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论指数基金

博格论指数基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管理资产超9万亿美元的投资智慧和常识。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博格毕生珍视的作品,他甚至在2019年去世前,仍孜孜不倦地对内容进行了大幅增订,在保留原版投资精华的基础上,不仅对数据和资料进行了全面更新,还全新增添了面向个人的资产配置和退休计划方面的内容。

首版2007年问世,此后金融市场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剧烈波动,但博格创建的针对个人投资者的指数基金,已经被市场充分证明和认可。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只要按照本书的理念与方法,买入并长期持有低成本指数基金,就一定能实现财富的稳健增值。本书是博格毕生投资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仍受到全球投资者的热捧,可谓经典中的经典。

作者简介

作者约翰·博格,基金业的先驱者,世界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领航集团创始人、博格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主席,第1支指数型共同基金的建立者。

被《财富》评为“二十世纪四大投资巨人”之一;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和感召力100人”之一;被《机构投资者》授予“终身成就奖”。其著作《博格长赢投资之道》(Enough),被称为金融危机期间具真知灼见的作品。

在博格的投资管理生涯中,两大“最简单”原则广为人知。第1条是指数和低成本基金的运作原则,即“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成本”。第2条原则就是其所倡导的“以员工为本”。他喜欢聘用有长期眼光的人,认为员工的薪水不是成本,信奉“优秀的雇员=好的薪水=高效率”,构建一个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书赞誉

全新增订10周年纪念版前言 基金投资的圣经点燃指数投资革命

第1章 听巴菲特讲故事 谁偷走了本属于你的奶酪?

指数基金核心优势:将成本降到最低

持有企业,然后什么也不做

第2章 股市收益 企业内在价值变化+市盈率变动

股市收益与企业收益趋向必然一致

股市短期无序波动,长期则均值回归

以10年为期,投资收益稳定且为正值

以10年为期,投机收益波动巨大

企业内在价值主宰股价长期走势

忽略噪声,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第3章 指数基金 一次买到所有上市公司股票

什么指数是衡量股票总体价值的最佳指标?

指数基金优势表现在每年、每月、每周

标普500指数优于97%同类主动型基金

不辞劳苦挑选股票,收益却未知

第4章 成本 长期收益的“胜负手”

扣除成本,投资收益必然低于市场收益

金融中介管理他人资产却实现自己财富梦

50年投资期,61%收益被成本吞噬

永远记住:复利收益敌不过复利成本

第5章 单一指标挑选基金 持有费率最低

相比基金历史业绩,更应重视持有成本

换手率越靠后,基金业绩越靠前

10年为期,费率最低赚8倍,费率最高赚6倍

寻找表现好的主动型基金,无异大海捞针

第6章 股利 年均股利占股市年收益的42%

90年为期,股利复投收益超不复投34倍

主动型成长基金费用吞噬100%股利收益

低成本价值型基金费用只侵蚀2%股利收益

第7章 双重惩罚 投资时机不佳和基金选择不当

基金表现好吸引资金流入,反之则流出

1991—2016年,股票基金落后指数基金50%

为何低位割肉,高位加仓的情景反复出现?

基金公司挖空心思,推出迎合潮流的新基金

第8章 税金 经常被投资者忽略的重要成本

短线投机会大大增加税费

指数基金具有高度的节税效应

通货膨胀是击垮主动基金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9章 经济增长瓶颈 树不可能长到天上

