药——白费

丫鬟带钥匙——当家不做主

绱鞋不使锥子——真(针)好

梆子改木鱼——还是挨打的命

俏媳妇戴凤冠——好上加好

要饭的借算盘——穷有穷打算

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

铁匠铺的买卖——都是硬货

小娃穿大鞋——大套

盲人卖布——瞎扯

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檐)

吃了剩饭想点子——光出馊主意

半夜里的铺盖——没人理

草帽当锣敲——想(响)不起来

八人大轿七人到——缺一不可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戴乌纱帽不上朝——养尊处优

白鹅过河——各顾各(咯咕咯)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寺)

大路边上裁衣服——说长道短

绣球上面绣牡丹——锦上添花

筷子夹骨头——三条光棍儿

按下葫芦起了瓢——此起彼伏(浮)

戴着斗笠亲嘴——差一帽子远

买麻花不吃——为的看这股劲

白菜叶炒大葱——亲(青)上加亲

滚水锅煮寿星——老熟人

关门不上闩——顶住

打破砂锅——问(璺)到底

孩子没娘——说来话长

吃了磨刀水的——秀(锈)气在内

黑瞎子叫门——熊到家了

啃玉米唠嗑——开黄腔

狗咬屁股——肯定(啃腚)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腊肉上席——无须多言(盐)

鸡鸭共一笼——语言不通

泡菜坛里的石头——一言(盐)难尽

搬竹竿进胡同——直来直往

老鼠掉到书箱里——咬文嚼字

螃蟹夹豌豆——连滚带爬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锯)

和尚拜丈母娘——栖(妻)身何处

水仙花不开——装蒜

摔在粪池边——离死(屎)不远

花旦念道白——句句好听

菩萨背后一个窟窿——妙(庙)透了

送饭罐打了耳朵——不能提

苞谷做馍馍——皇帝(黄的)

盲人算命——直言开谈

用斗量糠——不出声

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

小孩吃泡泡糖——吞吞吐吐

掌磅秤的报数——句句实话

五个老倌两根胡子——稀(须)少

卫生口罩——嘴上一套

珠穆朗玛峰上点灯——高招(照)

堂屋里挂草荐——不像话(画)

门神里卷灶爷——话(画)里有话

啄木鸟治树——全仗嘴硬

磨眼里放碗片——推辞(瓷)

寿星骑仙鹤——没路(鹿)了

小碗儿吃饭——靠天(添)

嘴里吃冰棒——净讲风凉话

拜完天地去讨饭——没有一天好日子

捏面人改行——不想做人

灯草打娃娃——吓唬吓唬

打鱼的回家——不在乎(湖)

床底下的夜壶——离不得又见不得

大夫卖棺材——死活都要钱

穿了雨衣还要伞——缺乏安全感

火车上的演出——载歌载舞

菜板顶门——管得宽

独眼挑媳妇——一眼看中

半路上捡个喇叭——有吹的了

砍柴人下山——两头担心(薪)

鞭炮两头点——想(响)到一块了

走路看脚印——太小心

秤离不开砣,公离不开婆——难割难舍

保温瓶的塞子——赌(堵)气

八月的石榴——合不拢嘴

抱屁股上楼——自己抬举自己

床底下养仙鹤——一辈子不得抬头

和尚丢了腊肉——心急不好说

孩儿妈拿尺子——凄凉(妻量)

爆竹店失火——想(响)得心痛

敲着空碗唱大戏——穷开心

猫见了鱼——想求婚(荤)

背媳妇过独木桥——又惊又喜

光头别发卡——调(挑)皮

地道里找对象——要求不高

大囍轿没底儿——丢人了

稀饭倒进口袋——装糊涂

骑到老虎脖子上——下不来

画上的美人——爱不得

墙上栽菜——无缘(园)

缝衣店里的裁缝——左也依(衣)右也依

画笔敲鼓——有声有色

庙堂里的钟——想(响)得多

老公打扇——凄(妻)凉

燕子做窼——空劳碌

大姑娘坐轿子——头一回

中药店里的揩台布——揩来揩去都是苦

打狗看主人——势利眼

钟楼上的麻雀——早就惊吓出来了

土地佬挖黄连——自找苦吃

猪八戒摔耙子——不伺候(猴)

属刨花的——点火就着

猪屎夹敲脑壳——连挨两下子

烧火棍碰灶火门——又得碰又离不开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圆)

拽着胡子过河——谦虚(牵须)

强扭的瓜——不甜

自行车下坡——不睬(踩)

筷子搭桥——难过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看戏嗑瓜子——心闲嘴不空

大慈悲看观音经——求人不如求己

鲁班门前夸手艺——不知身份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三仙传道——一人一口

憨姑爷救火——等下二回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公卖豆腐——人硬货软

韩湘子拉着铁拐李——你吹我捧

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

钟馗嫁妹——鬼混(婚)

