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发展运行机制研究:基于中美两国的实践

智库发展运行机制研究:基于中美两国的实践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围绕中美两国的智库发展机制分别从“资源综合配置机制、国际交流机制、联盟发展机制、管理运行机制、政策影响机制”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是综合篇,主要是对中美两国智库建设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探讨。首先从2015年后国内兴起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热潮和智库研究热潮切入,对国家高端智库、美国智库,以及中美两国共有的高校智库、民间智库和媒体智库等智库主体进行了总括性的介绍和评价。接着以人才为核心,对各国智库都应当着力发展的智库资源综合配置机制进行了分析。

中篇是中国篇,更加侧重于“外向型”机制的分析,重点选取了“国际交流机制”和“联盟发展机制”,并加入了中国香港智库的主题研究。

下篇是美国篇,更加侧重于“内向型”机制的分析,重点选取了“管理运行机制”和“政策影响机制”,并加入了美国智库的中国研究主题。

结语部分是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上一阶段发展的总结,也是对接下来进入智库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展望。

作者简介

作者吴田,山东淄博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7年进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并于2008年进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攻读并获得经济学双学位。2011年保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博连读,2016年7月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其间赴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学一年。

研究领域包括公共领导力、智库研究与评价、人才配置与评价。在中英文核心期刊等发表文章30余篇,多篇文章得到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和主流媒体的全文转发。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等项目20余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上篇 综合篇

一 智库建设热的冷思考

(一)从国家高端智库说开去

(二)美国智库建设发展

(三)高校智库建设发展

(四)民间智库建设发展

(五)媒体智库建设发展

二 智库的资源综合配置机制

(一)外围:智库资源配置的外部环境

(二)内围:智库的组织环境

(三)核心:智库人才的配置机制

(四)模型的构建及内外环境互动

(五)优化策略选择及发展方向

中篇 中国篇

三 中国智库的国际交流机制

(一)智库国际化的主体和特色

(二)中国智库国际化的路径

(三)中国智库国际化的现状分析

(四)中国智库国际化的展望

(五)未来发展建议

四 中国智库的联盟发展机制

(一)智库联盟的内涵

(二)智库联盟的理论依据

(三)智库联盟的模式分类

(四)有待改进的空间

(五)未来发展建议

五 新型智库建设进程中的中国香港智库

(一)香港智库的概念界定

(二)香港智库发展与政治社会环境变化

(三)香港智库的类型划分

(四)香港智库的特点分析及与内地的比较

下篇 美国篇

六 美国智库的管理运行机制

(一)智库的数据搜集和共享

(二)智库的使命价值观构建

(三)智库的网络和联盟建设

(四)智库的产品设计及呈现

(五)对中国智库建设发展的启示

七 美国智库的政策影响机制

(一)政策影响模型的建立

(二)政策影响方式分析

(三)不同类型的智库定位

(四)代表性智库案例分析

八 美国智库的中国研究

(一)美国智库中的“中国中心”

(二)美国智库中的“中国通”

(三)对美国智库中国研究的反思

结语 推动中国智库建设向高质量阶段迈进

(一)中国智库建设取得的成效

(二)中国智库建设仍然存在的问题

(三)中国智库高质量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智库发展运行机制研究:基于中美两国的实践是202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田。

得书感谢您对《智库发展运行机制研究:基于中美两国的实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及其效率研究:基于中法比较的视角 电子书
本书对中法城镇化进程进行了多角度研究以及比较,并且对重点问题进行详尽分析。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实践研究 电子书
国企技术创新解析与战略选择
中美科技巨头:从BATH×GAFA看中美高科技竞争 电子书
通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谷歌、亚马逊、脸书和苹果战略部署,掌握各大企业最前沿的科技动态,揭开8家科技巨头“不战而胜”的秘诀。
数智化转型:企业升级之路 电子书
精选产业数智化转型的多行业成功案例,用系统的企业数智化转型知识以满足求变者的学习需求,为实践者指明实施路线图。
业务敏捷:打造数智时代的高适应力组织 电子书
一本企业业务敏捷转型实用指南,企业变革、组织架构变化,提升敏捷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