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

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发展新成长阶段为主题,比较全面地分析了调结构、稳增长、提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

内容简介

2014年,全球经济呈现温和复苏态势,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全年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发展质量较快提升;就业形势继续向好,就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居民收入更快增长,收入分配格局开始向劳动者倾斜;居民消费物价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消费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社会保险和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继续向民生和社会发展倾斜,民间社会参与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种种难题和挑战,需要做出多方努力予以克服和应对,确保其继续朝着不断提升质量的新导向推进。本书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是确保经济社会继续沿着调结构、稳增长、提质量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难题、新挑战的根本路径和保障。

作者简介

编者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博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回国留学人员成就奖”获得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社会蓝皮书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新常态”背景下的新成长阶段(代序)

前言

BⅠ 总报告

B.1 中国社会朝着更加注重质量提升的导向迈进

BⅡ 发展篇

B.2 2014年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就业形势与展望

B.3 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状况

B.4 中国收入差距变化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B.5 2014年中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迈开新步伐

B.6 2014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报告

B.7 2014年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进展、问题与展望

BⅢ 调查篇

B.8 社会公众的“好社会”价值标准调查报告

B.9 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

B.10 2014年农民工调查报告

B.11 2014年流动劳动力收入差距调查报告

B.12 2014年“90后”大学生生活和压力报告

B.13 2014年城市居住证积分制实施状况调查报告

B.14 2014年北京青年就业人员的住房状况报告

BⅣ 专题篇

B.15 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B.16 2014年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中国劳动关系

B.17 2014年中国“三农”改革发展报告

B.18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

BⅤ 附录

B.19 中国社会发展统计概览(2014)

Abstract

Contents

皮书数据库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法律声明

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是201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培林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社会教育社研究 电子书
本书将社教社的组织运行、年会分析、实验事业、社刊、社员群体分析结合起来,分析它们之间的交互影响,将社教社的历史分析放在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5辑) 电子书
本辑共收入九篇文章。《久违的实践研究:创造社会工作学的路向》是介绍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专文,对国际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趋势(实践研究)进行了系统介绍;《国际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会议系列宣言》则可以看作对上文的补充和背景说明。讨论“助人自助”和“发展性社会工作”的理论文章比较系统和深入;关于社会工作本土实践的文章,是对在新领域进行的专业实践探索和尝试的经验总结;介绍国际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专业督导)的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3辑) 电子书
本辑共收入十一篇文章,作者系长期从事社会工作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对贫困单亲妇女就业阻碍的产生机制,会所模式在精神障碍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社会救助的国际经验、困境与出路,专业社会工作之于社区服务的解读,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模式,老年亲子关系与抑郁症状,国际移民、家庭分离与留守儿童,美国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专业角色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4辑) 电子书
本辑对社会工作介入的社会性别视角,医疗救助投入、社会资本和个体健康自我评价,禁毒社会工作研究的概况与前瞻,社会工作在少年司法场域的嵌入性发展,家庭信念、父母参与及其双向整合,农民工的福利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癌症晚期病人家属丧失、哀伤和双向摇摆的复原历程,个别怀缅对乡镇福利院老人自我形象、抑郁及幸福度的效果,基于“优势-资产”范式的多元融合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