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享誉世界的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代表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在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写下的建筑论与城市论,被寺山修司等众多评论家看做“正片的预告”,是矶崎新后来大部分著作与建筑设计哲学的思想源头。
书中,矶崎新化身“城市破坏者”,以反艺术、反建筑的手法,站在建筑之外,思考建筑与社会的关系,同时生动描写了他与艺术家们的交往经历,讲述他们合作参加大阪世博会的盛况,以及对时代的反省。
六十年代的矶崎新是一个先驱者,他认识到,未来的建筑一定是全球性与本地化的统一,所有建筑师乃至所有现代人,都要面对这两种力量的挑战。
作者简介
作者矶崎新,1931年生于日本大分市。14岁时,广岛原子弹爆炸,目睹眼前一片虚空,开始思考如何重建家园和城市。他认为,建筑的生命很短暂,应当让使用者(包括路过的行人与附近的居民)感到愉悦。
195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跟随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丹下健三学习。1963年,创立矶崎新设计室,早期代表作有大分县立图书馆、1970年大阪世博会节日广场、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以及北九州市立美术馆。
早在1960年代,矶崎新就提出“空中城市”构想,由凌空悬跨于老旧城市上方的建筑、住宅和交通系统构成,以应对城市化进程。尽管计划并未实现,矶崎新仍在众多发展中国家践行城市规划的主张,展现出超越时代的全球视野,有力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对话。
1980年代,他凭借首个海外项目——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一举成为国际建筑界领军人物。其后的上百个建筑项目,无不享誉国际,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圣乔治宫体育馆、佛罗里达迪士尼总部大楼、深圳文化中心、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米兰安联大厦、卡塔尔多哈国家会议中心、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以及湖南博物馆。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城市破坏业KK
1960
现代城市中的建筑概念
象征体的重生
孵化过程
现代城市中的空间特征
为广告式建筑而存在的广告
1962
过程规划论
城市设计的方法
日本的城市空间
黑暗空间 迷幻的空间结构
1964
虚像与符号的城市:纽约
世界的城市
死者之城:埃及
迷宫和秩序的美学:爱琴海的城市和建筑
意大利的广场
“岛状城市”的构想和步行空间
路上的视角
坐标与薄暮和幻觉
1966
发现媒介 过程规划续论
幻觉的形而上学
致玛丽莲·梦露小姐
浅橙色的空间:福冈相互银行大分支行的案例
解析斯科普里重建规划
看不见的城市
1968
在冻结的时间中央与裸体的观念面对将全部赌注押在瞬间选择上建构而起的“晟一趣味”的诞生与现代建筑中的样式主义创意的意义
被捆包的环境
被占领的米兰三年展
观念内部的乌托邦与城市的、地域的交通枢纽中的及大学里的共同体的构筑是否是同义词?
轻巧的可移动物体的入侵
移动时代的光景
冒犯你的母亲、刺杀你的父亲
年代笔记
附录 为鹿儿岛出版社撰写的前言
文库本后记
首发刊物一览表
致空间是2023年由磨铁图书出版,作者[日] 矶崎新。
得书感谢您对《致空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