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宜居行星

寻找宜居行星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长三角阅读马拉松赛事指定用书】“科学的力量”丛书之一,对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深度解读。

内容简介

系外行星的发现,革新了人类已有的世界观。原著作者是全球行星科学领域的开拓者,书中清晰阐述了行星科学前沿,系统梳理了相关知识的由来,理性展望行星科学的未来发展,还有科学家亲身沉浸其中的独特感悟。书里内容丰富、角度新颖,涉及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部极为难得的跨学科科普专著,与地球生命起源和寻找外星生命等当前天文和行星科学前沿热点密切相关。

作者简介

作者詹姆斯·卡斯汀,全球行星科学领域领军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等重要组织的核心成员,致力于评估恒星周围宜居带。主要研究行星大气和气候演变,以及其他恒星周围的行星上是否可能存在生命。2005-2006年,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委员会负责设计 “类地行星搜寻”太空望远镜专门委员会联合主席,希望寻找到类似地球的行星。2009-2011年,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系外行星探索计划分析小组(ExoPAG)组长。2008年获得国际生命起源研究学会颁发的金质奖章,其关于火星的研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LexEN奖。201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院早期地球与生命科学奖史丹利·米勒奖章。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介绍

译者介绍

专家推荐

国际评价

“科学的力量”丛书编委会

“科学的力量”丛书(第三辑)序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部分:简介

第一章 旧谈:类地行星与生命

宜居带和液态水的重要性

卡尔·萨根与德雷克方程

行星宜居性的其他观点——《稀有的地球》和地球之母盖亚

第二部分:我们的宜居行星——地球

第二章 行星是如何形成的:重大进展

行星形成的传统理论

地球之水何处来

行星吸积和水的产生:新的模型

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彗星吗

模拟行星吸积的新进展

第三章 气候长期稳定

太阳演化理论

太阳质量减少了吗

电磁辐射和温室效应

行星的能量平衡

黯淡太阳悖论

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

碳酸盐—硅酸盐循环和大气二氧化碳的调控

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反馈循环

第四章 地球气候史的更多波动

显生宙气候记录

前寒武纪气候

大气中氧气浓度增加的地质证据

氧气浓度升高的原因:蓝藻

甲烷,产甲烷菌,普适的生命进化树

太古宙甲烷温室

古元古代冰川

第五章 失控的冰期与雪球地球

米兰科维奇循环与新近冰期

冰反照率反馈与气候不稳定性

低纬度冰川消融的迹象

低纬度冰川的成因机制

雪球地球

第三部分:行星宜居性范围

第六章 失控的温室效应与金星大气演化

金星上的水

典型的失控温室效应

另一种失控温室模型

金星大气层的演化

第七章 地球的未来演化方向

高浓度二氧化碳大气和生命繁衍的适宜温度

太阳的未来演化与生物圈的年限寿命

用地球工程学应对太阳光度增加

第八章 火星气候之谜

火星地表液态水的证据

火星大气含有甲烷吗

火星古代的水流证据

火星上的谷何时形成

早期的火星温度有多高

火星早期温暖的成因

碳酸盐在哪里

第九章 地球是一颗稀有行星吗

行星的大小与磁场

臭氧和紫外辐射

氮的获取与氮气的重要性

板块构造很普遍吗

行星的撞击环境

月球对地球自转轴倾角的稳定作用

第十章 恒星周围的宜居带

历史上对宜居带的定义

太阳周围宜居带的现代模型

赫罗图和主序星

其他恒星周围的宜居带

关于早期型恒星周围行星的问题

关于晚期型恒星周围行星的问题

宜居带概念的进一步扩展

银河系中的宜居带

第四部分:如何找到另一个地球

第十一章 其他恒星周围行星的间接探测

巴纳德星

天体测量法

脉冲行星

多普勒效应

视向速度法

微引力透镜

第十二章 凌星法寻找系外行星

水星凌日与金星凌日

系外“热木星”凌星

宇宙凌星搜索器:CoRoT和开普勒空间望远镜

凌星时观测系外行星的大气层

二次凌星光谱法

鉴定M型恒星周围的类地行星

第十三章 对系外行星的直接观测

选择什么波段

红外干涉仪:TPF-I和达尔文任务

在可见光波段寻找系外行星:TPF-C任务

在可见光波段寻找系外行星的新设想:TPF-O任务

太阳系附近的目标恒星

第十四章 用光谱寻找生命

可见光/近红外波段:TPF-C或TPF-O

热红外波段:TPF-I或达尔文任务

在类地行星早期寻找生命

有可能假的生命信号

偏振测量:寻找波光粼粼的地表水

圣杯:同时探测氧气和还原性气体

第十五章 对更远未来的展望

NASA的发现生命任务

把太阳当作引力透镜

重提德雷克方程:搜寻外星智慧生命

后记

太阳系外真的有“另一个地球”吗(代译后记)

