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被“20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海德格尔视为“全部现代哲学最重要的力量”、价值伦理学、哲学人类学与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人舍勒作品集。
内容简介
本套装包括:《爱的秩序》《哲学与现象学》《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资本主义的未来》《哲学人类学》《同情感与他者》《世界观与政治领袖》。
《爱的秩序》:20世纪的德语哲学家中,对现代基督思想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哲人,非舍勒莫属。在现代思想的论域中,舍勒走出了一条超逾教派立场的神学言路,直接把握、描述、阐发基督信仰中的福音原则(即个体性的位格之爱),在上帝论、启示论、基督论、信仰论、教会论诸论域重新确立位格之爱的优先地位,进而重建自然神学,将基督思想的本质质素注入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显明了基督教思想在现代性思想语境中的活力。
《哲学与现象学》:现象学三大经典之一,针对康德之形式先天论,舍勒试图论证“情感先天论”,认为情感是个体生活及其伦理行为的基本质料。不同于胡塞尔,舍勒强调,现象学是实事的现象学,走向生活世界、尤其是生活世界的伦理现象。
《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舍勒认为,就认识的全部发展史而言,人们都是先对认识对象产生爱或者恨,之后才通过知性来对它们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的。因此,无论对于所有各种理论认识和思维来说,还是就所有各种实践立场而言,爱和恨在情感行为的集体范围内都是原初的行为方式,它们还使理论生活和实践生活统一起来,并且能够使这两者永远保持统一的状态。
《资本主义的未来》:在现代社会理论中,资本主义论是一个经典课题。舍勒着眼于资本主义精神气质的品质及其体验结构,审视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以及对现代价值观的影响。在把握资本主义精神的问题时,舍勒提出了自己的视角:资本主义世界的现代性不能仅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来把握,还必须通过分析人的体验结构来把握,隐含着他重建被资本主义精神气质颠覆了的人心秩序的意向。
《哲学人类学》:舍勒思想以其哲学人类学最富盛名,但舍勒为何要提出哲学人类学构想,其问题意识究竟是什么,并未得到恰当的把握。舍勒的整个思想建构是从现代性问题出发的,其哲学人类学构想亦如此。对人的观念嬗变的关注,是舍勒的现代性思想的重要基点。凭着展开一种文化批判和道德批判的综合学术探索,旨在推出一种新的与市民时代有内在联系的哲学,确立一种能埋葬市民时代的思想方法的规范性思想体系,这就是舍勒哲学人类学的关怀所在。
《同情感与他者》:在“本质直观”的天赋上,舍勒可谓独占魁首。根据舍勒的理解,现象学是一种独特的直观行动,强调把握最原初的实际现象,而非从既有理论引导出来的现象。从基本情感现象学分析出发,舍勒向具体的基本价值感现象推进,一一分析同情、怨恨、害羞、懊悔、受苦感、恭顺感,广为论者称道,这些分析与他关注的现代人心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失序问题环环相扣,让人叹为观止。
《世界观与政治领袖》:舍勒的知识社会学研究是在现象学哲学的高度上进行的,从理论层次和具体研究对象方面来看,与以卡尔·曼海姆为突出代表的,主要立足于研究现实问题,因而具有很多经验色彩的知识社会学有所不同,以哲学家的敏锐眼光和大学问家的渊博学识来研究和论述所有这些领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真知灼见,本书所收相关著作,为我们认识知识社会学提供了极好的视角。
作者简介
作者马克思·舍勒,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价值伦理学、哲学人类学与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现代德语学界传奇人物。在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思想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海德格尔视其为“全部现代哲学最重要的力量”。
章节目录
爱的秩序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编者前言
死与永生
位格永生信仰的跌落
死的本质和认识论
永生
位格延续的哲学信仰之类型
附录:死与永生
1. “永生问题的研究方法”
2. 证明之重负
爱的秩序
一、周遭,命运,“个体使命”和爱的秩序
二、爱的秩序之形式
三、爱的种类及其实现的要求
爱与认识
绝对域与上帝理念的实在设定
上帝理念之实在设定的可能性和自我传达的理念
