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的群像

构筑的群像:台湾当代建筑名家访谈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回头一看,一生中重要的事情都不是计划来的,但是我们却都不断地在做计划。」--台湾现代建筑领航者 姚仁喜

「在战斗中你要保存自己对于生命的愉快、实力跟创作的热情,这样子你这个路才能够走得长远。」--从容优雅的建筑演绎作家 胡硕峰

「建筑人很不幸的是天生浪漫,所以基本的法律常识极为忽略。有一天发现所有的执业都under 在法律之下,我们却没有一点法律知识时,就像走入丛林,走向战场忘记戴头盔。」--为建筑改革奔走的有机建筑先锋 徐岩奇

「我把我对空间的理想与别人对一个物品的看法,企图在两者之间找出一个适当的点。这可能会是他们对一个建筑物的看法的极限,同时这是我对空间的理想,我会想努力去找到一个适当的地方来停在那里。」--优雅自得的「酿酒师」型建筑家 石昭永

「我所扮演的角色里面永远有个第一人称跟第三人称,我的第一人称叫做创作者,第三人称叫做评论者。直到今天为止,在这两者间的游走也一直没有停止。」--述说与创作并重的文艺复兴型建筑家 龚书章

「要在完全陌生的场域里面对话才能清楚地知道差异是什么、才能了解创作上的选择居然是一种文化的表现,你会在那种脱离的状况里会诘问自己,会更有一种eager(热切的渴望)。」--兼具理性、感性与热情的建筑作家 杨家凯

对建筑师来说,毕业设计是建筑教育的最终展现,但也是职业生涯的最初起点。本书中收录16位当代台湾建筑领域的青壮年中生代建筑师,从毕业设计开始的职业生涯与哲学分享。除了继续留在建筑设计的岗位上耕耘之外,他们之中也有不少跨足工业设计、延伸至出版与艺术领域。

本书为谢宗哲所主导、由LPA(Little People Architects)所进行采访、编写的当代建筑师群像人物志。从「毕业」开始,摸索这些启动台湾现代建筑先行者们的生涯路径轨迹,探见他们在职业生涯路径的分歧之中,抉择与展望的进退智慧。

这些访谈与分享,一方面展现出建筑中来自创作者生命自身的面貌,另一方面这些带着生命温度的谈话与分享也以极具人味的方式搭筑了台湾建筑史的传承。

本书特色

元智大学艺术与设计系教授阮庆岳、准建筑人手札网站创办人杨恩达专文推荐

书中收录16位建筑师的毕业设计手稿,展现名家们对建筑设计最原初的萌发

构筑的群像是2012年由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作者谢宗哲。

得书感谢您对《构筑的群像》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凝固的文化 电子书
本书展示了世界著名建筑公司的文化类建筑作品,每个项目分别从创作理念、建筑造型、表皮特点、材料、柔韧性、废物利用、生态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消失的民居记忆 电子书
本书为作者白永生七年考察中国将要消失的古民居的心得总结,涵盖贵州、河北、山东、广东、浙江、陕西、湖南、内蒙古八个省级行政区,涉及报京村、蔚县、乌镇、安化等三十余个县城、村寨,空间范围遍布中华大地,完整记录了这些地区古民居现状,展现了古建之美。
巨人的文明: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从恺撒到基督 电子书
本丛书主要以时间和地域作为主线,以有别于一般建筑史论著专注于建筑风格变化的论述方式,融入与建筑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因素,以联系而非孤立的方式讲授西方建筑发展与人类社会变迁的历程。本书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注重将建筑史与更为广泛的社会发展史联系起来。建筑风格的变化绝不仅仅是建筑师兴之所至,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只有更好地理解这些背景“土壤”,才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这块土壤所结
构筑心灵空间 电子书
本书根据课程性质、设置目的和课时容量等因素,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如入学后的定向、拖延和生活作息、接纳自己和人际交往、重构童年经历和审视原生家庭,以及学习和记忆的心理机制等,依次讲述了同学们上大学后的喜悦、困惑和领悟。在教材结构上,编者打破学科的固有逻辑体系,敲开架屋叠床的层次划分,以模块的形式讲解所述内容。在主体叙述之外,增设了相关阅读——正文的理论支撑;延伸阅读——前述的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