牛郎约织女——后会有期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三顾茅庐——好难请

牛郎织女哭梁祝——同病相怜

四大金刚讨饭——穷凶极恶

薛仁贵不叫薛仁贵——叫白跑(袍)

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果老骑驴——走着瞧(赵桥)

赵巧儿送灯台——一去不复返

张天师被鬼降——无法可施

吴刚捧出桂花酒——仙客来

黄忠上阵——不服老

张飞母亲姓吴——无事(吴氏)生非(飞)

大年初一看日历——日子长着呢

二月二打簸箕——为(围)的是自己

二八月的天气——冷热无常

三月里赏花——万紫千红

三月想吃蟠桃——还够等

三月里扇扇子——春风满面

四月的果园——有理(李)有性(杏)

四月间的桃花——谢了

五月的石榴花——火红一片

五月端午的黄鱼——在盛市上

六月的云,少女的心——变化多端

六月里吃西瓜——甜在心上

七月的南瓜——皮老心不老

七月里借扇子——不识时务

七八月的高粱——红透了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儿

八月十五卖门神——不是时候

八月节放鞭炮——没人当回事

九月的柿子——软不拉耷

九月菊花——点点入心

十月的鸡冠花——老来红

冬月里的甘蔗——甜透了心

十冬腊月生的——动(冻)手动脚

十二月天找杨梅——难上加难

冬至已过——来日方长

腊月里的镰刀——难得清闲

腊月三十洗长衫——今年不干明年干

腊月三十贴对子——一年一回

大年三十喂年猪——来不及

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

半个月绣不出一朵花——真(针)慢

秋后上地——专找碴(茬)儿

刚出山的太阳——红光满面

娘儿们出门——等死抬轿的

最长的一天——一日三秋

一层布做夹袄——反正全是理(里)

初学交谊舞——不知进退

百家姓里的老四——说的是理(李)

吃面条找头子——多余

百货楼里买帽子——到那儿试

半路上丢算盘——失算了

金簪子掉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

被单补袜子——大材小用

打锣卖糖——各干一行

朝天泼水——形不成气候

跟和尚借梳子——强人所难

包公脸上抹煤灰——黑上加黑

葫芦掉井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八辈子的老账本——说不清

摆龙门阵抱娃娃——两不耽误

刀子耍到铁匠铺——不是地方

包工头监工——动口没动手

花被盖鸡笼——外面好看里头空

臭鸡蛋进锅——吵(炒)也没用

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

烧棉袄恨虱子——得不偿失

盲人看西洋镜——白费工夫

油梭子发白——短炼

刘备卖草鞋——本行

裹脚布做鞭子——文(闻)不能文,武(舞)不能武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灶王爷上天——有一句说一句

猪八戒的脊背——无(悟)能之辈(背)

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西瓜皮打鞋掌——不是这块料

大晚上逮蝈蝈——先听听声

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石狮子的鼻子——不开窍

属窗户纸的——一点就透

纸糊灯笼——心里明

老鼠给大象指路——越走越窄

门上挂粽子——高中(粽)

光屁股坐板凳——有板有眼

瓷盘里的水仙——根底浅

擦火柴点电灯——其实不然(燃)

太岁头上动土——好大胆

瓷器店里的老鼠——打不得

大白天遇阎王——活见鬼

皮笑肉也笑是2020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典婆婆。

得书感谢您对《皮笑肉也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刺猬的优雅 电子书
巴黎腔,文艺范。一少一老的奇异邂逅,她们如何蜕变、重生……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中国民间故事 电子书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文学作品,它是民间叙事散文作品的一种,亦称“古经”“说古”“学古”“瞎话”。根据内容民间故事可分四类,即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和笑话。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现实活,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经过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流传,许多民间故事被改成了各式各样的剧本,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民间故事并不会因物质
毕淑敏专集:提醒幸福 电子书
适读人群 :7-10岁   1. 《美冠纯美阅读书系:提醒幸福(毕淑敏专集)(经典彩绘本)》为美冠纯美阅读书系专集之一。美冠纯美阅读书系共20册,包含了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坛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17位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集。他们震撼心灵的华彩美文,滋养着我们的精神生命!   2. 青少年读者不可不读的经典文学作品。萧红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一部思想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为了帮助读者深刻理解作品内涵,小说前附有导语,每章前还附有导读,旨在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写作背景、写作特点,以及作家作品的影响、成就等。   3. 全新经典彩绘本。本书配有多幅精美插图,图文并茂,让读者在饶有趣味、轻松的阅读氛围里,品味大师的文学经典和精神魅力。装帧设计恢弘大气,颇具收藏价值。{simg}//img30.360buyimg.com/vc/jfs/t991/314/304285477/115281/adcd1d55/5514fb8bN143b0f39.jpg{eimg}
上古神话(全四册) 电子书
一本书读懂中国神话!
此生只为守敦煌 电子书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