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里春秋

壶里春秋

免费查看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朱维铮先生擅长用大笔写小书,他的这部作品是他50年学术论著的精义合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长话短说,言尽为止”。

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里,展现的是一个学者在自己的生命进入60岁以前,对中国历史全景式的、无远弗届的、格言式的判断和卓识,可谓常读常新。

朱先生一贯反对空谈的学问,主张用实证的研究抵制意识形态领域空疏独断的学风。本书即是采选先生学术论著的精义合集而成,涉及中国政治史、经学史、思想史、史学史、医学史、宗教史等,集中反映了作者2002年以前的治学方向和治学成就,见解深邃,平白易懂,是了解全景中国史不可多得的好书。

朱维铮先生的经典之作大多已断版数年,此次全新结集,共出八种(《走出中世纪》《走出中世纪二集》《音调未定的传统》《壶里春秋》《求索真文明》《中国经学史十讲》《论孔子》《壶里春秋二集》),由朱先生的学生精编精校整理完成。新锐设计师操刀设计,从封面到版式,都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作者简介

作者朱维铮,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生前为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从教52年。2006年获德国汉堡大学荣誉博士,是汉堡大学授予中国人的头个荣誉博士,也是自季羡林之后德国高等学府授予中国人的第二个荣誉博士。朱先生治学严谨,功力深湛,眼光独到,笔锋犀利,具有深刻的现实关怀,是1980年代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开拓者和建设者,治学范围涵盖中国经学史、中国史学史、中国近代史、中国思想文化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等多个领域,已刊论文及讲演录二百余篇,著作十余种,主持整理、编选和校注重要典籍近百种,《走出中世纪》等翻译成英文出版,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一 众说纷纭的传统

二 “统”字解

三 传统的古典涵义

四 传统好比人体免疫机制

五 传统的时空连续性

六 人世间没有不变的传统

七 传统三种

八 守传统与反传统

九 传统的力量

一〇 有时间一贯的传统么

一一 有空间一致的传统么

一二 不通的否定传统论

一三 传统与现代的相关度

一四 精神的物化和物化的精神

一五 作为函数的文化

一六 活文化·死文化

一七 文化的类型

一八 区域文化

一九 民族文化

二〇 考古学文化

二一 科学文化

二二 生活文化

二三 学术文化

二四 语言文化

二五 艺术文化

二六 体育文化

二七 宗教文化

二八 比较文化

二九 文化制度

三〇 文化事业

三一 文化运动

三二 系列文化

三三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

三四 “被现代化”的悖论

三五 主体非总体

三六 正统非全史

三七 观念和事实

三八 排毒和排外

三九 “国民性”

四〇 文化研究史一瞥

四一 文化超稳定说

四二 黑格尔的一点错误

四三 文化国粹论

四四 中国文化世界化与世界文化中国化

四五 文化研究的取向

四六 文化研究的方法

四七 文化研究的层面形成

四八 文化与文明

四九 求真与去伪

五〇 中国文化的特征

五一 中国文化的结构

五二 中国文化的发展阶段

五三 中国文化的空间差异

五四 全貌和细节

五五 分解式研究

五六 整合研究

五七 总体评估

五八 “偏见比无知离开真理更远”

五九 真孔子和假孔子

六〇 历史的孔子形象

六一 孔子怎样看自己

六二 析晚年孔子“行古之道”

六三 再析孔子向往的“道”

六四 释孔子说“文”

六五 “信而好古”的出发点三则

六六 “三世”解

六七 “四教”解

六八 惑《论语》

六九 疑《春秋》

七〇 孔子早期形象凡四变

七一 康有为赞“孔子改制”

七二 章太炎考三个孔子

七三 假作真时真亦假

七四 孔学与儒学

七五 儒学可否称儒教

七六 “原儒”公案

七七 《说儒》和《驳〈说儒〉》

七八 关于制度化的儒学

七九 卫道与明术

八〇 中世纪儒学教育

八一 文官选拔与儒学教育

八二 经典教育双水分流

八三 礼起于“养”

八四 关于新儒学

八五 释“经学”

八六 中世纪的统治学说

八七 经学的实际运动过程

八八 中世纪的统治与统治思想

八九 关于“通经致用”

九〇 “学随术变”乃经学传统

九一 汉唐经学变形记

九二 汉唐圣名更迭史

九三 常识引出的疑问

九四 帝王术与宫廷密谋

九五 儒术实为帝王术一例

九六 两个刘秀

九七 经学更新运动

九八 尊孟与疑孟

九九 王安石的遗嘱执行人

一〇〇 《四书集注》

一〇一 清代经学的分裂

一二七 何谓“史学”

一二八 时间的历史和空间的历史

一二九 有人才有史

一三〇 无变不成史

一三一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一三二 映照王朝更迭运动

一三三 名教与美文

一三四 只是开端的“秽史”

一三五 唐代三部法典

一三六 批判众手修史

一三七 民食和礼教

一三八 编年史的复兴

一三九 事件史

一四〇 大明帝国的终结

一四一 沧海一粟南明史

一四二 追究明亡清兴的秘密

一四三 “质文递变”论

一四四 实行银本位制的奥秘

一四五 考经和考史

一四六 史才和史德

一四七 清学史研究一瞥

一四八 古老学术史的倒演

一四九 汉学与西学

一五〇 康熙的“理学真伪论”

