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税法教科书(第十三版)

德国税法教科书(第十三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权威教材,德国各大学税收及税法课程必用的经典教科书。

内容简介

本书总共分为四个章节,先后介绍了税收基础理论、税收法律关系、税收程序关系和“收入和收益的税”和“对消费以及法律事务往来”有关的税,体例不同于一般的教科书,不仅涵盖了征税的原则、依据、程序等基础理论,还涉及所得税、增值税、土地购置税、遗产赠与税等各税体系和欧洲税法与国际税收竞争的相关内容。

作者简介

作者迪特尔·比尔克,德国著名法学家和律师。明斯特大学教授。先后在图宾根大学、慕尼黑大学和雷根斯堡大学学习法律。此外,曾在美国(1990)、英国(1994-1995)、法国(1999)和日本(2000)访学。曾在慕尼黑财政法庭兼职,后在律所担任兼职律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译者序

前言

摘自第1版的前言

缩略语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历史基础、原则和税收体制

一、当今税法制度的历史背景

(一)单一税收体制、复合税收体制和税收公平性要求

(二)税收历史的几个阶段

1.实物税、人头税、奢侈品税和消费税

2.所得税

3.消费税

二、征税原则

(一)经济原则

1.分配原则

2.塑造原则

3.效率原则

(二)法律原则

1.税法的体制支撑原则

2.税法是法律制度的一部分

3.税法是国家分享的制度

4.税法的法律渊源

三、税收体制概况

(一)对额外所得征税

1.个人所得税和法人所得税

2.附加税(团结税和教会税)

3.营业税

4.遗产赠与税

(二)对财产所有征税

1.财产税

2.土地税

(三)对收入和财产使用征税

1.消费税

2.支出税

3.流通税

(四)税制改革模式

四、税收构成要件的结构

(一)纳税主体

(二)征税对象

(三)税率

第二节 税收的宪法和欧洲法法律基础

一、财政宪法法律基础

(一)税收的定义

1.税收定义的特点

2.与先行给付费用(支付公共事业的费用和保险费)的区分

3.与规费的区分

(二)税收立法主权

1.联邦独有的立法权

2.联邦竞争性的立法权

3.联邦州独有的立法权

4.地方对税收章程的制定权

(三)税收获得权

1.联邦国家中的支出责任

2.联邦国家的财政平衡

(四)税收管理权

1.联邦的管理权限

2.联邦州的管理权限

3.地方的管理权限

(五)欧盟内部的财政权分配

二、征税权力的宪法法律限制

(一)法制国家的限制

1.税收合法性原则

2.明确性规定

3.追溯禁令

(二)基本权利的限制

2.通过其他宪法内容使按支付能力征税原则具体化

3.财产保证

(三)调节标准宪法法律上的正当性的特殊问题

1.财政目标标准与调节标准的区分

2.对税收调节标准的立法权限

3.税收调节的基本问题

4.调节标准的税收塑造作用的实际合宪性

(四)税收标准化及税款一次性缴纳的规定在等价原则面前的正当性

三、欧洲税法

(一)原始法律基础

(二)基本自由在成员国税法规范上的效果

(三)欧盟内部的税收协调

1.间接税的协调

2.直接税的协调

第二章 一般税收债务法与一般税收程序法

第三节 税收债务法

一、税收债务关系的请求权

(一)课税请求权

1.课税请求权的产生

2.到期

3.过期失效

4.税收请求权的转移

(二)对税收附带给付的请求权

1.怠报金

2.滞纳金

3.利息

4.强制金

5.费用

7.延迟金

(三)责任请求权

1.责任构成要件

2.责任的继受性

3.责任裁决和要求

4.责任事件中的调查顺序

(四)税收退还请求权

(五)税收退给请求权

二、个别税收法律使用的一般原则

(一)资产的归属(《税法通则》第39条)

(二)通过违反法律和惯例的行为获得经济支付能力(《税法通则》第40条)

(三)无效的但经济上完成的法律行为(《税法通则》第41条)

1.原则

2.家庭成员之间合约的特点

(四)税收筹划的滥用(《税法通则》第42条)

(五)诚实与信任

三、附加:公益权利

(一)公益性社团的免税

1.严格的公共福利导向

2.公益性的税收后果

(二)捐赠权

1.对公益性社团的捐赠

2.对政治党派的捐赠

第四节 税收程序法

一、税收行政的处理方式

(一)税收行政行为

1.税收行政行为的定义、种类和内容

2.税收行政行为的实现与生效

3.具有瑕疵的税收行政行为

5.税务裁决的更正

6.附录:结构说明

(二)合作的行为形式

1.公法协议

2.实际谅解

3.有约束力的陈述

二、征税实行

(一)事实调查

1.纳税义务人的登记

2.事实澄清

4.事实澄清的特殊程序

(二)税务核定与税基的确认

1.通过税务裁决进行核定

2.无税务裁决的核定

3.对税基的特殊确认

三、征收程序

(一)法律条款

(二)请求权到期与执行延期

四、法律保护程序

(一)庭外法律保护

1.申诉的许可前提

2.中止效果与执行停止

3.税务机关的申诉裁决

(二)庭内的法律保护

1.财政法庭起诉的许可前提

2.针对财政法庭判决的法律救济手段

第三章 收入和收益的税

第五节 个人所得税法

一、历史发展概述

二、作为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的收入:概念及基本准则

(一)根据《个人所得税法》中第2条第5款的规定需要收税的收入所得

1.有关收入所得的基本概念综述

2.客观的所得税缴纳义务

(二)客观的净收入原则(《个人所得税法》第2条第2款)

