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现代中国

现代性与现代中国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时隔20年,《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重版,为了突显“问题意识”,作者将原书一分为二。本书系原书后四章,以《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为题。缘于作者带着中国问题意识,独辟蹊径进入现代性的讨论。

内容简介

《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书源于作者刘小枫出版于20年前(即1998年)的旧作《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的后半部分。修订版延续了旧有的观点,修改了一些语词、句子和标点,使得表达更为准确,注释方式也尽可能符合现在的格式规范。

《现代性与现代中国》力求通过进入现代性问题的纵深来讨论迄今的社会理论的问题性。作者具有非常明确的问题意识,其思路是带着中国问题进入西方问题再返回中国问题。

20年前此书初版时,在学界引发极大反响,甚至有人评论说:“本书无疑是刘小枫具有创造性的著作,他似乎揭开了为所有中国学者所热切关注的现代性的真正本质。”20年后,在当今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全球化背景下,此书的学术意义愈加彰显。

作者简介

作者刘小枫,重庆人,四川外语学院文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硕士,瑞士巴塞尔大学神学博士。曾任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古典学中心主任、“逸仙”讲座教授。“经典与解释”系列书籍主编。主要学术著作有:《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沉重的肉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刺猬的温顺》《圣灵降临的叙事》《重启古典诗学》《拣尽寒枝》《共和与经纶》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重版说明

1997年版前言

一 个体言说与“主义”话语

1 “主义”的世纪与知识社会学

2 无政府主义与现代中国社会思想的嬗变

3 “主义”的与个体的社会理论

4 现代社会制度的二次正当性论证

5 舍勒的知识类型论与社会化的个体信仰

6 “主义”话语与世界观的现代性

7 曼海姆的意识形态论及其批判

8 公共论域中“主义”话语的竞争

二 审美主义与现代性

1 审美感与此岸感

2 中国审美主义的独特性?

3 西欧审美主义传统及其类型

4 现代感觉与身体的优先性

5 现代感觉的社会基础

6 再论感觉的在体论基础

三 怨恨与现代性

1 怨恨与资本主义精神

2 怨恨与价值理念的动机结构

3 怨恨与现代伦理

4 怨恨与社会主义精神

5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怨恨

四 宗教与民主社会的两种形态

1 现代学中宗教问题的切入点

2 托克维尔、马克思、葛兰西宗教观对勘

3 宗教在自由民主社会中的积极功能

4 政教分离的两项原则与社会分化

5 世俗化社会中的宗教功能如何可能

6 现代中国的“主义”宗教与人民民主政体

7 社会的意义共契与宗教群体

8 超验的私人化与社会的道德共契

9 当代中国伦理秩序中的宗教负担

现代性与现代中国是2018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小枫。

得书感谢您对《现代性与现代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严复的哲学思想:现代形态中国哲学的开端 电子书
本书站在中西古今文化交汇点上,对严复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严复对中西古今文化的理解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作了阐述,由此展开对严复哲学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本体论、政治哲学和历史观、文化观的论述。
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 电子书
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的实践,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历史进程。
走出后现代社会困境:《象征交换与死亡》导读 电子书
享誉世界的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所著《象征交换与死亡》是后现代社会研究最关键的学术论著之一。本书既忠实于原著,又不拘泥于原著,融入了作者延伸的理解。本书比较好地处理了“照着说”和“接着说”的关系,对原著既有基础性的解释,又有创新性思考,为正确解读原著、把握鲍德里亚思想精髓提供了有力工具,指明了入门路径,对于科学理解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以及正确看待我国发展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电子书
本书从现代新儒家与杜威的共同关切中,提炼出“生命三境”即生存之境、生活之境、生命之境作为考察的纲要,深入探究民族生命的生存进化、民族国家的政治生活、生活睿智、生命教养、生命理想等关键问题。本书在研究现代新儒学与杜威实用主义的互动关系中,提出“实用主义的儒化”命题。作者的问题意识高度自觉,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有价值的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