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你完整再现我国东北地区古代先民创造的灿烂体育文明。
内容简介
东北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之地,也是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民风习俗特色鲜明的地域。
本书通过梳理古代东北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演进与历史逻辑,完整再现我国东北地区古代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灿烂的体育文明,掀开这段尘封的历史之神秘的面纱,去进一步探寻体育的衍变和文化的传承路径,从而为我国古代东北民族传统体育和地方古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开辟新的视角,展现了古代东北民族独特的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隋东旭,1980年1月生,黑龙江双城人,历史学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带头人,体育学在站博士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人文科学学院访问学者。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基金项目主持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主要从事体育史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中青年项目1项,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研究专项项目1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1项,其他厅局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西部项目1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主编《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黑龙江卷)》,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所著作品入选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改革成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绪论
第一章 东胡族系各民族的体育文化发展
第一节 东胡的体育文化
一 东胡的骑射体育文化
二 东胡的狩猎体育文化
第二节 鲜卑的体育文化
一 鲜卑的骑射狩猎体育文化
二 鲜卑的军事体育文化
三 鲜卑的射箭体育文化
四 鲜卑的其他体育文化
五 鲜卑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乌桓与乌洛浑的体育文化
一 乌桓的体育文化
二 乌洛浑的体育文化
第四节 奚族的体育文化
一 奚族的骑射体育文化
二 奚族的军事体育文化
第五节 契丹的体育文化
一 契丹的骑射体育文化
二 契丹的马球体育文化
三 契丹的棋牌体育文化
四 契丹的乐舞体育文化
五 契丹的其他体育文化
第六节 室韦的体育文化
一 室韦的骑射狩猎体育文化
二 室韦的水上及冰上体育文化
三 室韦的乐舞体育文化
第七节 蒙古族的体育文化
一 蒙古族的“三项竞技”和那达慕大会
二 蒙古族的乐舞体育文化
三 蒙古族的棋牌体育文化
四 蒙古族的其他体育文化
第八节 东胡族系各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总体特征
第二章 秽貊族系各民族的体育文化发展
第一节 秽、貊的体育文化
第二节 夫余的体育文化
一 夫余的军事体育文化
二 夫余的狩猎及其他体育文化
第三节 沃沮的体育文化
一 沃沮的水上体育文化
二 沃沮的军事体育文化
第四节 豆莫娄的体育文化
第五节 秽貊族系各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总体特征
第三章 肃慎族系各民族的体育文化发展
第一节 肃慎的体育文化
第二节 挹娄的体育文化
第三节 勿吉的体育文化
第四节 黑水靺鞨的体育文化
一 黑水靺鞨的射箭及狩猎体育文化
二 黑水靺鞨的军事体育文化
三 黑水靺鞨的乐舞及其他体育文化
第五节 粟末靺鞨与渤海国的体育文化
一 渤海国的骑射体育文化
二 渤海国的军事体育文化
三 渤海国的乐舞体育文化
四 渤海国的马球体育文化
五 渤海国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六节 女真的体育文化
一 女真的骑射与射柳体育文化
二 女真的马球体育文化
三 女真的乐舞体育文化
四 女真的摔跤体育文化
五 女真的棋牌体育文化
六 金代的武举制
第七节 满族的体育文化
一 清入关前满族的体育文化
二 清入关后至1840年满族的体育文化
三 满族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八节 肃慎族系各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总体特征
第四章 古代东北其他民族的体育文化发展
第一节 孤竹族的体育文化
第二节 古燕族的体育文化
第三节 《逸周书》所见古代东北民族的体育文化
第五章 古代东北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总体特征
第一节 古代东北民族体育文化的融合性和继承性
一 古代东北民族体育文化的融合性
二 古代东北民族体育文化的继承性
第二节 古代东北民族体育文化的地域性
一 与汉民族的居地位置反映的古代东北民族体育文化发展
二 自然环境和边疆战事等反映的古代东北民族体育文化发展
第三节 古代东北民族体育文化的互动性
一 古代东北民族体育文化与中原体育文化的互动
二 古代东北诸民族间体育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中国古代东北民族体育文化研究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隋东旭。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古代东北民族体育文化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