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回望、深察、预见改革之大势,揭示中国经济未来之走向,探索中国经济前行之方向与路径。
内容简介
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开始,周其仁教授就密切参与中国改革的每一步。他善于从现实世界出发,在《改革的逻辑》一书中,用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风趣、直白的文字,将中国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历程进行严密而逻辑清晰的梳理。《改革的逻辑》从“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到“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从“如何防止改革变成半拉子工程”,到“怎么避免糟糕的政策组合”,系统地从产权改革、土地改革、货币改革等各个方面,深入解读中国经济改革的来龙去脉和关键问题,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改革的逻辑,同时对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作者简介
作者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经济人物之一。
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产权与合约、经济史、经济制度变迁理论、企业与市场组织、垄断、管制与管制改革等。自1996年以来,相继开设了有关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
著有《突围集》《城乡中国》《改革的逻辑》《竞争与繁荣》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部分 中国做对了什么?
改革30年感言
邓小平做对了什么?
科斯的中国影响力
过去十年是改革开放收获的十年
第二部分 重新界定产权之路
重新界定产权之路
一部未完成的产权改革史
公司理论与中国改革
农民、市场与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改革:国家与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
参考文献
农民收入是一连串事件
城市化、土地制度与宏观调控
试办“土地交易所”的构想
变革土地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
成都试验的新进展
第四部分 货币制度重于货币政策
货币、制度成本与中国经济增长
“货币深化”与改革的风风雨雨
货币无侥幸
银根与“土根”的纠结
政府主导投资的经济性质
货币制度重于货币政策
第五部分 改革驱动的经济增长
向内转型的困难
不能仅靠政府拉动经济
经济增长与企业成长
应对更激烈的全球竞争
三种私人资本和中国经济
科斯定理与国资转让
第六部分 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
改革是对未来最重要的投资
民贫国衰、民富国强
体制政策要靠前
防止改革成为半拉子工程
避免糟糕的政策组合
以规则的确定应对结果的不确定
“中国制造”的转型前景
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
接着石头过河
跋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改革的逻辑是201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周其仁。
得书感谢您对《改革的逻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