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乡村建设文集三

梁漱溟乡村建设文集三

我想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梁漱溟对中国社会改造与乡村教育关系的思想。

内容简介

20世纪的上半期,在中国兴起了一场由知识分子主导的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事业,学术界称之为“乡村建设运动”。作为一种改良主义实验,它希望在维护既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采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兴办教育、倡导合作、地方自治、公共服务和移风易俗等措施,拯救日趋衰弱的农村经济,刷新中国政治,复兴中国文化,实现“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

在实践层面,“乡村建设运动”的思想通常与国家发展的战略、政策、措施密切相关,并呈现出“群体性”和“多样化”的特点。“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百年乡村建设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融汇中西的作用,有其独特的学术内涵与时代特征,是我们认识传统中国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实施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忽视的学术遗产。

作者简介

作者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生于北京,祖籍广西桂林,顺天中学堂毕业,其后自学。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7-1924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0-1937年从事乡村建设活动。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为国事奔走,谋求国内团结。其主要著作包括《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当代齐鲁文库》编纂说明

编纂委员会

总序

编辑体例

编者说明

1935年

邹平工作概谈

广西国民基础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

乡村建设运动中的三大问题

促兴农业的办法

广西见闻杂谈

往都市去还是到乡村来

广西省之新建设

欧洲独裁制之趋势与我们人治的多数政治

政教合一

答湖北政务研究会参观团问

朝会讲话四则

反省

孤独

愿力

灾旱与悲切

欢送实习同学之赠言

什么是政教合一

中国文化的特征在哪里

办村学的目标

村学的做法

悼亡室黄靖贤夫人

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乡村工作中一个待研究待实验的问题

一年来的山东工作

一 引言

二 推广县政建设实验区

三 院内工作

四 农事

五 卫生

六 合作

七 邹平实验区

八 结论

《乡村建设》半月刊“邹平乡师专号”序言

《全国乡村建设运动概况》序

1936年

乡村工作人员修养法

一 什么是修养?

二 乡村工作人员为什么要修养?

三 中国乡村民众精神的消沉

四 乡村工作人员修养法

五 结语

公私辨

中国民众的组织问题

一 绪论

二 本论上

三 本论下

我在日本参观后的感想

东游观感记略

《欧洲民众教育概观》序言

启发农民自觉与精神教育

中国社会构造问题

非常时期小学教师的责任

几个问题的讨论

一 论方法

二 理智与理性

我们当前的民族问题

对于人类女性的认识

帮助大家对讨论问题作一准备

二十五年国庆纪念

中日农村运动的异同及今后中国乡村建设之动向

我们对时局的态度

一 对时局问题略为说明

二 对于时局的推测

三 我们与一般人有一种不同或距离

四 我们的根本见地

五 对时局的态度

追悼王柄程先生

1937年

谈儿童心理

怎样阅读《乡村建设理论》

乡村建设与合作

乡村建设运动纲领讲述

略述乡村建设运动要旨

我的过去与山东工作概况

中西文化的差异:应发挥我们“人生向上、伦理情谊”两种特殊精神

一 中国政制绝不能跟着西洋走

二 中国民族的特殊精神

三 怎样解决两种毛病

中国文化转变中合作组织之重要

中国今日需要哪一种教育

中国人的长处与短处

中国经济建设的路线

青年与时代

如何创造中国的新学术

我们在山东的工作

我们如何抗敌

怎样应付当前的大战?

乡村建设理论提纲初编

梁漱溟乡村建设文集三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梁漱溟。

得书感谢您对《梁漱溟乡村建设文集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