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读论语,品庄子

于丹:读论语,品庄子

免费查看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文化学者于丹,再现《论语》的朴素与温暖,《庄子》的恣肆之意。

内容简介

《于丹:读论语,品庄子(共2册)》包含《论语感悟》和《庄子心得》两册,延续了于丹的独特风格,在书中,于丹从多个方面阐释了《论语》的朴素与温暖,《庄子》的恣肆之意,以及两本经典中至始至终充满的智慧。

著名文化学者于丹专注古典文学专业,集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经典进一步走进大众、走进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套书存孔子之志,养庄子之风,带我们每一个人养成内心要有的儒家担当,外在要有的道家气相。

于丹用通俗易懂、妙语连珠且能激起共鸣的文字告诉我们,经典的智慧不止于一两则警句,更珍贵的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它总是用最朴素的话去点明至高的真理。孔子、庄子的精神长风活在当下,给我们内心一种滋养。

作者简介

作者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她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并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著有《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于丹<论语>感悟》《于丹趣品人生》及《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于丹:《论语》感悟

不负初心

孝敬之道

智慧之道

学习之道

诚信之道

治世之道

忠恕之道

仁爱之道

附录一 本色于丹

附录二 《论语》原文

于丹:《庄子》心得

不负初心

庄子何其人

境界有大小

感悟与超越

认识你自己

总有路可走

谈笑论生死

坚持与顺应

本性与悟性

心态与状态

大道与自然

附录 《庄子》原文

于丹:读论语,品庄子是2017年由磨铁图书出版,作者于丹。

得书感谢您对《于丹:读论语,品庄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宋氏三姐妹 电子书

本书解读了三姐妹不同的人生道路,向社会还原了真实的宋霭龄、宋美龄、宋庆龄。
天蓝色的彼岸 电子书

适读人群 :7-10岁 世界儿童生命教育经典文学范本·畅销15年重版归来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21世纪伟大的生命寓言” 梅子涵×马伯庸 感动力荐 感人至深·触动灵魂 明快亮丽的故事基调,深沉悠远的生命主题,强烈反差对比给人以冲击,引人思考。 以独特视角探讨孩子在中年级阶段遇到的种种小焦虑和小烦恼,触动心灵,引发共鸣。 启发儿童对生命哲学的懵懂认知,拨开迷雾,学会珍惜、关爱和成长。
男人这东西 电子书

  《男人这东西》是渡边淳一随笔代表作。   作者以医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详尽剖析了男性从少年期到壮年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历程,他们在社会角色与情感生活中所呈现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以及因此而导致的两性在价值观、情爱观上的歧异和冲突,有助于男性更正确地认识自己、女性更深入地了解男人。
女人这东西 电子书

  《女人这东西》是渡边淳一随笔代表作。   书中以医学理论为基础,详细剖析了从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女性——歇斯底里的女人、说谎的女人、性感缺失的女人、更年期的女人等,在社会角色与情感生活中呈现出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以及特殊的心理与思维方式。   《女人这东西》是一部解读女性的随笔代表作,一本女性不得不读的人生论、幸福论,一本男性了解异性的自省书、必读书!
丈夫这东西 电子书

  《丈夫这东西》是为步入婚姻的男女们互相增进了解、稳固婚姻而写的。   在《丈夫这东西》中,作者着眼于家庭的核心人物“丈夫这东西”,站在一个作家的立场,对丈夫在现代社会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丈夫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又是如何,进行了剖析和探讨。   看了《丈夫这东西》就会知道,男人或丈夫,会怎样看待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周围的人,对她们又有着怎样的期待。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希腊神话 电子书

希腊神话,即一切有关古希腊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形成时期很早,是远古一代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神话起初口耳相传,后来见于书面文字。它的最早的传世文献...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 电子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标志着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创作有了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揭露美国地方生活的停滞庸俗及宗教的伪善是小说的主要思想内容。   这部小说情节紧凑,含义深刻。小说通过汤姆生活中的一系列情节,批判了资产阶级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小说的时代虽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小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深刻讽刺了小市民的庸俗、保守、贪婪以及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