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记录、再现华人移民群体文化认同的重要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内容覆盖1942—2001年的60年期间,时间跨度从二战期间至9·11事件,其中包括《华美周报》《世界日报》《太平洋周报》《星岛日报》等一批知名报纸,让我们有机会系统地了解华人报刊的发展及其意义。
研究依据JohnBerry跨文化适应理论模式及框架理论,归类、整理和梳理了60年间互动演进的四个历史阶段报刊所呈现的美国华人对祖籍国与定居国之间的文化身份构建状态、特点与影响因素。
结论是:当祖籍国与定居国关系和谐时,华人报刊呈现出的文化认同环境较为宽松,认同模式以“融入”为主,即保留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在融入美国社会和文化,甚至构建“双重文化认同”;当祖籍国与定居国关系表现为敌意、对抗时,报刊折射出的华人文化认同具有一定的极端性和复杂性,表现为文化隔离或文化边缘化。
作者简介
作者张海燕,博士,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与美国南加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文化认同、跨文化传播、外语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等。
近五年在《出版发行研究》《新闻界》《跨文化教学与研究》等核心及专业期刊和《光明日报》发表论文1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序一 华人报刊史与文化认同的同频共振
序二 从“边缘人”到“第三文化人”的身份升级
绪论
第一节 美国华人文化认同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华人文化认同与媒介
第三节 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第一章 美国华人报刊发展概述
第一节 20世纪40年代以前美国华人报刊发展及特点
第二节 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华人报刊发展及特点
第三节 美国华人报刊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发展
第二章 从隔离到融合的文化认同(1942—1945)
第一节 华人身份认同构建的媒介、法律及经济影响
第二节 20世纪40年代前美国华人文化认同状况
第三节 20世纪40年代美国华人文化认同:从隔离到融合——基于《华美周刊》《华美周报》的文本分析
第三章 融合与同化的文化认同(1949—1953)
第一节 美国华人身份认同危机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前后美国华人文化认同:融合与同化——基于《世界日报》(旧金山)、《太平洋周报》及《华美周报》文本分析
第四章 中华文化认同(20世纪70—80年代)
第一节 美国华人认同构建环境
第二节 “寻根之旅”与认同求证
第三节 构建中华文化认同——基于《世界日报》文本分析
第五章 迷失与焦虑的文化认同(20世纪90年代—2001年)
第一节 文化认同的困惑
第二节 “永久外国人”与文化认同焦虑——基于《星岛日报》文本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研究综述
第二节 海外华人报刊发展建议及相关研究延伸与拓宽
第三节 认同自觉:全球华人文化认同构建的启示
结语
中英文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报刊文本视角下的美国华人文化认同(1942-2001)是2022年由华文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海燕。
得书感谢您对《报刊文本视角下的美国华人文化认同(1942-2001)》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