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探新文集

诗韵探新文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李慎行音韵学新作《九道辙》探讨诗韵发展规律,满足作诗用韵严密宽松需求。

内容简介

本书系作者李慎行在音韵学学科方面探索争鸣新作。主体由10篇评中华书局出版之《中华新韵》(十四韵)文章以及作者对音韵的最新理解等多篇文章组成集子,继续论证《九道辙》的科学性、合理性。既满足群众作诗用韵求宽松简约愿望,又兼顾了专家析韵音典求细致严密的要求。“文集”最后将“十四韵”和《九道辙》做一比较,旨在阐明通押并韵是诗韵发展改革的内在规律和灵魂。“文集”还穿插了对毛泽东三首五律三首七律用韵的评析,认读入声字的意义;《九道辙》无入声照讲平仄等等,提出了新的认识。文集末附列友声评议供参照。同时列出《九道辙》与“十四韵”等新韵书对照表和《九道辙》韵目索引,为有兴趣者查阅提供方便。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自序

目录

诗韵概说与渊源

一 诗韵概说

二 诗韵的起源

三 诗韵的源流

诗韵的延伸与变革

一 词与词韵

二 元曲与曲韵

三 《词林正韵》与《中原音韵》在诗韵发展中的地位

诗韵的发展与改革

一 “十三辙”的来历、内容、特点与影响

二 《国音新诗韵》的回旋与《中华新韵》的问世

三 黎氏十一道辙的设想和高氏《新诗韵十道辙儿》的诞生

论诗韵及其改革

一 作诗要不要押韵?

二 诗韵要不要改革?

三 诗韵改革应沿着什么路子走?

论新诗韵九道辙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九道辙无入声,便利吟诗人

一 作新诗用新韵,天地广阔,《九道辙》词条丰,任尔选用

二 细调查,实摸底,慎下结论,九道辙无入声,照讲平仄

三 作旧诗用新韵自然顺口,论音值新平仄合乎潮流

律诗用韵有讲究 削足适履人不为

解析毛泽东三首五律,从对押韵平仄处置中悟改革与创新

一 战歌、赞歌、观景,千姿百态

二 邻韵相押的启示

三 平仄拗救也有创新

正确理解入派三声,逐个认识现代读平声的旧入声字对北方人学律诗很有实用价值

诗韵改革 力度要大

一 “十四韵”比“十三辙”简明却欠宽容

二 “十四韵”是《诗韵新编》和《中华新韵(十八韵)》的进化,而“十八韵”的作者早已进入十一道辙的探新

三 “十四韵”要与时俱进,还得汲取当代其他新韵的营养,以加强改革的力度

诗韵改革的力度拿什么去衡量?

诗韵改革要再上新台阶

一 从诗韵的本质看,发展变革是与时俱进

二 从诗韵演变看,口语化简约为规律,并韵合辙是方向

三 “十四韵”是“十八韵”的并韵合辙,尚不彻底

四 从诗韵比较、发音原理、方音、历史渊源中看“文”“庚”通押并韵的科学性

五 从毛泽东等诗词大家的实践看“文”“庚”通押的可行性

续《诗韵改革要再上新台阶》

一 现实诗词例证

二 通押历史缘由

三 多方理论探求

创新寓协调 通押现包容

一 从十三首诗词看“姑”“尤”通押并合的可行性

二 “姑”“尤”分立并合的韵书史溯源

三 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语音学和音韵学的音转原理看“姑”“尤”并合

“诗”辙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包容性?

一 从韵书传承痕迹看通押

二 从语音学原理分析通押

鉴赏诗词点评、返观新韵包容

“九道辙”概括尽诗韵通押现象吗?

比较改革新韵书 回眸诗韵演进史

一 从专家审音析韵从严求细衡量

二 从群众作诗用韵求宽松简约衡量

三 简要追溯诗韵发展历史,看诗韵改革的趋向

莫忘党恩良师友 惜时自励勤奋蹄(后记)

诗韵探新文集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慎行。

得书感谢您对《诗韵探新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李禾瑞文集 电子书
本书包括李禾瑞先生的专著、论文、译著三部分。专著《1950-80年代苏联文学》对近40年苏联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做了简要的概括,既有宏观的展示,又有微观的剖析;概述部分理清了文学发展的脉络,作家作品部分又能抓住作家特色对代表作品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论文《苏联当代文学的若干问题》探讨了苏联当代文学中各种有争议的问题。译著《生命的二次方:塞万提斯传(节选)》《奇特的机缘,奇异的爱——记初入人生的塞万提斯
赵树理文集:三里湾 电子书
立志做“文摊匠”的赵树理,用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
赵树理文集:书信·自传·讲话 电子书
用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
赵树理文集:文艺与生活 电子书
用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
赵树理文集:布谷鸟 电子书
赵树理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戏曲、诗歌、杂论等200余万字。他的小说,大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代表作有《三里湾》《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2019年9月23日,赵树理长篇小说《三里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为了全面反映赵树理的文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