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妇”制度研究

“慰安妇”制度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抗日战争专题研究”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对“慰安妇”提出了更完整、更严密的定义,使用了许多新发现的史料,揭示了日军慰安所的真相,从加害者、受害者和第三方的角度来讨论日军“慰安妇”是否被强制,提出“慰安妇”制度是对女性的极大犯罪,并批驳日本右翼的谬论,呼吁正视和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本书深入发掘新史料,构建新的学术体系,提出新的学术观点,推动抗日战争研究进一步发展,深刻指出了“慰安妇”问题既是历史问题又是现实问题,日本与亚洲各受害国家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战争遗留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苏智良,195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嵊州。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点带头人,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现代人物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初中历史教科书主编等。

著有《上海城区史》《上海:城市变迁、文明演进与现代性》《中国简史》(主编)、《去大后方——抗战内迁纪实》《慰安妇研究》《中国毒品史》等30余种。

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等,曾获得上海市哲社优秀论文一等奖、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一等奖、上海市精品课程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高校首届名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导论

第一章 日军慰安所的起源

第一节 日本海军设立第一批慰安所

第二节 “大一沙龙”的由来

第三节 冈村宁次招募“慰安妇团”

第四节 上海海军陆战队与慰安所

第二章 “慰安妇”制度的形成

第一节 上海派遣军建立慰安所

第二节 南京大屠杀与“慰安妇”制度

第三节 日军高层推广慰安所

第四节 外务省系统的参与

第五节 日军慰安所在中国的分布

第三章 “慰安妇”制度的运作

第一节 “合法强奸中心”

第二节 炮楼成了“P”屋

第三节 慰安所的管理

第四节 战略物资

第四章 事实与真相:案例解剖

第一节 上海:海军慰安所海乃家

第二节 山西:盂县进圭村的记忆

第三节 海南的两个慰安所

第四节 金华:《鸡林会名簿》里的秘密

第五节 日本官兵进入慰安所的记录

第五章 “慰安妇”是否被强制

第一节 加害者的证言

第二节 幸存者的控诉

第三节 第三方证人

第四节 日军迫害“慰安妇”致死案例

第六章 “慰安妇”问题解决了吗

第一节 日本政府的刻意隐瞒

第二节 受害者的起诉

第三节 韩日“慰安妇”协定始末

第四节 国际社会的共识

第五节 2000年东京“慰安妇”民间法庭

第六节 记忆如何延续

结语 日本国家的战争责任

第一节 军事性奴隶:“慰安妇”制度的本质

第二节 日本“慰安妇”制度违反国际法

第三节 战后国际社会对日本“慰安妇”制度罪行的认定

第四节 不应忘却日本的战争暴行

参考文献

后记

“慰安妇”制度研究是2022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苏智良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慰安妇”制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法国旧制度末期的税收、特权和政治 电子书
从1695年到大革命之前法国王权向全体臣民开征的普遍直接税入手,分析这一带有平等色彩的税制改革在一个等级-团体社会中取得的成效和遭遇的困难。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新史学文库 电子书
本书以成立于汉,并最终在隋唐演变为科举制的察举选官制度的七八百年变迁历程,作为研究对象。
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 电子书
跟着作者,重新理解卢梭。
学者的本分:传统士人、近代变革及学术制度 电子书
本文集以中国传统士人的气节与传统行政权力下的尊师重道为切入点,论及近代以来的时风、士风与学风,类比西方学术制度与自由思想之形塑。
当代世界高等教育评估历史与制度概览 电子书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理论与实践,都是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开展的,因此,系统了解国外高等教育评估的历史发展与制度,从它们的历史经验和规制设置总结经验后为我所用,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