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故事:海外学者的中国缘

我的中国故事:海外学者的中国缘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跟着外国学者,感受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凸显的巨大魅力。

内容简介

《我的中国故事:海外学者的中国缘》共收录来自埃及、韩国、德国、瑞士、波兰、柬埔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洛哥、缅甸、伊朗、黎巴嫩等12个国家汉学家、翻译家的12篇文章。这12位作者都长期从事中国文化研究和中国图书的翻译,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既有莫言、余华、阿来等中国当代优秀作家作品的翻译者,也有中国传统经典著作的译介者。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获得过中国政府颁发的“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在书中,12位作者详细叙述了自己如何走上学习中文、研究中国和翻译中国图书的道路,娓娓道来,生动而有趣,既有具体感人的故事,也有对跨文化交流的思考和总结。

作者简介

作者韩裴,1972年生于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市。1996年硕士毕业于索非亚大学汉语专业。1993年至今担任文学编辑、 翻译、 作家、 诗人。

2016年至今担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保加利亚设立的中国主题编辑部主编。2017年8月荣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青年成就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

我的中国记忆

我爱朴实无华

我爱充实

回家始终是我梦之所想

我爱书法

我爱山峦

我爱简单而柔和的音乐

有一天,我爱上了远东

后来,我爱上了中国

1988年夏末,我不假思索地做出了选择

8月22日

幕后的汉学家: 中国戏剧翻译

影响人物: 我的学术老师

难得的机会: 2011年以前的中国剧团

我的第一次戏剧字幕翻译: 林兆华在塔利亚剧院

汉堡刮起的中国戏剧风

乌镇的精彩戏剧之旅

“小剧场”: 汉堡的中国实验戏剧

翻译来自中国戏剧导演的声音

七十载春秋,我的中国心

第一阶段 求学和第一个十年

第二阶段 为研究中国历史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 重拾青春

我与中国当代文学

阅读中国

从“中文” 到“中国”

火星和中国

外星人的语言?

中文中的“Schweiz”和“Zürich”

跟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相处

遇到一个反世界

对《道德经》看法的转变

从东京大学到北京大学

西方第一部有关“三十六计”的书

开始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

第五大喜事

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我身上流淌着中国血液

我身上流淌着中国血液

抱着书本出生的小孩?

生硬的中文让我找回亲人

孔院设立初衷

政府部门的汉语中心

为学生创造赴中留学机会而奔波

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民心相通

两个文明大国

中国茶上了柬埔寨会议桌

中柬一家亲

我生命中的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国度过

大学录取

到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学习汉语

前往中国求学

返回伊朗

我在北京的三年

初到北京

参观长城

主要工作

翻译毛泽东诗词

第十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我的中国缘

缘起: 初遇

中黎友谊源远流长

与中国商业往来的起源

第一份中国图书版权合同

与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开展文化合作,成立第一家中黎合资出版社

通过出版合作发展中黎文化关系

结语

我与中国一见钟情

我与中国一见钟情

关于出版合作

我眼中的中国

遇见中国

我与中国首次相遇

我的中国著作

取代问题

中国对非关系

摩洛哥与中国的合作机遇

中国经验

中国与全球化新形势

我的中国故事:海外学者的中国缘是2020年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作者[保] 韩裴。

得书感谢您对《我的中国故事:海外学者的中国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大学之美:我的教育世界 电子书
本书记录了张尧学院士在担任中南大学校长期间的风采历程。
气韵潇湘:我心中的管道运输 电子书
本书系国家管网西气东输长沙输气分公司与湖南省能源局合作,开展“管道保护进校园作文比赛”工作,组织10所学校4000多名学生参加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作,各校共推荐100篇作文入选最终的决赛。本书就如何创新宣传方式,更好的提升宣传效果,提出了“精准宣传”这一理念。
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 电子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是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灿烂火花,是新时代非遗人用心血守护的方寸天地。
探秘老北京:细说四九城的故事 电子书
高晓松母亲、著名建筑师张克群,用正宗京片儿解说四九城,带你开启重新发现老北京的旅程。
儿童彩图英语情景会话  我的爱好 电子书
陈杰主编的《我的爱好(M+Book版)》依据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借鉴多元智能的先进理念,结合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而编写;本书主要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爱好,通过丰富的插画和主题营造学习氛围来锻炼儿童的思维,注重发展儿童的知识、技能、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教材涵盖科学、社会、语言、健康等领域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