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文世界首部全面解析杨德昌及其作品的专著,系统地论述了他的创作理念与批判性内涵。
内容简介
杨德昌是与侯孝贤齐名的台湾新电影运动旗手。作为公认的大师级导演,他在作品中持之以恒地对社会现实与人性腐化展开了深刻的批判。
首先,作者创造性地探讨了杨德昌自身生命经验与其批判性之间的互动关系,归纳了杨德昌批判思想的重要精神源泉。
其次,作者从杨德昌始终关心的“人”的生存状况出发,剖析了他作品中的精神危机与道德乱象,指出本应承担救赎功能的教育与媒介反而具备“毁人”和“骗人”特质,继而考察杨德昌电影中的暴力与犯罪现象,阐明他对“社会(环境)杀人”的隐忧。
最后,作者总结了杨德昌对世人所寄寓的“独立”愿望,并通过比较分析画出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独特坐标,同时辨明了他在创作中所抱持的“悲剧性的乐观主义”态度。
作者简介
作者黄文杰,江西高安人,先后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博士,副编审,连续多年担任华语电影传媒大奖首轮或复审评委。
著有《陷落的电影江湖》,译有《无人是孤岛:侯孝贤的电影世界》,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电影艺术》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曾独立导演纪录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一、 杨德昌的重要性
二、 既往的解读与缺失
三、 重读的理路与意义
第一章 格格不入:生命史
一、 外省人:从大陆到台湾
1.身世与启蒙
2.不听话的学生
二、 异乡人:从台湾到美国
三、 挑战者:投身新电影运动
四、 独立者:新电影运动之后
第二章 现代性批判:创作核心
一、 批判:杨德昌的创作理念
1.电影是批判社会的武器
2.电影界的知识分子
二、 现代性:杨德昌的批判对象
三、 杨德昌批判思想的三大源泉
1.20世纪60年代的时代精神
2.世界电影大师的影响
3.儒家知识分子的传统
第三章 空洞的人:精神批判
一、 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
二、 空虚:意义沦丧及其后果
1.价值失落:杨德昌电影中的“傻子”
2.金钱至上:杨德昌电影中的“骗子”
三、 孤独:人际疏离及其后果
四、 精神危机与战后台湾现代转型
第四章 堕落的人:道德批判
一、 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
二、 底线伦理崩溃与信任重建
1.窃贼的乐园
2.谎言的世界
3.情感的荒漠
4.战胜虚伪的办法
三、 善恶转变与辩证的人性观
四、 道德危机与战后台湾经济发展
第五章 “毁人”:教育批判
一、 现代教育的规训性
二、 杨德昌与教育体制的冲突
三、 残缺家庭与粗暴型教育
四、 专制学校与压迫式教育
五、 同流社会与功利性教育
第六章 “骗人”:媒介批判
一、 现代媒介的双重性
二、 杨德昌与媒体的冲突
三、 逐臭与拜金的媒体人
四、 小说与戏剧的欺骗性
五、 摄影的灵光效应
六、 电话的操纵特质
七、 幻象:电影与电视
第七章 “杀人”:暴力批判
一、 现代都市的危险性
二、 无常之城与失范型自杀
三、 无情之城与受挫型杀人
四、 无主之城与青少年犯罪
结语
一、 重申独立的意涵
二、 杨德昌的独特性
三、 杨德昌的批判实质
四、 悲剧性的乐观主义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杨德昌生平年表
附录二 杨德昌作品年表
导演作品
其他作品
后记
愤世嫉俗:杨德昌和他的电影是2017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黄文杰。
得书感谢您对《愤世嫉俗:杨德昌和他的电影》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