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网络安全权威指南(下册)

智能汽车网络安全权威指南(下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全面教你构建汽车网络安全知识体系。

内容简介

《智能汽车网络安全权威指南》由国内知名电动汽车厂商安全团队负责人带领核心团队成员撰写,以“安全左移”为指导思想,围绕安全合规、安全标准、安全体系、安全测试、安全研发、安全运营、网络攻防、威胁评估、自动驾驶安全等9大核心主题对汽车的网络安全进行了全面且透彻的阐述,是汽车网络安全领域的标准性著作。

本书为下册(第11~21章):详细总结了汽车黑客的攻击思维和方法,并列举了汽车网络安全架构视角和汽车功能应用视角下的常用攻击手法和防御措施;系统讲解了覆盖整车研发周期的网络安全策略;前瞻性地讲解了高级辅助驾驶安全和汽车充电网络安全。

作者简介

作者李程,资深网络安全专家,现为某知名新势力电动汽车厂商安全总监。曾就职于百度、搜狗、华为等多家互联网企业和科技企业,在网络安全领域有10余年的丰富经验。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赞誉

前言

攻防篇

第11章 不得不说的汽车网络安全攻击手法

11.1 汽车独有的“小漏洞大危害”

11.2 OEM视角下的汽车攻防之道

11.3 汽车黑客的思维及方法

11.3.1 初始访问条件分析

11.3.2 攻击向量分析

11.3.3 攻击面分析

11.3.4 攻击点分析

11.3.5 前置技能之硬件分析

11.3.6 前置技能之固件逆向

11.4 汽车网络安全架构视角下的攻击手法

11.4.1 远程之云端控车攻击

11.4.2 远程之车机应用攻击

11.4.3 远程之车载蜂窝网络攻击

11.4.4 中程之BLE钥匙攻击

11.4.5 中程之Wi-Fi攻击

11.4.6 中程之NFC钥匙攻击

11.4.7 近程之UDS/OBD攻击

11.4.8 近程之USB攻击

11.4.9 近程之CAN总线攻击

11.4.10 近程之FlexRay总线攻击

11.4.11 近程之车载以太网攻击

11.4.12 近程之车载系统攻击

11.4.13 近程之芯片攻击

11.5 汽车功能应用视角下的攻击手法

11.5.1 OTA攻击

11.5.2 车载Android应用攻击

11.5.3 车载Linux应用攻击

第12章 汽车网络安全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

12.1 我们真正需要保护的是什么

12.2 网络安全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的方法

12.2.1 基于定式的方法

12.2.2 基于模型的方法

12.3 网络安全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的框架

12.4 网络安全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的关键维度

12.4.1 Who:资产(Asset)

12.4.2 What:属性(Property)

12.4.3 Where:路径(Path)

12.4.4 How:缓解措施(Measure)

12.5 网络安全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的案例

12.6 网络安全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的工具

12.6.1 Threat Dragon

12.6.2 SeaSponge

12.6.3 微软威胁建模工具

第13章 汽车网络安全技术架构

13.1 多层次的汽车网络安全

13.2 汽车网络安全基础能力

13.2.1 公钥基础设施(PKI)

13.2.2 密钥管理系统(KMS)

13.2.3 安全网关(GW)

