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二卷):文化、观念与社会思潮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二卷):文化、观念与社会思潮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着重研究民国建立后,民国的文化脉络和发展演变,以及当时的主要的社会思潮,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华民国专题史》丛书的第二册,着重研究民国建立后,民国的思想文化脉络和发展演变,以及当时的主要的社会思潮,分析民国的文化发展与思潮之间,以及思潮与政治发展趋向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绪论

一、小引

二、追问近代中国思想史的知识基础

三、探索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多重面向:本书内容述要

四、小结

第一章 思想史研究的反省和认识视野

第一节 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一、思想、思想家、思想史

二、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基本路径

三、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现存问题

第二节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草创阶段:1949年以前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二、意识形态化:1949—1976年中国大陆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三、新时期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之一:重新启动

四、新时期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之二:思潮、观念、专题研究

五、新时期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之三:个案研究

六、海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七、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展望

第三节 追寻近代中国“民主想象”的轨迹

第四节 近代中国思想史脉络里的新名词与关键词:以“伯理玺天德”为例

第二章 观念传播与思想竞争

第一节 民族主义在中国的研究视野:以孙中山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论述为例

一、瓜分危机的想象:孙中山民族主义论述的初期发展与时代思潮

二、“双重奴隶”与“推翻满清”:孙中山民族主义论述的“未完成交响曲”

三、“半独立国”:孙中山民族主义论述的新曲

四、未完成交响曲的“旧调”新唱:孙中山对中国国族奴隶地位的再阐述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研究视野:以张君劢对社会主义体制的观察(1919—1922)为例

一、走向社会主义之路:张君劢倾心于社会主义的思想转折

二、张君劢认识社会主义的途径

三、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四、结论:一个初步的定位

第三节 “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史学史脉络:以郭沫若与王国维为中心

一、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思想脉络: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

二、王国维成就的史学“论述社群”

三、现代考古学与史学“论述社群”的发展

四、郭沫若史学实践的内容

五、结论:郭沫若的史学实践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论述社群的形成

第四节 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论战的再反思

一、1930年代的思想界

二、“中国本位文化”论的要旨

三、“全盘西化”思潮

第三章 “自由主义”与现代中国

第一节 《努力周报》与中国自由主义

一、胡适与《努力周报》的创办

二、走向“论政”之路前夕的胡适

三、努力社的创办

四、“政治的工具主义”:胡适“论政”的思想准备之一

五、“干”的实践哲学:胡适“论政”的思想准备之二

第二节 《独立评论》与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

一、《独立评论》的宗旨

二、《独立评论》对日本侵略的态度

三、《独立评论》对国民党的态度

四、《独立评论》对共产党的态度

第三节 中国自由主义的转折:以《新路周刊》(1948年)为中心

一、前言

二、肯认欧美式自由民主体制的“社会想象”

三、“自由派科技知识阶层”追求理想空间的多重思考

四、《新路周刊》在中国自由主义脉络里的独特意义

第四节 自由主义的余晖:以《自由中国》为中心

一、五四自由主义与《自由中国》

二、胡适对《自由中国》的自由精神之影响

三、殷海光在《自由中国》所展现的自由主义

四、胡适与殷海光自由思想的异同

五、《自由中国》所阐论的自由主义与抗议意识

参考文献

一、史料与工具书

二、研究文献

三、日文资料

四、英文资料

索引

后记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二卷):文化、观念与社会思潮是2015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太原。

得书感谢您对《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二卷):文化、观念与社会思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佛教与社会 电子书
本书将4~6世纪佛教中国化与民族大融合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考察。
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 电子书
地方近代史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合集。
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共九册) 电子书
本套丛书通过剖析中日交流的生动实例,阐释了中国文化的海外影响力和辐射力。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电子书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
邮史钩沉寻初心——邮票发行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电子书
本书作者系近二十年邮票发行与变革的亲历者,该书以讲故事的方式,初次披露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促进邮票发行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一些重大决策;重大题材邮票的策划、设计内幕;邮票设计家的传奇经历,以及我国知名大龙邮票、红印花加盖等邮票背后的精彩故事。文章语言轻松,故事性强,可读性强,适合广大集邮爱好者、邮政从业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