市盈率若处于历史高位,超额收益存疑

GDP增长率放缓,股市收益率也会走低

未来债券收益同样可能低于平均

低收益率环境,平衡型基金年收益可能是0.1%

高成本主动型基金将是糟糕之选

第10章 选出长期赢家 如同草堆寻针

46年里,80%的基金不复存在

只有两只基金收益超标普500指数2%

彼得·林奇成名基金现在也持续落后大盘

资产规模越大,主动型基金表现越差

与其草堆里寻针,不如买下整个草堆

第11章 均值回归 收益总会向平均值靠拢

业绩出众的基金缺乏持续性

历史数据表明:大多基金收益是随机的

明星基金很少是恒星,多数不过是彗星

根据历史业绩挑选基金,结果往往跑输市场

第12章 投资顾问 不能为你选出稳赚的基金

美国70%的投资家庭依赖专业人士

哈佛商学院研究:投资顾问加剧亏损

靠顾问赚2.9%,自主投资赚6.6%

世界最大股票经纪公司让投资者亏损超80%

智能顾问增长迅猛,或许成为顾问领域重要参与者

第13章 利润之源 尽可能低的总成本

50年后,仅2%主动型基金胜过指数基金

跟踪同一指数,不同公司收费却不同

要确保收益归你,而不是归基金公司

追逐热门基金,往往是失败的开始

第14章 债券市场 指数化产品同样优势突出

当市场暴跌时,债券可以提供保护

垃圾债券比例越高,风险越大

主动型债券业绩大多落后其基准指数

债券指数基金与股票指数基金具有相似价值

第15章 ETF 脱离了指数基金创立的初衷

ETF会让投资者陷入频繁买卖的陷阱

ETF增长迅猛,其风险直追个股波动

实时交易ETF,只会徒增摩擦成本

即使业绩优秀的ETF,仅有1只股东收益占优

如果不能长期持有ETF,注定成为输家

第16章 承诺高收益 理性和历史的双重违背

基金公司为了赚钱,巧立新指数基金

嘴上说着为投资者好,却掏走投资者收益

加权因子指数基金,看似很美却是水中月

过分追求高收益必然招致失败

第17章 证券分析之父教诲 选择防御型投资

指数基金理念起源于格雷厄姆

真正的财富不是靠交易,而是源于价值的增长

坚守多元化投资策略,获取属于自己的蛋糕

超额收益必承担额外风险,且增加交易成本

第18章 资产配置1 构建组合的普遍原则

关注股债配置比例,少考虑具体基金

配股比例应与自己的风险容忍度一致

聪明投资者的四项抉择

成本,还是成本!再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资产配置没有唯一答案,自己舒适就好

第19章 资产配置2 制定退休规划

较长投资周期,配置100%指数基金

根据自己年龄,弹性构建投资组合

筹划退休收入的所有可行途径

配置海外资产要慎之又慎

首选低成本、基于指数的目标日期基金

社会保险在组合里扮演着重要角色

资产配置和支取要随环境而保持灵活性

第20章 坚守指数基金 永不过时的投资常识

巴菲特:指数基金能击败大多数专业人士

相信常识,拿走本属于自己那份收益

博格与富兰克林跨时空对话

不要行动——待着就好

致谢

博格的传奇人生 一个人塑造一个行业

附录 博格50年投资心得

博格论指数基金是2025年由中资海派出版,作者[美] 约翰·博格。

得书感谢您对《博格论指数基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内容引爆增长:建立竞争优势的内容营销方法论 电子书
适读人群 :营销、运营、品牌、市场、公关、产品经理等从业人员。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官方出品 媒体多样化、个人时间碎片化的时代, 如何获得用户关注,建立产品、品-牌的竞争优势? 腾讯市场总监王子乔,倾力打造内容营销全套落地方法论, 为读者提供全景化视角、洞见与解决方案! 腾讯世界杯实时营销、平安集团 “一键呼叫一个亿”刷屏事件实证有效: 腾讯网2014年世界杯实时营销项目, 实现微博曝光量5.1亿次, 覆盖微信平台近4500万用户, 调动近3000位用户创造优质原创作品近5000件。 平安集团壹钱包与Uber跨界合作的“一键呼叫一个亿”刷屏事件, 在小成本投入的情况下, 实现曝光量过千万,互动参与人次过百万, 活动期间日均增粉较往日增长7倍, 引发了广泛的媒体报道(60%免费)和社交传播(75%免费)。 广告门CEO劳博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 平安集团壹钱包CEO诸寅嘉(徐达) W公司创始人,知名营销人李三水 贝壳找房平台增长部总经理,前滴滴出行增长负责人南山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CEO老曹(曹成明) 等重磅推荐 随书附赠精美思维导图,与作者一起,构建内容引爆增长的思维,提升内容运营力。
预见人力资源:新时代HR的进化方法论 电子书
数不清的表格,学不完的工具,这是大多数HR在成长道路上要面对的情况,也是陷入的工作认知误区。
微商进化论:职业化微商团队管理必读手册 电子书
本书教您如何将企业团队管理策略应用于微商团队,实现团队管理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营销大咖说:互联网营销方法论与实战技巧 电子书
46位大咖分享一线营销经验,帮助你迅速掌握营销技巧。
微信营销与运营 电子书
  (1)新媒体营销系列书成体系推出。   (2)@秋叶团队倾力打造,语言生动活泼。   (3)形式新颖,文中有手绘版思维导图。   (4)作者具有企业一线运营微信的经验,本书实战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