13.3 汽车硬件安全

13.3.1 ECU分类

13.3.2 基于AUTOSAR的ECU安全研发

13.3.3 行业角度的ECU安全研发

13.4 汽车系统安全

13.4.1 汽车信息服务系统安全

13.4.2 汽车远程升级系统安全

13.4.3 充电云系统安全

13.4.4 远程诊断系统安全

13.5 汽车通信安全

13.5.1 车内网络安全通信

13.5.2 车际网络安全通信

13.5.3 车载移动网络安全通信

13.6 汽车数据安全

13.6.1 汽车数据安全风险

13.6.2 数据安全管理标准规范要素

13.6.3 汽车数据分类分级

13.6.4 对数据访问的审计和监控

13.6.5 对数据的安全防护

13.6.6 安全可靠的数据共享

13.6.7 汽车数据出境

13.7 汽车供应链安全

13.7.1 构建供应链安全评估体系

13.7.2 使用软件物料清单安全地管理汽车软件

13.7.3 供应商软件安全检测

第14章 量产汽车如何应对网络攻击

14.1 为什么需要监控与响应标准

14.2 建立VSOC平台面临的挑战

14.3 VSOC与传统SOC的区别

14.4 VSOC系统

14.4.1 VSOC系统架构

14.4.2 IDS类型

14.4.3 IDS日志模块

14.4.4 入侵检测方法

14.4.5 VSOC平台

14.5 车辆安全更新和响应

第15章 利用开源系统搭建VSOC平台

15.1 车端IDS

15.1.1 CAN-IDS

15.1.2 HIDS

15.2 VSOC平台的核心能力

本篇小结

扩展篇

第16章 自动驾驶探秘:机器开车安全吗

16.1 自动驾驶发展史

16.2 安全是自动驾驶的关键

16.3 ADAS是如何工作的

16.3.1 被动ADAS

16.3.2 主动ADAS

16.4 汽车自动驾驶级别

16.5 ADAS汽车如何工作

16.5.1 ADAS汽车硬件

16.5.2 ADAS汽车软件

16.5.3 汽车软硬件如何协调工作

第17章 ADAS汽车的“眼睛”和“耳朵”

17.1 动力传感器

17.1.1 惯性传感器

17.1.2 磁性编码器

17.1.3 胎压监测系统

17.2 环境传感器

17.2.1 摄像头传感器

17.2.2 声呐传感器

17.2.3 雷达传感器

17.2.4 激光雷达传感器

17.2.5 卫星定位传感器

17.3 传感器比较

第18章 ADAS网络攻击和防护

18.1 ADAS网络安全要求

18.1.1 数据安全与隐私安全

18.1.2 功能安全

18.1.3 网络安全

18.2 ADAS汽车的典型攻击案例

18.2.1 机器学习对抗

18.2.2 致盲攻击

18.2.3 欺骗攻击

18.2.4 移形换位攻击

18.3 ADAS常见网络攻击方式

18.3.1 硬件攻击

18.3.2 软件攻击

18.3.3 传感器攻击

18.3.4 多传感器融合攻击

18.3.5 无线通信攻击

18.3.6 V2X攻击

18.3.7 算法攻击

18.4 汽车ADAS网络安全防护

18.4.1 ADAS网络安全威胁分析

18.4.2 ADAS网络安全措施

第19章 势不可当的电动汽车

19.1 电动汽车发展史

19.2 电动汽车充电网络会成为攻击目标吗

19.3 电动汽车如何工作

19.4 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结构

19.5 电动汽车与充电桩之间的交互流程

第20章 电动汽车重要标准和协议

20.1 ISO 15118标准

20.2 GB/T 27930标准

20.3 OCPP

20.4 IEC 63110标准

第21章 电动汽车的充电网络攻击和防护

21.1 充电网络安全要求

21.2 充电网络典型攻击案例

21.2.1 针对充电桩的攻击

21.2.2 针对充电云平台的攻击

21.2.3 针对充电协议的攻击

21.3 是什么让电动汽车网络受到攻击

21.3.1 EV-to-EVCS安全风险

21.3.2 EVCS系统接口安全风险

21.3.3 EVCS硬件接口安全风险

21.3.4 充电网络协议安全风险

21.4 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安全防护

本篇小结

附录 智能汽车网络安全的攻击阶段及攻击手段

后记

推荐阅读

智能汽车网络安全权威指南(下册)是2023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李程 等。

得书感谢您对《智能汽车网络安全权威指南(下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技术 电子书
本书关注的是融合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在电子控制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针对智能车辆的环境感知系统、导航系统、动力驱动系统、电子控制系统、车身总线控制系统、汽车电子故障诊断、V2X无线通信及车路协同等方面,本书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环境感知技术、定位技术、发动机控制技术、底盘的电子控制系统、控制网络、故障诊断系统、无线通信技术,以及车路协同系统下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环境感知技术,系统地论述了环境感知系统的智能传感器——视觉传感器、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结构、原理、特点、类型、标定、测试和应用等,环境感知传感器的车辆识别、行人识别、交通标志识别、交通信号灯识别和道路识别以及环境感知传感器的认知、装配、调试、测试、标定和目标识别的实训要求。
智能网联汽车导航定位技术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导航定位技术,从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框架入手,系统介绍了导航定位的定义、方法、精度要求及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等,高精度定位技术中的全球定位系统、差分全球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航迹推算技术、蜂窝定位技术、车联网高精度定位系统架构,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的视觉SLAM和激光SLAM,电子地图技术的导航电子地图和高精度地图,以及GPS/IMU定位仿
汽车智能交互内外饰设计 电子书
本书从汽车行业的时代机遇、底层通用技术、智能交互技术和未来发展展望四个维度,介绍汽车内外饰系统在数字化转型趋势下的前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