1.对经营中的损失进行补偿及扣减

2.对客观的净收入原则的打破——禁止扣抵和禁止补偿损失

(三)主观的净收入原则——个人所得税法中对私人因素的考虑(《个人所得税法》第2条第4款)

(四)需要确定的所得税及税率(《个人所得税法》第2条第6款和第32a条以下)

2.针对夫妻的分割课税

3.特殊税率

4.对某些需按税率缴纳的所得税的免除

(五)所得税的估算(《个人所得税法》第2条第7款和第25条)

1.征收形式及核定所得税

三、个人的纳税义务

(一)自然人是所得税的主体

(二)无限的纳税义务(《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第1款)

1.住所地

2.经常的居住地

(三)有限纳税义务(《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第4款)

(四)虚拟的无限纳税义务(《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第3款和第1a款)

(五)特殊形式:扩大了的无限纳税义务及扩大了的有限纳税义务

四、各种独立的收入种类

(一)工商营业的收入所得(《个人所得税法》第15—17条)

1.概述

2.“原”工商行为

3.被虚拟的或转变为工商营业收入的收入

(二)自由职业的收入所得(《个人所得税法》第18条)

(三)来自农林业的收入所得(《个人所得税法》第13—14a条)

(四)来自非自由职业的收入所得(《个人所得税法》第19条)

1.雇员

2.工资

3.必要支出

(五)来自资本资产的收入所得(《个人所得税法》第20条)

1.构成《个人所得税法》第20条第1款和第2款意义上单项收入的事实

2.收入所得的计算

(六)来自出租及租赁的收入所得(《个人所得税法》第21条)

2.与其他收入种类的区别

3.必要支出

(七)其他的收入所得

1.来自重复收入的收入所得(wiederkehrende Bezuege)(《个人所得税法》第22条第1目和第1a目)

2.来自私人出售业务的收入所得(《个人所得税法》第22条第2目和第23目)

3.来自其他行为的收入所得(《个人所得税法》第22条第3目)

五、收入所得的调查

(一)概述

(二)《个人所得税法》第4条第1款及第5条第1款所规定的收益调查(企业财产比较)

1.通过企业财产比较来调查收益

2.企业财产的调查

1.有计划的折旧,《商法典》第253条第3款第1项和第2项:

2.较低的价值,《商法典》第253条第3款第3项:

3.较高的价值(转账), 《商法典》第253条第5款

1.有计划的折旧扣除,《个人所得税法》第6条第1款第1目第1句和第7条第1款:

2.较低的连续经营价值(连续经营价值折旧), 《个人所得税法》第6条第1款第1目第2句:

3.以较高的连续经营价值强制转账,《个人所得税法》第6条第1款第1目第4句:

3.提取和出资

4.免税收入及禁止扣除的特殊性

(三)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4条第3款调查收益

1.总述

2.企业收入

3.企业支出

4.收益调查方法的转换

(四)盈余收入的调查

1.总述

2.收入

3.必要支出

1.来自非自由职业的收入所得

2.来自出租和租赁的收入所得

1.对收入所得额度的调查

2.税率的更优性审查:

六、扣除及优惠

(一)对私人扣除的概述

(二)特殊支出

1.总述

2.无限可扣除的特殊支出

3.有限可扣除的特殊支出

4.总计的特殊支出扣除

(三)特殊的负担

1.总述

3.特殊构成要件

(四)对子女抚养费的考虑

1.通过免税额/子女补贴考虑子女费用

2.对子女费用的限制性考虑

第六节 企业税法

一、对人合公司征税

(一)概要

1.人合公司在税法中的地位

2.合伙经营的意义

(二)《个人所得税法》第15条第1款第1项第2目的使用范围

1.合伙经营的存在

2.从工商业行为中获得的收入

(三)合伙经营收入的组成部分

3.补充收支平衡表结果

4.合伙经营关系中的资产的转让

二、对股份公司征税

(一)概要

(二)个人的纳税义务(税收主体)

1.无限纳税义务(《法人所得税法》第1条)

(三)计算基础(征税对象)

1.需纳税的收入、收入和收益

5.公司关系引起的程序的限制

6.与特殊支出类似的扣除事实

7.损失扣除

(四)税率

(五)对分红法人和股东的分配的处理办法

1.对法人征税

2.对股份持有人征税

三、营业税

(一)概要

1.实物税

2.等价原则

3.财政宪法;税收收入

(二)征税对象

3.纳税人(《营业税法》第5条)

