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与诗——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修订版)

乌托邦与诗——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修订版)

立即阅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的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了中国古代知识主体——士人阶层的人格结构、社会理想与人生理想,探讨了这个知识阶层人格冲突与心理焦虑,揭示出中国古代主流文化与士人阶层人格结构、文化心态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该书对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历史形成与基本旨趣进行了深入分析,勾勒出这一文学价值观与士人阶层人格冲突、心理焦虑、人生理想之间的密切关联,对“士人的自我塑造与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展开”、“士人与自然——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价值观”、“士人的二重人格与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内在冲突”、“士人的社会理想与中国古代工具主义文学观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真如剖析,在许多重要的文学思想史问题上具有创新性。

作者简介

作者李春青,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专职研究员。国家级重点学科文艺学专业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国古代文论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问题

一、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的视角问题

二、中国文艺思想的“综合性研究”问题

三、古代文论研究中阐释的有效性问题

四、向古人学习言说的方式

五、士人阶层在中国古代主流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上编

第一章 士人乌托邦与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原始生成

一、士人阶层的产生

二、士人阶层的独立性与主体意识

三、士人的自我意识与使命感

四、士人阶层的超越性——乌托邦精神

五、诗乐的自然价值与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原始生成

第二章 士人的自我塑造与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展开

一、道家的人格理想及其向文学价值观的转换生成

二、儒家的人格境界及其在文学价值观上的呈现

余论

第三章 士人与自然——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价值观之文化底蕴

一、士人阶层的自我意识及对自然的认识

二、自然与士人精神世界的对应

三、自然概念向文学价值范畴的转换

第四章 士人的二重人格与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内在冲突

一、士人阶层的人格构成

二、儒家士人人格冲突之思想呈现:思孟学派与荀学之比较

三、士人二重人格在文学上的显现

四、士人的人格冲突与文学价值观的演变

第五章 士人与社会——中国古代文学社会价值的文化前提

一、士人阶层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二、士人阶层究竟代表何人利益?

三、士人的社会心理与文学价值观

四、士人阶层赋予文学的社会价值之项类

第六章 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之生成规律及其基本特性

一、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生成规律之一:层转

二、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生成规律之二:背离

三、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基本特性之一:文学价值即人格价值

四、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基本特性之二:雅化追求

五、中国古代文学价值观的基本特性之三:神妙境界

下编

第七章 从屈原到王国维——对传统文人自杀现象的文化阐释

小引:士人的自救意识

一、屈原与先秦诸子之异

二、李贽与宋明理学家之比较

三、王国维与近现代知识分子之比较

结语:屈原、李贽、王国维之比较

第八章 从孟子到黄宗羲——论中国古代士人的文化制衡策略

小引:政治制衡与文化制衡

一、孟子对君权的态度

二、鲍敬言的“无君论”

三、黄宗羲的文化制衡策略

结语:文化制衡策略的意义与启示

第九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文学的自觉”与士人心态之关系

小引:“文学的自觉”与“人的觉醒”

一、导致“建安风骨”的诸因素

二、“建安风骨”的审美特征及其与“文学的自觉”之关系

三、“正始之音”的形成与士人心态的变化

四、“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的比较

五、“建安风骨”“正始之音”在六朝诗歌发展过程中之地位

结语:士人进取精神与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第十章 唐代古文运动与士人心态

一、唐前期士人心态与古文理论

二、唐后期士人心态与古文运动

第十一章 文章与救世:北宋士人心态及其在文学观念上的反映

小引:古代士人的文化分流

一、影响北宋士人心态诸因素

二、以救世为核心的三种文化流向

三、对北宋三种文学观念之文化内涵的阐释

结语:士人与文学之阈限

第十二章 中西文化及文学价值观的基本差异

一、中西文化的几点差异

二、中西文化特征的优劣比较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问题

四、中西文学价值观对文学社会价值的不同认识

五、中西自然观的异同及其在文学价值观上的表现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修订版后记

中华学人丛书

乌托邦与诗——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修订版)是2018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春青。

得书感谢您对《乌托邦与诗——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修订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晚清文化史(修订版) 电子书
本书为“中国历代文化史书系”之一种,讲述了清代的文化史。书中对清代的文化全景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介绍,特别展示了晚清文化从传统向现代、从闭塞到走向世界的转折,体现了目前学术界对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内容翔实,史料丰富,研究深入,值得广大历史研究者参考和阅读。
药名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 电子书
“名”是物质的,“名”也是精神的。“名”义众多,但贯穿于“名”背后的是其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点,在中药药名上展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中药品种繁,而药名尤甚,一药多名,其不同的称谓或合于性、或通于文、或晓于俗,使其成为一个中国文化的特别载体。全书共介绍中药94种。以中药释名为切入点,融合传统文化,分别从生肖、农耕、儒家、道家和外来文化等五个方面解读中药,传播中药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本书层次感强,体
闯关东历史与文化研究 电子书
你知道的闯关东,可能更多来自于影视的民间传说,这本书从专业历史研究的角度,重新理解闯关东。
中国传统文化与矫正 电子书
本书抓住课程这一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写入教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大力开发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教育矫正的实践能力;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
神与诗:布岱族群交流的想象与重建 电子书
本书通过深描布岱族群重建族群交流传统方式的现象,聚焦于探索这一族群在仪式与日常生活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族群交流的诗性智慧,旨在寻找在现代性语境中族群交流的可能性。案例观察的重点在于阐释桥仪式、侬峝仪式与歌坡活动等三种仪式的族群交流行为。在作者看来,布岱人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建族群交流的形式与内容,取决于他们如何面对现代性而寻觅自己的诗性智慧。当神性与诗性汇聚成为一股敬畏交流、渴望交流的原动力之时,充满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