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的人格与风格

杨绛的人格与风格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杨绛之于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发展的意义做了整体性思考。

内容简介

作为具有多重身份、兼具文学史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女性学者作家,杨绛的文学活动以及她面对历史变革、新旧文化传统的姿态立场,是反映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重要个案。

本书结合了杨绛的文学作品、学术成果、相关传记等一手文献,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身份”为视点,从文化人格、性别身份、学者身份、作家身份等方面对杨绛的“为人”与“为文”进行考察。

在此基础上,本书将杨绛的文学风格视为作家主体人格的外化,对杨绛的创作精神与审美趣味进行阐发。

作者简介

作者陈浩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讲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基金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库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系列编辑委员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系列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杨绛研究现状和启示

第二章 杨绛的文化人格

第一节 杨绛与西风东渐下的中国学术

第二节 杨绛与“京派”文化精神

第三节 “含忍”与“自由”:杨绛的生存哲学

第四节 “隐身衣”:杨绛的审美人生

第三章 杨绛的性别身份建构

第一节 女性独立:从男性想象到自我言说

第二节 突围与困境:悲剧《风絮》的女性叙事

一 女性话语空间的形成

二 女性话语边界的拓展

三 难以突破的女性主体困境

第三节 杨绛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一 婚恋关系中的孤独妻子

二 平庸的知识分子太太

三 底层劳动妇女

四 理想女性人格

第四节 对话与超越:杨绛的主体间性思维

一 对话:《回忆我的父亲》中的父母婚姻

二 被审视的丈夫:杨绛散文中的钱锺书形象

三 超越性别:杨绛的性别立场

第四章 杨绛的文学研究与翻译

第一节 中西互证的文学研究

一 “阐发研究”:一种方法论特点

二 “双向阐发”:以杨绛的菲尔丁、李渔研究为例

第二节 杨绛的翻译理念与翻译策略

一 “借尸还魂”:杨绛的翻译理念

二 “一仆二主”:杨绛的翻译策略

第五章 杨绛创作与学术之关系

第一节 “文学学者”:学术思维对杨绛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文”“学”互动:杨绛的小说研究与创作

一 文学自律:小说的“虚构”与“真实”

二 杨绛小说创作中的“虚构”与“真实”

三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第六章 杨绛的文学风格

第一节 宽厚:摹写人性的尺度

第二节 节制:理智与情感的张力

第三节 中和:文质相谐的美学形态

结语 杨绛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资助项目书目

作者简介

杨绛的人格与风格是202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浩文。

得书感谢您对《杨绛的人格与风格》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行动与美学:苏珊·桑塔格的“沉默” 电子书
苏珊·桑塔格是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家,对美国文化界有很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美国文化思潮的变化与争论。
在未来,与最好的自己相遇 电子书
梦想是点亮青春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正是因为有梦想,敢追梦,才让我们的青春变得不一样。本书描写了以文学爱好者陈辰为代表的一群少年,从默默无闻到闪闪发光的心路历程。在朋友的鼓励下,“笔杆子”陈辰参加全市中学生作文比赛,并获得一等奖。用实现梦想的方式诠释了成长的意义。陈辰的获奖,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信心,也感染了周围的伙伴,激励着周围的人勇敢地追逐梦想。
文与字的神韵:文学美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文学的起源,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介绍,文学的审美特征以及名作赏析四部分。全书从诗、乐、歌、舞合一的现象和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两个方面找出文学的源头;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主线索,串起文学史上的名人名篇;并选取10部世界文学史上很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赏析等。
无法扼杀的愉悦:文学与美学漫笔 电子书
本雅明本书收入本雅明中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随笔,读来让人流连忘返,对当时的文化趋势也可以有很好的理解。
写作的方法:自我提升与价值创造 电子书
一本全面分析写作方法与技巧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