(三)营业收益

1.根据《个人所得税法》/《法人所得税法》将盈利作为初始值(《营业税法》第7条)

2.对不符合营业税实物税性质的盈利组成部分进行修正

4.删减(《营业税法》第9条)

5.营业损失(《营业税法》第10a条)

(四)营业税核定;程序

1.税收计算基础值(《营业税法》第11条)以及税收计算裁决(《营业税法》第14条)

2.征税率和税收裁决(《营业税法》第16条)

3.拆分(《营业税法》第28条至第34条)

四、《重组税法》概要

(一)引言

(二)税收后果概述(《重组税法》)

第七节 国际税法

一、对跨国事件征税

二、避免进行双重征税的措施

(一)单边措施(税款作价,计算收入时进行扣除)

(二)双边措施(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三、跨国经济活动的形式

(一)直接交易

(二)经营场所/常设代理人

(三)股份公司

(四)人合公司

四、收益转移和国家的防御策略

一、结算价格

二、追加征税

三、股东借贷融资

四、迁徙和企业迁移

五、跨国亏损结算

第八节 遗产赠与税法

一、概述

(一)2009年1月1日遗产税改革

(二)遗产赠与税的特点

二、纳税义务

(一)个人纳税义务(《遗产赠与税法》第2条)和纳税义务人(《遗产赠与税法》第20条)

(二)实物纳税义务

1.因死亡而获得的收入(《遗产赠与税法》第3条)

2.生前赠与(《遗产赠与税法》第7条)

三、对税金计算基础的说明

(一)受益人增加的财产

1.归属财产的价值

2.遗留债务

3.赠与特殊性

(二)实质性免税

1.根据《遗产赠与税法》第13条的免税

2.企业财产的免税,《遗产赠与税法》第13a、13b条

3.以居住为目的的出租土地的免税,《遗产赠与税法》第13c条

4.评估及免除体系的总结(情形59)

(三)个人免税

1.个人免税金额(《遗产赠与税法》第16条)

2.特殊供养免税金额(《遗产赠与税法》第17条)

四、税金计算

(一)纳税等级(《遗产赠与税法》第15条)

(二)税率(《遗产赠与税法》第19条)

(三)费率限制(《遗产赠与税法》第19a条)

(四)兼顾之前的收入(《遗产赠与税法》第14条)

(五)同一财产的多重收入(《遗产赠与税法》第27条)

五、税收核定以及征税;所得税折算

第四章 对消费以及法律事务往来征税

第九节 概要

第十节 增值税

一、增值税的发展以及意义

(一)从全阶段总增值税到增值税

(二)欧洲增值税

(三)增值税的运作方式以及法律基础

二、增值税调查

(一)税收构成要件

1.税收主体

2.征税对象

3.免税

4.估算基础

5.税率

(二)预征税扣除

(三)增值税和预征税的时间归属

1.税收产生(《增值税法》第13条)

2.估算基础的变更(《增值税法》第17条)

3.预征税的时间分配

三、税收申报以及估税的程序

第十一节 土地购置税

一、个人纳税义务(《土地购置税法》第13条)

二、实质纳税义务

(一)税收对象

1.地产(《土地购置税法》第2条)

2.购置过程

(二)免税(《土地购置税法》第3—7条)

(三)估算基础以及税率(《土地购置税法》第8条、第9条以及第11条)

三、课税权的产生、期限以及实行

索引

德国税法教科书(第十三版)是201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德] 迪特尔·比尔克。

得书感谢您对《德国税法教科书(第十三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出纳实务(第三版) 电子书
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出纳实务教学基本要求,为适应和满足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而编写。本教材按照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包括出纳基本业务技能、出纳凭证及账簿、出纳现金业务、出纳银行业务、出纳税收业务、出纳资料的整理、保管与工作交接等,本次改版根据最新税法、会计制度等法规的变化补充、修改相关内容。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为原则,注重学用结合,理论联
基础会计(第三版) 电子书
本书是为满足经济管理类专业会计基础教学,以提高学生能力素质为指导思想,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结合作者及同行业专家多年来在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教学的研究成果而编写的。本书内容包括第一章总论;第二章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第四章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第十章会计工作组织。本书既有理论知识讲解,也有业
税收学(第三版) 电子书
本书第二版出版后已经几年,财政税收理论与实务以及税收法律法规都有一些变化。根据理论与实务和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情况修改成为第三版。全书共十二章,分别讲述了税收的起源、税收的概念、特征和职能,税收的要素与分类,税收原则、税收的微观效应,税收的宏观效应,税收负担和宏观税负,税收转嫁与归宿,最优税收理论与税制结构,税式支出,税收管理和税收遵从,国际税收问题,税收前沿理论。针对新的理论和实务的变化,很多内容
基础会计(第三版) 电子书
数字时代已经到来,要应对信息技术的挑战,会计学习的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传统会计处理的学习全面转向对企业的经济业务及其所引发的资金运动的把控,本教材在介绍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融入业务的有关内容,从而做到业财合一。通过基础会计的学习,可以为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使学生做到业财融合。本教材主要适用于本、专科层面学生学习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