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刊物,本册是第29辑。
内容简介
《清史论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是一本面向海内外的清史研究学术论文集刊,创办于1979年。本集刊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颇受学术界的重视,潜心研究、学风严谨、把握学术前沿是其重要特色。本辑所收文章,既有清代考辨历的研究文章,也有涉及清代学术史论的研究文章;既收录有关清代传统文化的博学鸿词科研究,也收录对清代地方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文章。
作者简介
编者李世愉,1982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执行主席、著名清史专家、《清史论丛》主编;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清史论丛》编委会
专题研究
康熙四十七年众臣保举皇太子释疑
一 保举皇太子背景
二 从整体视角看保举过程
三 从保举皇太子看朝臣中坚的构成与特点
四 史料记载不确抉微
五 读清代史料勿与清帝“同好恶”
论图海之死
一 图海的降臣处置政策
二 玄烨的降臣处置政策
三 图海之死
结语
明清政府与欧洲三国的早期接触
一 葡萄牙人与广东官府的斡旋
二 荷兰人与福建官府的摩擦
三 西班牙人与福建官府的接触
四 结语
从福建督抚奏疏看中西文化撞击
一
二
三
结语
清代年班土司赏赐述略
一 等值折赏
二 品级给赏
三 稳定的土司年班赏赐制度
结语
论雍正朝对广西泗城的改土归流及黔粤划界事宜
一 泗城改流的背景和原因
二 泗城改流的经过和结果
三 泗城改流的善后措施及黔粤划界
结语
乾隆丙辰博学鸿词科研究
一 从“相顾迟回”到“急思保荐”
二 大臣遴选博学鸿词的方式、标准与效果
三 丙辰博学鸿词的任用与迁转
四 康熙己未科与乾隆丙辰科之异同
明清徽州实学与经世人才的涌现
一
二
跨越政权的领事保护
一 中墨建交后墨西哥华侨的基本情况
二 “菜苑惨案”简要过程
三 中墨交涉——签订《赔偿华侨损失证明书》
四 《赔偿华侨损失证明书》的后续事宜
鸦片战争后知识界的反应再省思
一 前言
二 李棠阶的修身理念与实践
三 李棠阶对鸦片战争的反应
四 鸦片战争后(1843~1850)李棠阶的言行与思想
五 结语
“肥缺”与“瘠缺”
一 档案内容及其独特价值
二 官缺肥瘠分布及其特点
三 官缺肥瘠与繁简等级之关系
四 官缺肥瘠与选任制度之关系
五 余论
19世纪中叶中国矿业生产的估值研究
一 问题缘起
二 煤的总产量
三 铁的总产量
四 金的总产量
五 银的总产量
六 铜的总产量
七 铅、锌的总产量
八 锡的总产量
九 水银的总产量
十 朱砂、雄黄的总产量
十一 硫磺、硝的总产量
十二 结论
文献研究
董含《三冈识略》的成书、肇祸及其改编
一 董含的家庭与生平事迹
二 《三冈识略》的第一次刻本及《识略》刊刻后遭受的攻击
三 《莼乡赘笔》在清代后期的出现
研究清代土司地区司法制度的重要档案
一 129件档案的基本情况
二 这批档案的学术价值
《李安德日记》节译之二
1748年
史家与史评
深刻性蕴含的启迪
一
二
三
四
钱穆先生与清代学术史研究
引论
一 研治清代学术的历程
二 对清代学术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与变化
三 探究清代学术的中心与基调
结语
学术争鸣
关于吴三桂的几个问题
一 吴三桂降闯的问题
二 吴三桂与陈圆圆的问题
三 借清兵的问题
读史札记
“乾净衕”旧址考辨
一 衚巷、交友与《乾净衕笔谈》
二 “乾净(衚)衕”今何在?
三 寻踪“天陞店”
四 “乾井”因何改为“乾净”
清朝殿试时间考
一 关于殿试时间的制度规定
二 历科殿试时间之考察
三 清朝殿试时间变动较大的原因
征稿启事
清史论丛(总第29辑)是2015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李世愉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清史论丛(总第29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