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研究当代中国书法的文化嬗变及本体建构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中国当代书法文化的现象、观念和实践领域,以文化生态体系化演变与发展为理念,试图在古与今、中与外、书法与其他学科之间不断进行比较和贯通,以阐述三个重要论题:
其一,探析当代中国书法文化诸命题,以明确为什么传承发展的问题。笔者力图将当代中国书法文化发展的诸多现象和问题,放在19世纪末以降中国社会文化的大变局及21世纪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的雄伟蓝图中,对其历史情态、文化源流予以思辨性考察,较为全面地梳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当代书法发展的核心成果,把握其发展趋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明确当代中国书法文化发展的价值与使命。
其二,重审传统中国书法文化内涵,以回答传承什么的问题。回归中国书法独特的文化特质、价值体系、生态构成和三千年的历史经验, 重审中国书法文化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对其核心理论范畴进行意义与价值追溯,深入阐述当代中国书法文化发展必须具备的文化心理、本体价值、社会环境和制度动力,尝试提出切合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学理依据和原则。
其三,讨论当代中国书法实践诸现象,以明确如何发展的问题。笔者试图对当下书法界盛行的虚无主义、西化倾向、保守主义、竞技主义、商业主义、工具主义等现象或观点做系统清理,也试图在较长的历史时段中,客观评述当代中国书法文化发展的得与失,探讨其机遇与方向,并提出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此推动当代书法实践路径及品格的探索,推动当代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
作者言恭达,江苏常熟人,1948年生,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当代书法文化的历史变迁与本体转位
第一节 中国当代书法文化的情态内涵
一、当代书法分期及其历史情态
二、当代书法分界及其本体情态
三、当代书法分层及其文化情态
第二节 中国当代书法的社会文化表征
一、专业创作的冷热景观
二、书法普及渐进期的文化焦虑
三、“全民书法”的文化反思
第三节 中国当代书法文化的生态转型
一、中国书法的传统文化生态
二、当代书法社会文化生态的转变
三、当代书法文化的精神诉求
第二章 中国当代书法文化源流与质理解析
第一节 近三百年碑帖通融的文化旨归
一、碑学兴起以前的古法追求
二、清代碑学家的基本立场
三、碑帖融通理念的确立
第二节 近百余年出土书迹的艺术形塑
一、取法形态面向的拓展
二、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
三、审美创变的多元空间
第三节 近四十年全球化语境下的书学意识
一、“现代性”涵化与国际意识
二、审美泛化与消费意识
三、情境内化与本源意识
第三章 中国当代书法文化本体意识的确立
第一节 人的复归与书法文化的本体起源
一、艺术本体的依“人”托“物”
二、心手眼共融的本体内涵
三、观物通神的本体旨归
第二节 耀文含质与书法文化的创新精神
一、儒道思想中的文质观念
二、中国书法的文质辩证史观
三、中国书法耀文含质的审美理想
第三节 固质守本与书法文化的实践法度
一、固质守本的文化内涵
二、固质守本的书学原则
三、固质守本的品评理念
第四章 中国当代书法文化本体维度的构建
第一节 道心本体及其文化品格向度
一、法道本心的精神原理
二、中庸自然的审美法度
三、趋时知变的自律观念
第二节 行为本体及其主体存在向度
一、游艺于斯的存在境界
二、尽性显情的创作准则
三、驻足日常的实践模式
第三节 形器本体及其作品形质向度
一、基于功能的形器之用
二、本乎技巧的笔法墨法
三、立足感官的字篇形势
第五章 中国当代书法文化变革理路的探究
第一节 融古及其当代诉求
一、融古的内容与问题意识
二、融古的专博与方法意识
三、融古在于出新的目标意识
第二节 时变及其实践路径
一、耀今意识和实践依据
二、品格意识和实践路径
三、学问意识和实践机制
第三节 教育及其生态主张
一、书法文脉的微观与宏观传承
二、人文风尚与分层教育的耕耘
三、制度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
第六章 中国当代书法文化本体构建的时代意义
第一节 中华美学精神的融通与弘扬
一、中国书法的审美文化价值
二、中华美学精神的创造性转化
三、时代生活方式的人文关怀
第二节 时代艺术经典的创造与积累
一、经典意识的文化积累
二、接踵前贤的个性创造
三、写意精神的时代传承
第三节 个体精神品位的传承与塑造
一、诗心之情的传衍
二、灵悟之性的持守
三、精神创造力的激发
参考文献
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是202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言恭达。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