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对杨绛之于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发展的意义做了整体性思考。
内容简介
作为具有多重身份、兼具文学史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女性学者作家,杨绛的文学活动以及她面对历史变革、新旧文化传统的姿态立场,是反映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重要个案。
本书结合了杨绛的文学作品、学术成果、相关传记等一手文献,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身份”为视点,从文化人格、性别身份、学者身份、作家身份等方面对杨绛的“为人”与“为文”进行考察。
在此基础上,本书将杨绛的文学风格视为作家主体人格的外化,对杨绛的创作精神与审美趣味进行阐发。
作者简介
作者陈浩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讲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基金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库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系列编辑委员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系列 序言
序
绪论
第一章 杨绛研究现状和启示
第二章 杨绛的文化人格
第一节 杨绛与西风东渐下的中国学术
第二节 杨绛与“京派”文化精神
第三节 “含忍”与“自由”:杨绛的生存哲学
第四节 “隐身衣”:杨绛的审美人生
第三章 杨绛的性别身份建构
第一节 女性独立:从男性想象到自我言说
第二节 突围与困境:悲剧《风絮》的女性叙事
一 女性话语空间的形成
二 女性话语边界的拓展
三 难以突破的女性主体困境
第三节 杨绛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一 婚恋关系中的孤独妻子
二 平庸的知识分子太太
三 底层劳动妇女
四 理想女性人格
第四节 对话与超越:杨绛的主体间性思维
一 对话:《回忆我的父亲》中的父母婚姻
二 被审视的丈夫:杨绛散文中的钱锺书形象
三 超越性别:杨绛的性别立场
第四章 杨绛的文学研究与翻译
第一节 中西互证的文学研究
一 “阐发研究”:一种方法论特点
二 “双向阐发”:以杨绛的菲尔丁、李渔研究为例
第二节 杨绛的翻译理念与翻译策略
一 “借尸还魂”:杨绛的翻译理念
二 “一仆二主”:杨绛的翻译策略
第五章 杨绛创作与学术之关系
第一节 “文学学者”:学术思维对杨绛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文”“学”互动:杨绛的小说研究与创作
一 文学自律:小说的“虚构”与“真实”
二 杨绛小说创作中的“虚构”与“真实”
三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第六章 杨绛的文学风格
第一节 宽厚:摹写人性的尺度
第二节 节制:理智与情感的张力
第三节 中和:文质相谐的美学形态
结语 杨绛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资助项目书目
作者简介
杨绛的人格与风格是202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浩文。
得书感谢您对《杨绛的人格与风格》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