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田晓菲解读陶渊明、萧纲、谢灵运、汤显祖、郁达夫等七位名家,涵盖田晓菲各时期研究精华。
内容简介
汉代辞赋家枚乘以《七发》写七事,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田晓菲披沙拣金,同以《七发》为题,解读陶渊明、萧纲、谢灵运、汤显祖、郁达夫等七位作家及其经典作品,兼顾不同题材,连接不同时代——从诗歌、戏曲到小说,从六朝文学至现代文学,精华迭出,识见深邃。
作者简介
作者田晓菲,笔名宇文秋水,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教授、哈佛东亚地域研究院主任。著有《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神游:早期中古时代与十九世纪中国的行旅写作》《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以及《赭城》《留白》《“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等。中英文译著包括《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微虫世界:一部太平天国回忆录》等。参与撰写《剑桥中国文学史》《牛津中国现代文学手册》,合编《牛津中国古典文学手册(公元前1000 年—公元900 年)》并执笔其中部分章节。主编《九家读杜》将于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 年度获哈佛大学卡波特奖。
章节目录
七发
版权信息
序
谈陶渊明与写本文化
谈谢灵运与六朝行旅写作
谈萧纲与宫体诗
谈庾信与南朝宫廷文学之嬗变
谈汤显祖
谈《金瓶梅》
谈郁达夫
后记
城市是件花衣裳
版权信息
序
恋物张爱玲:性、商品与殖民迷魅
华洋杂处:异国情调与殖民凝物
女女相见欢:歪读张爱玲的几种方式
《相见欢》:异性恋婚姻与同性恋爱
《双声》:欲望法则的三角关系
《不幸的她》:情境式女同性恋的吊诡
两种衣架子:上海时尚与张爱玲
永恒的褶边:时尚与时间意识
老祖母的古董衣:废墟寓言与苍凉美学
上海城市感性:时尚与空间身体意识
城市是件花衣裳
张爱玲的体感公寓
朱天文的软建筑
朱天心的软城市
幽冥海上花:表面美学与时间褶裥
华丽世纪末的混融风格
黑色蕾丝:刺点、盲点、痛点
帝国提喻与时间褶裥
后后现代的恋物美学
歪读《阿Q正传》
Q的形、音、义
宝贝与冤家
以不辫应万变
鲁迅的头发
猪尾巴的身体耻辱
我以我发荐轩辕
小辫子与小胡子
身体毛发的反串表演
问金庸情是何物:礼物、信物、证物
靖康短剑:边界恋物与武侠叙事
杨家铁枪:家族系谱与相思恋物
鸳鸯锦帕:爱情信物与复仇证物
红花锦帕:外纳式与内涵式情爱的两极交锋
翡翠小鞋:偷心与窃物
树皮儿衫:绝情古墓与衣衫记忆
后记:情人的绒线衫
文本与阐释
版权信息
序
《红楼梦》导论
一
二
三
汤显祖笔下的时间与人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老残游记》艺术与意义的探索
一
二
文人小说家与中国文化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
一
二
三
后记
论沈从文小说
一
二
三
张爱玲短篇小说的艺术
一
二
三
四
白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说
一
二
编后记
悬崖边的树
版权信息
序
古典今典,诗力文心
文学,经典,与现代公民意识
埔里的摩罗,诗力与文心
“诗”虽旧制,其命维新
革命自有后来人
开往南洋的慢船
“漂泊中展开人生,越境中发现认同”
典范的建立者
陈国球教授与抒情传统
“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意义
中国现代小说的史与学
“我已经永垂不朽!”
乡关万里,尺素寸心
雷峰塔下的张爱玲
“信”的伦理学
怀念张光直先生
怀念韩南教授
记余国藩教授
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
文学行旅,小说中华
文学行旅与世界想象
跨世纪,小说台北
城市的物理、病理与伦理
来自热带的行旅者
婆罗洲的“魔山”
异化的国族,错位的寓言
原乡人里的异乡人
信仰与爱的辩证
升起与下沉
悬崖边的树
虚构与纪实
萤火虫与虱子
从十八岁到第七天
乌托邦里的荒原
河与岸
《诗经》的逃亡
“狂言妄语即文章”
编后记
明清叙事文学中的城市与生活
版权信息
序
夜行长安
声色西湖
前言
感官经验与杭州的城市性格
杭州与女性
说话与吟唱
叙说、记忆与遗忘
开封士声
前言
读一座城的身世
萧墙之内
鬼域权当仙界观
戏说与戏喻
城市身世
从市井到“大世界”
志于坊巷
行乐之都与文化之子
离乱杭州
不离钱塘,永无兵燹
城市的记忆与原罪
庚辛之役战争记事中的私人情感与公议空间
不堪回首话秋灯
两京梦忆
前言
“变调”的世情小说
往事追忆录
人生寄旅
风雅随书,伧俗如市
梦卿遗爱
结语
北京日用
无用闲人的入世之言
双凤村
日用与礼数
师古或怀旧?
语言、辩论、笑声
结语
后记
文学不死
版权信息
序
序·评
秋雾中的迷惘
崎岖的心路
谪仙记
香港传奇
邻舍的南瓜
弃妇吟
凤凰花开
知音何处
人贵相知
大内之音
吹皱一池春水
忆·论
文学不死
我的昆曲之旅
怀念高克毅先生
文学因缘
谈小说批评的标准
人生如戏
恐惧与悲悯的净化
花莲风土人物志
经典之作
克难岁月
文·艺·史
大观红楼
贾宝玉的俗缘:蒋玉函与花袭人
抢救尤三姐的贞操
贾宝玉的大红斗篷与林黛玉的染泪手帕
人的变奏
去寻找那棵菩提树
编后记
细读的乐趣
版权信息
序
细读经典
白先勇如何揭开曹雪芹的面具?
梦与神游
语讹默固好
说愁:论愁的词境与美感
寡妇诗人的文学“声音”
写作的焦虑:龚自珍艳情诗中的自注
细读现代
永远的“桂枝香”
断背山与罗浮山
施蛰存的诗体回忆:《浮生杂咏》八十首
施蛰存的西行逃难诗歌
与耶鲁学生看《末代皇帝》
俄国形式主义专家:厄利希和他的诗学研究
纳博科夫专家
耶鲁诗人贺兰德
混血华裔的寻根文化
“文字流”与“时间流”:论后现代美国读者反应
当代美国文化与《纯真年代》
布鲁姆的文学信念
掩盖与揭示
诗人希尼的“挖掘”美学
细读人生
重构萨福的形象
好花原有四时香:读叶嘉莹诗词有感
美国学生眼中的张充和
沈从文的礼物
施蛰存对付灾难的人生态度
废墟
谈隐地的“游”
酒乡月谷忆伦敦
蔡文甫现象
我所认识的Dick
读其诗,想见其为人
永恒的缘分
听觉之奇妙
序父亲的《一粒麦子》
怀念恩师高友工
后记
诗的引诱
版权信息
序
王维:简朴的技巧
李白:天才的新观念
杜甫:最伟大的中国诗人
李贺的遗产
杜牧的诗
田园诗
柳枝听到了什么:《燕台》诗与中唐浪漫文化
语境
柳枝听到了什么?
李商隐在想什么?
多重解读
透明:解读中国抒情诗
解读规则
诗语的充分与不充分:语言和诗境之间的关系
解读诗人
解读诗境
完整的意义:全诗
苦吟的诗学
时与力
苦吟
编后记
七发(大家读大家)是2019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田晓菲。
得书感谢您对《七发(大家读大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