一五一 雍正的“以文词为国法”

一五二 满汉隔离与文化隔膜

一五三 以复古为解放

一五四 红豆山房的楹联

一五五 控诉“以理杀人”

一五六 盐渍的扬州学人

一五七 桐城派

一五八 从守护伪经到集矢刘歆

一五九 汉学师承与宋学渊源

一六〇 反汉学的“商兑”

一六一 岭南学术

一六二 调和汉宋的“礼学”

一六三 破九界与张三世

一六四 《我史》

一六五一 份有趣的名单

一六六 学者与思想家

一六七 君子梦

一六八 戮心的盛世

一六九 “孰若自改革”

一七〇 “维新旧梦已成烟”

一七一 辩护论的反效应

一七二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一七三 天国的挽歌

一七四 “法”的新诠释

一七五 “天下一道”

一七六 “借法兴利除弊”

一七七 “现代化”的启蒙

一七八 使西者的证词

一七九 “西化”成了几何公理

一八〇 神州长夜谁之咎

一八一 孔教能出马丁·路德吗

一八二 中国的卢梭?

一八三 排荀和尊荀

一八四 “正权”

一八五 维新和社会达尔文主义

一八六 马克思入华

一八七 订孔和订康

一八八 “出版广告”一则

一八九 “国粹”西来说

一九〇 “整理国故”论

一九一 国学不等于国货

一九二 失落了的“文艺复兴”

一九三 追踪利玛窦的脚印

一九四 异教在中国的机遇

一九五 从“教难”到“教案”

一九六 怎样诱导中国士人

一九七 传教士介入变法维新

一九八 “宗教只是幻想的太阳”

一九九 《中国与基督教,一个文化比较》

二〇〇 龚自珍的“药方”

二〇一 李鸿章以“和戎”促变法

二〇二 郭嵩焘的遭遇

二〇三 张之洞爱说“不”

二〇四 宋恕说改革必先穿西装

二〇五 康有为何时“学大定”

二〇六 谭嗣同呼号“冲决网罗”

二〇七 章太炎怎样看“平等”

二〇八 章太炎不喜欢王阳明

二〇九 刘师培自称“激烈派第一人”

二一〇 辜鸿铭的“图章”

二一一 马相伯说孔教会奉财神为教主

二一二 王国维释《红楼梦》

二一三 中医学

二一四 古老的医药学的价值

二一五 天人相分

二一六 中医学与道学的契合

二一七 中医学与经学的关连

二一八 人道、天道、医道

二一九 《黄帝内经》

二二〇 气·道·数·理

二二一 中医蕴含的辩证原理

二二二 “医者意也”

二二三 中医学走向现代化

二二四 从历史本身说明历史

二二五 区分论学和论政

二二六 论从史出

二二七 赞纯学术研究

二二八 非“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

二二九 略论诸史之“重写”

二三〇 第一要问“是什么”

二三一 逻辑不能代替历史

二三二 黑格尔说历史教训

二三三 恩格斯谈唯物史观

二三四 史学需要多角度的自由研究

二三五 怎样读书

编后记

壶里春秋是2018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朱维铮。

得书感谢您对《壶里春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张力与限界 电子书

“近世中国”系列丛书之一,对1933年-1934年中央苏区革命的研究。
世界建筑艺术简史 电子书

这是一本言说建筑艺术的艺术品,在此不吝与笔墨给予本书以肯定和赞扬,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 一个是作品的原创性,这又体现在两个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创新,这本书是我国第一本从艺术的观点书写的世界建筑史;很多的观点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原创性观点。二是里面的观点是建立在作者亲身游历60多个国家200多个城市的田野调查基础上,这一点在国内更是少有的。 二是此书写作背后的故事性,作者为写此书,曾数次深入美洲原始森林腹地,去洪都拉斯的科潘古城考察玛雅文化遗址(也就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奇琴伊察),去墨西哥圣洛伦索遗址考察奥尔梅克文明;同时因为有些国家还没有同我国开通旅游线路,甚至有的内部战乱频仍,不得不请专业的安保公司持枪实弹来保护作者的考察之行。为补拍后期的9张关于印度的建筑图片,专门花费16多万元请旅游公司定制了行程一个月的印度之旅。这些都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第三是作品的品质保证,本书的内容质量过硬,在出版社的三审三校中,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被认为是近年来“少有的质量如此之好的作品”。同时,作者十多年前出版的《旅途上的建筑——漫步欧洲》已重印13次,销售近十万册,网站的好评就有5000多条,同时在以小资品味著称的颇为挑剔的豆瓣上,也以得分为8.7的高分名列同类题材的前几位。
筚路维艰 电子书

本书以简明清晰的文字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作了逻辑梳理。
UNIX传奇 电子书

UNIX的诞生记与发展史,贝尔实验室的幕后故事。
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修订本)(近世中国) 电子书

这是一部关于胡适研究的代表作,可以说任何想认识胡适,认识胡适的时代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城记·杭州:1793—1937,遗失在西方的杭州记忆 电子书

100多年间,众多西方人描述杭州的绘画、照片、地图、日记、回忆录,首次在中国出版面世。
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 电子书

这本书提供的是一个通过历史去体会、理解的场景,一个反思的机会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