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史学(第2辑)

理论与史学(第2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实事求是,注重史学理论,着眼中国历史的重大学术问题,提倡学术争鸣。

内容简介

(线性历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线性的、有意志的、导向某一个目标的,或是向上的、不会重复的、前进而不逆转的。

西方传统中,线性历史观(linearhistory)源于犹太-基督教思想,较为集中的描述见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放宽视野,线性历史观并非西方的特产,亦是中国古已有之的老传统。

古老的天命论与正统论,可以说是本土版的线性历史观。只是古人心目中,随时间流逝而来的未必全是进化或前进,还包含了循环乃至退化,但历史书写的终点无疑是在当朝。这一观念的系统表达首推司马迁的《史记》,尤其是其中的本纪与年表。此后,历代正史几无例外,都是如此。

升级版的线性历史观与近代引入的西方思想直接相联,特别是西方近代进化论与启蒙思想。晚清以来,这种史观对中国学界、思想界乃至普通人影响甚为深远。

遗憾的是,这样一种观念,迄至今日,虽已有学者做过深入剖析,指出其弊端,但在具体研究上,可以说,不自觉中依然左右着我们对过去的认识,尤其是很多成果往往包裹着厚实的实证外衣,不仔细剖析,难以辨清深藏其中的线性历史观内核,更需要反思和警觉。

隐性“线性历史观”支配下的实证研究,表面看不到“规律”与“必然”,却并未从根本上与其决裂,以追求“历史线索”及“历史的深度”等提法改头换面,暗中将“规律”与“必然性”招回学术殿堂。这样的研究,仔细分析其标题、史料的选用与剪裁、史料与史料的拼接、引证与叙述安排,不难发现隐身其中的线性史观。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前身是历史文献学与史学史研究室,成立于2002年7月;2010年3月改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由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两个学科组成。

历史文献学是历史研究所的传统优势学科。20世纪80年代之前,曾设立古文字与古文献学研究室,著名历史学家张政烺先生、李学勤先生分别担任研究室主任、副主任,在古文献整理与研究以及古文字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也是历史所的传统优势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设立研究室,著名历史学家、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尹达同志曾兼任研究室主任,在他的带领下编撰了《中国史学发展史》,并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理论与史学》编委会

告别线性历史观

重释唯物史观

论郭沫若的史学方法

先秦诸子的“春秋”观

《明史》纂修的“东林”争论及调和

黄文弼《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的“托和沙赖”文书

从安金藏剖腹看唐代中外医学交流

出土文献作为汉语史料的使用问题

北朝隋唐圆形墓研究述评

近七十年来中古墓志的整理与研究

《全唐文》中碑志文的检索与整理

《温经楼年谱》

书评

儒家思想如何左右中国历史思维?

别开生面的《史通》研究之作读后联想

《新资料与中古文史论稿》述评

读《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

理论与史学(第2辑)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 编。

得书感谢您对《理论与史学(第2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总第3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3辑。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总第6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6辑。
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分为: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历史比较研究、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史学概论、古代中国与西方历史理论的比较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与西罗马灭亡后欧洲历史发展的异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与西罗马灭亡后欧洲文明断续的异同等内容。
燕赵文化研究(第2辑) 电子书
本书分为燕赵文史、理论思想、硕博论坛、学术视野等栏目,收录了《新见燕王讙兵器考证两则》《戈涛的诗文创作》《美育与跨专业创客培养》《芥川文学中的“人面兽”形象探析》《雷雨琴与清末版权保护案》等文章。
口述史研究(第2辑) 电子书
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2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