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与中国乡村的现代医学

赤脚医生与中国乡村的现代医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还原特殊时空背景下医患群体的集体记忆。

内容简介

1968年,在“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下,不但大批城镇医院的医生“下放”到农村,而且由上海近郊川沙县开始,被称作“我伲贫下中农自己的医生”的“赤脚医生”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落后乡村缺医少药的窘况,开启了中西医结合的尝试,建立了以社队为基础的“合作医疗制度”,也创造了当代华佗孙立哲们的“神话”。

事实上,赤脚医生还与社队干部、民办教师、农技员和大小队会计一起,构成了与道地的“泥腿子”们相对应的某种准知识、技术或管理阶层。

作者简介

作者方小平,现为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为中国医疗、卫生和疾病史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译序

中文版自序

导言

中国医疗史上的医生与病人

中国乡村的中医和西医

动态的多元医疗体系

医学知识与实践的竞争

一个医疗共同体的结构演化

建构一个新的医疗职业群体

本书的方法论和整体结构

第一章 乡村医疗者、医疗多元主义与国家

新政权诞生前夕的多元医疗世界

联合诊所的诞生

分化、重组与扩展

1960年代中期的联合诊所与乡村医疗政治

赤脚医生:从“旧事物”到“新生事物”

重构乡村医疗世界

第二章 知识传承和结构的革新

改变知识获得方式

作为西医知识传播代理人的中医

革命医生:年龄、性别与教育

医学知识的代际传承

统一的医学读物及其内容

医学知识传承和结构的西医化

中国乡村医疗知识结构的转型

第三章 药品下乡

杭州农村地区的社会流行病学

获取药物的传统方式

药品销售网络的初步形成

医疗站的建立与西药大举进入中国乡村

中草药的合法化与大力推广

中药与西药的困境

第四章 治疗方式与医学信仰:中药和西药的消费

革命话语与日常实践中的治疗方式

抗生素药片与草药汤剂

“快”与“慢”,治“本”还是治“标”

合作医疗的曲折发展

药品消费的结构性变化

西药的滥用

第五章 诊疗场所的变更:从家中病榻到医院病房

孤立的医疗世界和以家庭为基础的医患接触

医疗社区、小型医院与医疗协作

医疗站、科层分工与转诊制度

乡村医疗实践的分层

赤脚医生的角色与公社卫生院的窘境

三级医疗体系的哑铃型结构

第六章 群体认同、权力关系和医疗合法性

“穿鞋医生”

同事与同行

职业阶梯和社会流动

“竞争者”

医患权力关系

重新诠释合法性:解体作为一个新的开始

结语

新世纪的乡村医疗世界与赤脚医生群体

赤脚医生与西医

赤脚医生、社会主义国家与村民群体

参考文献

原始材料

二手材料

英文版致谢

赤脚医生与中国乡村的现代医学是202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方小平。

得书感谢您对《赤脚医生与中国乡村的现代医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传世励志经典:夹在道与势中的儒脉——中国大儒传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历史上15位大儒的人物传记,它将丰富的儒文化人格化,使读者在领略大儒们人格魅力的同时,接受儒文化的养护,进而横向展现每位大儒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纵向梳理儒学二千余年发展的脉络。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电子书
本书涉及“儒学的形态”和“儒学的开展”两大议题,清晰展示了作者的哲学思考轨迹,即从“生活儒学”到“生生之学”。作者在思考儒学开展方向的过程中,逐渐转入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而在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过程中,又发现了儒家“生生”理念。其认为,“生生”才是儒家思想的生命和源泉。作者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儒学积极健康发展的主张。
逻辑与哲学的交融 电子书
本书选取了近年来国外关于分析哲学的最新研究论文,分为“弗雷格”“克里普克”“威廉姆森”“哈克”四个专题。其中“弗雷格”专题的三篇译文是国外学者对弗雷格哲学当代价值的再发现,“克里普克”专题的三篇译文是克里普克继历史因果理论之后创立的新的哲学理论。威廉姆森与哈克分别是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哲学教授,他们所撰写的研究论文反映了国外分析哲学的前沿动态。
活着的境界:中国圣贤大儒励志箴言 电子书
本书从我国历代名家圣贤的经典人生格言中选取了其中的部分名言佳句,结集成册。全书分活着的意义、活着的修养、活着的境界三部分。
治大国:古代中国的正义两难 电子书
熊逸作品,讲透古代中国的正义、道德、伦理,告诉你许多难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