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崛起(修订本):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

脆弱的崛起(修订本):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

编辑推荐

徐弃郁老师经典作品《脆弱的崛起》最新修订版。

内容简介

1871年统一后,德意志帝国成为实力飞速蹿升的大国,但与此同时,它所面临的安全环境却十分复杂脆弱,物质上在高歌猛进,精神方面却日趋急躁和浅薄。

借助大量翔实材料,本书梳理了德国从统一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外交和政治军事政策,论述了大战略的成败与否如何决定了德意志帝国的命运,从而回答了“威廉德国为何走向战争”这个问题。

作者指出,随着实力的进一步发展,德国的大战略反而在退化甚至瓦解,越来越无法应对变化中的复杂局面。

2017年1月本书英文版由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使该书受到国际学界的关注。

作者简介

作者徐弃郁,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原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退役大校。先后被聘选为“中美杰出青年论坛”成员,国防部外事工作专家小组成员,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得到App《徐弃郁·英国简史》《徐弃郁·美国简史》《徐弃郁·德国简史》《徐弃郁·全球智库报告》主理人。出版著作《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序言

德国的脆弱崛起

第一章 低姿态的大国

第一节 新帝国的脆弱性

一、政治结构

二、社会结构

三、战略决策体制

第二节 强大带来的危险及其应对

一、强大招致的危险

二、俾斯麦的初步应对措施

第三节 “战争在望”危机

一、“文化斗争”与法德关系紧张

二、“战争在望”?

三、各大国的反应

第四节 增加的国际义务:近东危机与德国的选择

一、1875—1878年近东危机的基本情况

二、德国的两难境地

三、柏林会议

第二章 “主动塑造”与大战略的构筑

第一节 大思路的设计:基辛根口述备忘录

第二节 俾斯麦结盟的开始

一、德国结盟的目标与对象选择

二、德奥同盟形成

三、德奥同盟对俄国的影响及“三皇同盟”的形成

第三节 结盟的扩展

一、俄国的不确定性与俾斯麦的应对

二、“三国同盟”的成立

第四节 德国的政策与英法关系破裂

一、德国对英法关系的估算

二、埃及危机与德国的政策

第五节 外交的支撑与补足:军队和军事战略

一、德国军队与政府的关系

二、老毛奇时期德国军事战略的演变

三、老毛奇军事战略的特点

第三章 维持大战略的努力

第一节 社会潮流的冲击

一、民族主义

二、民主政治

三、帝国主义

第二节 俾斯麦的海外殖民

一、俾斯麦殖民政策的开始

二、俾斯麦殖民政策的特点

第三节 保加利亚危机

一、危机的开始

二、俄奥斗争激化与德国的应对

三、转嫁责任与英德较量

第四节 德俄“再保险”条约与两次地中海协定

一、德俄“再保险”条约的形成及其战略含义

二、“相反相成”原则与两次地中海协定

三、协调外交与军事

第五节 俾斯麦时期德国大战略的简短评价

第四章 “后俾斯麦时代”的开始

第一节 外交“新路线”

一、外交“新班子”

二、放弃俄德“再保险”条约及其战略含义

三、追求“英国友谊”的努力

第二节 “新路线”的后果

一、法俄同盟的成立

二、英德关系的疏远

三、英德摩擦的升级

第三节 “新路线”的终结与“大陆联盟”幻想

一、德国放弃“新路线”

二、“大陆同盟”的构想及挫折

三、重新拉近英国的努力及挫折

四、“大陆联盟”的再度设计

第四节 “克鲁格电报”事件

一、德国发出“克鲁格电报”的主要考虑

二、英德敌对情绪的爆发

三、英国的后续措施及对英德关系的影响

第五章 体制、社会、民意与大战略

第一节 决策体制的制约

一、政治外交决策体制

二、军事领域的决策体制

第二节 社会变迁与“卡特尔化”结构

一、“卡特尔化”的含义

二、社会经济发展与德国社会结构的“卡特尔化”

三、政治程序不完善与德国社会结构的“卡特尔化”

第三节 民意的冲击

一、社会意识形态与民意

二、“后伟人效应”与民意

三、民意与政府

第六章 从“世界政策”到“被包围”

第一节 “世界政策”的开始

一、德国推行“世界政策”的动机

二、“世界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人物

第二节 外交上的中间路线(1897—1904)

一、与法俄同盟保持距离

二、英德结盟谈判与德国的游离态度

三、第二次英德结盟谈判的“成果”——《英德扬子协定》

四、第三次英德结盟尝试的失败及英德关系恶化

第三节 从英法协约到阿尔赫西拉斯会议

一、1904年的英法协约

二、德国“外交反击”的两条主线

三、第一次摩洛哥危机的爆发与德国的误判

四、德国外交的败绩

第四节 英俄协约与德国“被包围”

一、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二、英俄协约与德国“被包围”心态的加深

第七章 海权偏执

第一节 德国“大海军”建设的源起与理论

一、德国海军观念的转变及原因

二、蒂尔皮茨的努力与理论

三、蒂尔皮茨理论的谬误与德国海军的“先天不足”

第二节 第一、二次海军法案及其影响

一、第一次海军法案

二、第二次海军法案与英国的反应

三、德国的“哥本哈根化”恐慌

第三节 “无畏舰竞赛”与英德海军竞赛的全面展开

一、英德“无畏舰竞赛”的开始

二、德国第二个“补充法案”与英国的“海军恐慌”

三、德国关于建造无畏舰的内部分歧

第四节 “蒂尔皮茨计划”的最后阶段

一、放缓德国海军扩建进程的努力(英德海军谈判)

二、第三个“补充法案”与英德海军竞赛的尾声

第八章 大战略的退出——“施利芬计划”

第一节 “施利芬计划”的形成

一、施利芬对老毛奇军事战略的否定

二、施利芬两线作战计划的发展演变

三、1905—1906年“施利芬计划”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施利芬计划”的问题及其战略含义

一、政治外交问题

二、军事问题之一:两线协调问题

三、军事问题之二:盟军协调问题

四、军事问题之三:兵力问题

五、军事问题之四:作战计划的不确定性问题

第三节 “施利芬计划”与德国军事思维的偏执化

一、军事的“非政治化”

二、安全判断的绝对化

三、实用主义历史观与决定论

四、作战思想的绝对化与教条化

第九章 通向世界大战的危机处理(1908—1914)

第一节 波斯尼亚危机及其后果

一、危机前的态势

二、危机的过程及德国的处理

三、危机的后果

第二节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一、危机前的态势

二、危机的进程与德国的处理

三、危机的影响

第三节 七月危机与大战爆发

一、危机前的态势

二、危机的进程与德国的处理

参考文献

脆弱的崛起(修订本):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是202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徐弃郁。

得书感谢您对《脆弱的崛起(修订本):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电子书

本书充分挖掘日记、书信,揭示科举改制中鲜为人知的内幕,如朝廷高层各方态度与争论的历史真相。
清代仓储的制度困境与救灾实践 电子书

一部研究清代仓储制度的学术作品。
中国乡村与墟镇神圣空间的建构 电子书

文章展示不同地区极为相似的礼仪空间,即当地宗族都有一套说辞,作为控制当地神龛和庙宇的理由,且佛寺在礼仪空间内扮演重要角色,与祖先祠堂和庙宇呈三分天下之势。
树木与房子:木构建筑和它的故事 电子书

小小一本书,带你走近匠心独运的中国古建筑,领略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巧与魅力,发现深藏在其中的生动的历史文化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