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清帝国司法:时间、空间、参与者。制度、理念、实践的深度描绘。
内容简介
《清帝国司法的时间、空间和参与者》收录的论文,有的注重从清帝国的“法律边疆”(香港、澳门沿海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解构固有的中国内地中心主义的法律史研究模式;有的注重分析司法的不同参与者(如皇帝、地方官员或幕友)法律思维偏向的差异;有的注重同一制度在不同时间的变异;有的注重不同空间司法模式差异的同时,潜在地从更广阔的中西空间法律差异探讨清帝国司法的特性。这些论文从制度、理念和实践层面,将清帝国司法的时间、空间和参与者三大要素深嵌其间,尽可能地描绘一个更为真实、具体的清帝国司法图景。
作者简介
邓建鹏,男,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曾在《法商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三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等。$$$$$邓建鹏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法学博士;兼任中国科技金融法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律研究专家、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和中国银行法学会理事等。研究专长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法律风险防范、创新及监管;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三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二等奖和中央民族大学“十佳教师”等十余项奖励;近五年调研两百余家互联网金融创新企业,进行相关主题的演讲与咨询数百次,并多次参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立法论证与咨询;与黄震教授合著有《P2P网贷风云》《论道互联网金融》《做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互联网金融创新案例经典》等。$$$$$邓建鹏,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技金融法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及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研究专长为中国法律史、互联网金融与法制。先后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三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中央民族大学“十佳教师“奖、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及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二等奖。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出版著作《财产权利的贫困》《中国法制史》(第2版),合著《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控制》(第2版)《P2P网贷风云》《徽州民间私约研究及徽州民间习惯调查》《论道互联网金融》等。$$$$$邓建鹏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任多个杂志的副总编辑或编辑,参加工作九年来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三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中央民族大学“十佳教师”、中央民族大学五四青年标兵等九项奖励,曾数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独立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其中包括《财产权利的贫困:中国传统民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研究领域之一为法律史(尤其是清代诉讼与传统民事法制),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包括《私有制与所有权》、《清朝官代书制度研究》、《宋代的版权问题》、《清朝诉讼代理制度研究》、《冤案如何产生》、《假设、立场与功能进路的困境》、《清至民国苗族林业纠纷的解决方式》、《词讼与案件:清代诉讼分类及其实践》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作者简介
导论
一、研究概况
二、司法的空间要素
三、司法的时间要素
四、司法参与者要素
五、相应思考
法律、帝国与近代中西关系的历史学:1784年“休斯女士号”冲突的个案研究
一、史学问题:殖民档案和主权观念的冲突
二、1784年“休斯女士号”争议
三、关于“休斯女士号”案件的中方视角
四、“休斯女士号”案的历史影响
五、结论
交涉、较量与嬗变:清前期澳门治理格局中的司法权——以乾隆初年两宗华洋命案为分析对象
引言
一、乾隆八年命案始末及其交涉
二、“乾隆九年定例”与治理的强化
三、乾隆十三年命案:文本与真相
四、命案背后的权力较量及其结果
五、命案折射的吏治、律例与司法权
清代审前程序的规则控制——《状式条例》研究
一、研究缘起
二、《状式条例》的源流与变化
三、《状式条例》的基本规范
四、《状式条例》与国家法典
五、《状式条例》的适用
六、结论
《状式条例》附录
帝制中国晚期的法律专家与地方司法运作(1651~1911年)
一、清朝刑钱幕友的背景、培训和分布
二、幕友的社会和文化资本
三、幕友的出处地理分布、教育背景及遍布地方衙门的情况
四、幕道:关于法律、正义与职业认同的理想化价值观
失礼的对话:清代法律和习惯并未融汇成民法
一、欧洲与中国法律传统中的法律和习惯
二、作为“活法”或“自生秩序”的习惯
三、法庭中的习惯:永远难以捉摸的证据
四、来自清代官箴书、判牍和省例等政务文献的例证
五、判牍对习惯的参考
六、从个案裁决到法典法,并无习惯法为中介
七、作为官方政务事项之一的习惯
八、结论:在民事习惯法之外的途径概述法律与习惯相遇的一种法制
对清代审判中“自相矛盾”现象的理解——评黄宗智“表达与实践”理论
一、黄宗智清代民事审判理论的整体构造
二、对“听断以法”的理解
三、“依法保护权利”现象的地位与含义
四、惩戒型审判特有的限制
五、与近现代民事法律秩序的关系
在鸣神与鸣官之间——清代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中的苗族习俗与纠纷解决方式
一、引言
二、款的结合
三、纠纷解决的各方面
四、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清帝国司法的时间、空间和参与者是2018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作者邓建鹏。
得书感谢您对《清帝国司法的时间、空间和参与者》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