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法西斯集中营里“叛变”的同类去毁灭另一群人的人性,那他们是不是个人。
内容简介
1944年底,在加入那不勒斯的一支反法西斯游击队后不久,莱维被捕,他选择承认自己是犹太人,避过了被立即枪决的命运,却开始了集中营长达11个月的地狱梦魇。对于编号174517的集中营囚犯莱维来说,地狱就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存在的目的就是毁灭,在肉身毁灭之前先快速、高效地销毁人类的尊严和精神。
本书中莱维记录了囚犯们极度的困厄,他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绝望的忍耐、抵抗、甚至妥协。一切文明的前提在此都全然瓦解。集中营等级分明的内部环境也是人类社会的缩影——有向权力臣服者;有因为单纯无私而受难者;还有只求利用规则无辜自保的大多数人。但在这个终极个人主义的地狱里,却仍有体面谨慎的友谊、壮烈的起义和外部文明世界的微光。
莱维用冷静又克制的文字记录了集中营对欧洲犹太人肉体和精神双重的残暴迫害,更深邃地描述了法西斯暴政的本质——法西斯用平庸、仪式化和冷漠的暴力,完全抹杀“另一群人”的尊严和意志,让其仅剩下一副勉力求生的躯壳;更是利用人性的“灰色地带”,用权力腐蚀囚犯的尊严,导致其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服膺于这种暴力。
莱维直面了这种对人性的玷污,回顾了自己和难友们的抗争、软弱和尊严。同时,他也以犀利又宽忍的视角,勾勒那些在“灰色地带”中凭借自私、施暴和麻木幸存下来的所谓“强者”。更多的,还有那些在无比的孤寂中滑向死亡的人。
莱维相信,正因为人类发明了奥斯维辛,每个人的生存都是有愧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取消正义和邪恶的界限。我们仍要保留拒绝认同邪恶的后的权力,肩负起对人性、对他人无限的责任。
作者简介
作者普里莫·莱维,意大利犹太人,作家,化学家,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1919年,莱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1943年,他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后被遣送至集中营。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故乡都灵生活。
在此后的人生中,他从事工业化学这一行当30年,同时作为一位作家,写作了“奥斯维辛三部曲”(《这是不是个人》《休战》和《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以及其他建基于其化学家身份和大屠杀幸存者经历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作品。1987年4月11日,莱维从他出生的房子坠落身亡。
作为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莱维的文字具有一种与其他受难者不同的特质,他秉持一种化学家的冷静与节制书写记忆,同时,又如菲利普·罗斯所说,“本该充满悼念情绪和无尽的绝望,相反却充满活力”。他的文字,让人们更理性地思考人性。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见证的艺术
作者前言
旅途
在深渊之底
启示
医务室
我们的长夜
劳动
快乐的一天
这里的善与恶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化学考试
尤利西斯之歌
夏天里的事情
1944年10月
克劳斯
“那三个人去实验室”
最后一名
十天的遭遇
普里莫·莱维年表
这是不是个人是201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意]普里莫·莱维。
得书感谢您对《这是不是个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