“科学的力量”丛书(第三辑)内容简介

寻找宜居行星是2019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郑永春。

得书感谢您对《寻找宜居行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不焦虑的数学:孩子怎么学,家长怎么教 电子书
本书讲述了小学和初中阶段数学的学习方法,用经典例题剖析解题思路和知识难点,并探讨了如何提升计算能力、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养成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为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家长提高家庭辅助教育水平,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实现自学和自练,并根据自身条件有效提高成绩,提供了切实可行、容易上手的方法和思路。
数学那些事儿:思想、发现、人物和历史 电子书
一本短文集,带你看看数学世界的伟大定理、难题、争论以及诸多不解之谜。
悠扬的素数:二百年数学绝唱黎曼假设 电子书
从数学家持续关注的素数问题入手,作者创作出了这样一部引人入胜、令人津津乐道的作品。无论你是否了解数学,你都能够享受这本书带来的阅读盛宴。
数学也荒唐:20个脑洞大开的数学趣题 电子书
一本来自于法国“非常搞怪”的数学网红博客佳作。
无伤跑法2:跑步技术优化与训练提升 电子书
适读人群 :1.跑步新手2.已经具有初步跑步经验,但需要提升自我,渴望学习科学跑步知识技能的进阶跑者3.跑步教练 这是一本严谨但不晦涩、专业但不装X、细致但不啰嗦,以人人都能看得懂的方式,深入解析无伤跑法的原理、技能与训练,用科学、数据、研究、论证来系统阐释“不受伤的跑步技术” 的跑步硬核科普读物。 ·为什么一上来jiu猛跑的新手85%以上都会发生跑步损伤? 只是盲目地跑,忽视身体能力的建设和合理跑步技术的形成、忽视跑步配套辅助训练,是导致伤痛的重要原因 ·对于具备一定水平的成熟跑者来说,如何进一步提升运动表现? 重新评估自己的身体灵活性和稳定性,从根源上找到引发伤痛的身体功能短板 ·3大无伤跑法体系核心板块:原理、技能与训练 ·13ji针对跑者的身体功能评估、身体功能训练,以及技术训练指导视频 ·近500幅专业跑步教练标准动作演示图片 国家马拉松队教练 李国强 美国国家医学院国际院士 励建安 亲自作序 众多运动科学专家、知名跑者、跑圈大咖 惠若琪 前中国女排队长,里约奥运会冠 军 李文 知名企业家跑者 李小白 大满贯六星跑者,新丝路时尚集团创始人 曲向东 行知探索创始人 曲向东 行知探索创始人 许安琪 伦敦奥运会女子重剑冠 军 郁亮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 席 姚妙 越野跑运动员,环勃朗峰越野赛CCC组冠 军 周春秀 伦敦马拉松冠 军,目前中国唯 一一位夺得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赛冠 军的运动员 联袂推荐! 本书大纲 原理篇:深入分析大众跑者的技术特征 技能篇:指导跑者如何进行身体灵活性和稳定性评估训练,养成合理跑姿 训练篇:全面解析大众跑者科学训练的原则、方法和技巧 助你体系提升运动能力,Z大限度地避免跑步损伤 读者常见问题: Q1:我看过作者的第 一本书《无伤跑法》,这本新书《无伤跑法2》在内容上与第 一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作者解答:《无伤跑法》是一本跑步综合知识全书,涵盖了跑者应知应会的跑步基础知识和技能,比如跑步姿势、跑者力量训练、伤痛康复、跑步减肥、跑步训练等。《无伤跑法2》则更加专注于跑者如何按照无伤跑法体系,循序渐进地进行身体灵活性和稳定性训练,跑姿优化与提升,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训练实现耐力提升,从而Z终有效帮助跑者实现健康、无伤、持久奔跑。《无伤跑法2》是《无伤跑法》的迭代升级版本,对于大众应该如何实现科学、健康跑步做了科学性、du创性和系统性的讲解和分析。 Q2:没看过《无伤跑法》,可以直接买这本新书《无伤跑法2》吗? 作者解答:当然可以。《无伤跑法》更接近于一本基于可循证知识的跑步百科全书,而《无伤跑法2》则是一本专注于跑步技术优化和科学跑步训练的高水平跑步著作。两本书有一定继承和发展关系,但彼此相互独立。当然,我们建议跑者将两本书结合起来阅读,相信对于跑者实现科学、健康跑步大有裨益。 Q3:我是跑步达人,跑过N次全马和半马,这本书会对我的日常训练和PB有帮助吗? 作者解答:《无伤跑法2》不仅适合初级跑者,通过跟随本书循序渐进地学习跑步,从一开始jiu以一整套科学正确的方法开启跑步,避免伤痛发生,而且也特别适合成熟跑者。成熟跑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重新认识和深度理解跑步技术和跑步训练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发现和弥补成熟跑者在跑步认知和技能方面的短板,从而有效提升跑步运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