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李慎行音韵学新作《九道辙》探讨诗韵发展规律,满足作诗用韵严密宽松需求。
内容简介
本书系作者李慎行在音韵学学科方面探索争鸣新作。主体由10篇评中华书局出版之《中华新韵》(十四韵)文章以及作者对音韵的最新理解等多篇文章组成集子,继续论证《九道辙》的科学性、合理性。既满足群众作诗用韵求宽松简约愿望,又兼顾了专家析韵音典求细致严密的要求。“文集”最后将“十四韵”和《九道辙》做一比较,旨在阐明通押并韵是诗韵发展改革的内在规律和灵魂。“文集”还穿插了对毛泽东三首五律三首七律用韵的评析,认读入声字的意义;《九道辙》无入声照讲平仄等等,提出了新的认识。文集末附列友声评议供参照。同时列出《九道辙》与“十四韵”等新韵书对照表和《九道辙》韵目索引,为有兴趣者查阅提供方便。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自序
目录
诗韵概说与渊源
一 诗韵概说
二 诗韵的起源
三 诗韵的源流
诗韵的延伸与变革
一 词与词韵
二 元曲与曲韵
三 《词林正韵》与《中原音韵》在诗韵发展中的地位
诗韵的发展与改革
一 “十三辙”的来历、内容、特点与影响
二 《国音新诗韵》的回旋与《中华新韵》的问世
三 黎氏十一道辙的设想和高氏《新诗韵十道辙儿》的诞生
论诗韵及其改革
一 作诗要不要押韵?
二 诗韵要不要改革?
三 诗韵改革应沿着什么路子走?
论新诗韵九道辙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一
二
九道辙无入声,便利吟诗人
一 作新诗用新韵,天地广阔,《九道辙》词条丰,任尔选用
二 细调查,实摸底,慎下结论,九道辙无入声,照讲平仄
三 作旧诗用新韵自然顺口,论音值新平仄合乎潮流
律诗用韵有讲究 削足适履人不为
解析毛泽东三首五律,从对押韵平仄处置中悟改革与创新
一 战歌、赞歌、观景,千姿百态
二 邻韵相押的启示
三 平仄拗救也有创新
正确理解入派三声,逐个认识现代读平声的旧入声字对北方人学律诗很有实用价值
诗韵改革 力度要大
一 “十四韵”比“十三辙”简明却欠宽容
二 “十四韵”是《诗韵新编》和《中华新韵(十八韵)》的进化,而“十八韵”的作者早已进入十一道辙的探新
三 “十四韵”要与时俱进,还得汲取当代其他新韵的营养,以加强改革的力度
诗韵改革的力度拿什么去衡量?
诗韵改革要再上新台阶
一 从诗韵的本质看,发展变革是与时俱进
二 从诗韵演变看,口语化简约为规律,并韵合辙是方向
三 “十四韵”是“十八韵”的并韵合辙,尚不彻底
四 从诗韵比较、发音原理、方音、历史渊源中看“文”“庚”通押并韵的科学性
五 从毛泽东等诗词大家的实践看“文”“庚”通押的可行性
续《诗韵改革要再上新台阶》
一 现实诗词例证
二 通押历史缘由
三 多方理论探求
创新寓协调 通押现包容
一 从十三首诗词看“姑”“尤”通押并合的可行性
二 “姑”“尤”分立并合的韵书史溯源
三 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语音学和音韵学的音转原理看“姑”“尤”并合
“诗”辙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包容性?
一 从韵书传承痕迹看通押
二 从语音学原理分析通押
鉴赏诗词点评、返观新韵包容
“九道辙”概括尽诗韵通押现象吗?
比较改革新韵书 回眸诗韵演进史
一 从专家审音析韵从严求细衡量
二 从群众作诗用韵求宽松简约衡量
三 简要追溯诗韵发展历史,看诗韵改革的趋向
莫忘党恩良师友 惜时自励勤奋蹄(后记)
诗韵探新文集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慎行。
得书感谢您对《诗韵探新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