绝对域、“形而上学癖”、绝对者之形而上学,以及对上帝之自行传达的信仰
1. 绝对域之持存和不可知论问题
2. “形而上学癖”与一种形而上学的可能性:绝对域和信仰
3. 绝对域的不合法度的信仰
上帝之自行传达的形式
1. 自行传达的普遍有效形式与个别有效形式
2. 自行传达与自由
附录:绝对域与上帝理念之实在设定
1. “作为行为方式的信仰”、“信仰”与“相信”
2. “信仰与绝对域”
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编者前言
道德建构中的怨恨
引言
一、论怨恨的社会学和现象学
二、怨恨与道德的价值判断
三、基督教道德与怨恨
四、怨恨与现代的仁爱
五、现代道德中的怨恨及其价值位移
1. 自我劳动和盈利的价值
2. 价值的主体化
3. 有用价值凌驾生命价值
论害羞与羞感
引言:羞感之“所在”与人的生存方式
一、身体羞感出现的先决条件
二、害羞与相近的感觉
三、羞感的基本形式:关于羞感起源的学说
四、性羞感及其功能
1. 性羞感的第一效能
2. 性羞感的第二效能
3. 性羞感的第三效能
五、男人和女人身上的心灵羞涩和身体羞感
关于羞感的残篇
1. 羞涩与意识,羞涩与个体的价值和非价值、自我形象和他者形象羞涩与自尊心、懊悔、宗教认可
2. 位格与自我、自我意识、骄傲、虚荣心、谦虚、谦卑
3. 尊严与尊严感
世界观与政治领袖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编者前言
文化社会学导论
世界观理论、社会学和世界观的确立
楷模与领袖
引言
一、楷模与领袖问题综述
二、人类群体构成中的位格精神
三、圣者
1. 宗教楷模和领袖的类型学
2. 宗教领域之领袖与楷模概述
3. “原初性圣者”
四、天才
五、英雄
六、文明之“领导精神”
七、“享受艺术家”
论知识的实证论的历史哲学
哲学的世界观
一
二
三
论哲学的本质及哲学认识的道德条件
一、哲学的自律
二、哲学的精神举止(或哲人的理念)
三、道德涌动的分析
1. 作为“整个人”的位格行为的涌动行为
2. 涌动的起点与要素
四、哲学的对象和哲学的认识立场
同情感与他者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编者前言
同情现象的差异
一、所谓同情伦理学
二、同感现象中的差异
论他者的我
一、论题的意义与种属
二、“你”的明证
三、对他者的感知
历史的心性形态中的宇宙同一感
受苦的意义
懊悔与重生
德行的复苏
恭顺
敬畏
资本主义的未来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编者前言
所谓社会保险金神经症的心理学和针对不幸的合法斗争
资产者
资产者与宗教力量
资本主义的未来
先知社会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论三种可能的社会原理
引言
讲座的计划安排
第一部分所谓的个体原则
第二部分普遍主义(社会主义、组织主义、集体主义等)
第三部分我们的看法
基督教的爱理念与当今世界
一、爱的律令与博爱主义
二、基督教的集体理念
三、基督教的集体理念与当今时代的关系
附录
舍勒生平和主要论著年表
舍勒著作目录全编
哲学人类学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编者前言
一种生命哲学的尝试
一
二
三
四
论人的理念
一、人的统一体
二、自然人
三、人与性别
女性运动的意义
论悲剧性现象
一、悲剧性与价值
二、悲剧性与悲哀性
三、悲剧结
四、价值毁灭的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
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引言:“人”的观念的问题
二、“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1. “精神”的本质
2. 各“精神”范畴的例证:物质;作为“虚空”形式的空间和时间
三、观念化的本质认识作为精神的基本行为
四、关于人的“消极的”和“古典的”理论
1. 消极理论及批判
2. 古典理论及批判
3. 精神与力在自然、人类、历史和世界的终极原因中的关系
五、论人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与“宗教”
知识形式与教育
“谐调时代”中的人
哲学与现象学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编者前言
先验与形式
现象学与认识论
一、现象学观点
二、现象学与心理学
三、“现象学论争”
四、现象学哲学与认识论
1. 认识论的界限和任务
2. 认识的标准
3. 科学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4. 先天与被给予性次序
五、现象学与科学
自我认识的偶像
引言
一、假象的本质及其与错觉的区别
二、假象与内在感知
三、把握和说明假象时的一般性错觉
四、内在感知的假象的一般根源
舍勒作品集(共七册)是201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德] 马克思·舍勒。
得书感谢您对《舍勒作品集(共七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