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还原特殊时空背景下医患群体的集体记忆。
内容简介
1968年,在“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下,不但大批城镇医院的医生“下放”到农村,而且由上海近郊川沙县开始,被称作“我伲贫下中农自己的医生”的“赤脚医生”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落后乡村缺医少药的窘况,开启了中西医结合的尝试,建立了以社队为基础的“合作医疗制度”,也创造了当代华佗孙立哲们的“神话”。
事实上,赤脚医生还与社队干部、民办教师、农技员和大小队会计一起,构成了与道地的“泥腿子”们相对应的某种准知识、技术或管理阶层。
作者简介
作者方小平,现为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为中国医疗、卫生和疾病史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译序
中文版自序
导言
中国医疗史上的医生与病人
中国乡村的中医和西医
动态的多元医疗体系
医学知识与实践的竞争
一个医疗共同体的结构演化
建构一个新的医疗职业群体
本书的方法论和整体结构
第一章 乡村医疗者、医疗多元主义与国家
新政权诞生前夕的多元医疗世界
联合诊所的诞生
分化、重组与扩展
1960年代中期的联合诊所与乡村医疗政治
赤脚医生:从“旧事物”到“新生事物”
重构乡村医疗世界
第二章 知识传承和结构的革新
改变知识获得方式
作为西医知识传播代理人的中医
革命医生:年龄、性别与教育
医学知识的代际传承
统一的医学读物及其内容
医学知识传承和结构的西医化
中国乡村医疗知识结构的转型
第三章 药品下乡
杭州农村地区的社会流行病学
获取药物的传统方式
药品销售网络的初步形成
医疗站的建立与西药大举进入中国乡村
中草药的合法化与大力推广
中药与西药的困境
第四章 治疗方式与医学信仰:中药和西药的消费
革命话语与日常实践中的治疗方式
抗生素药片与草药汤剂
“快”与“慢”,治“本”还是治“标”
合作医疗的曲折发展
药品消费的结构性变化
西药的滥用
第五章 诊疗场所的变更:从家中病榻到医院病房
孤立的医疗世界和以家庭为基础的医患接触
医疗社区、小型医院与医疗协作
医疗站、科层分工与转诊制度
乡村医疗实践的分层
赤脚医生的角色与公社卫生院的窘境
三级医疗体系的哑铃型结构
第六章 群体认同、权力关系和医疗合法性
“穿鞋医生”
同事与同行
职业阶梯和社会流动
“竞争者”
医患权力关系
重新诠释合法性:解体作为一个新的开始
结语
新世纪的乡村医疗世界与赤脚医生群体
赤脚医生与西医
赤脚医生、社会主义国家与村民群体
参考文献
原始材料
二手材料
英文版致谢
赤脚医生与中国乡村的现代医学是202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方小平。
得书感谢您对《赤脚医生与中国乡村的现代医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