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别史

汉语别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曾经作为陈思和先生主编的“20世纪文学史理论创新探索丛书”之一,于2010年9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推出第一版,至今已逾七载。

内容简介

本书曾经作为陈思和先生主编的“20世纪文学史理论创新探索丛书”之一,此次重版,有所调整。增加了《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论争的五个阶段》一文冠于“上编”(也是全书)之首。删去“上编”最末的《百年未完的命运之争》,以避免内容的重复。

“下编”改为“中编”,并新添《“文学的国语”怎样炼成》《素芳之哭及其他》《汪曾祺写沪语》三篇。原属“中编”的《为什么粗糙?》《文体学的小说批评方法》移至“下编 余论”。“余论”部分增加了新写的三篇:《文学是借助文字来发挥语言奥妙的艺术》《什么是好的汉语》《道术必为天下裂,语言尚待弥缝者》。

总计删一篇,添七篇,保留原来的序跋,并订正了原版几处错字。这三十篇文章最早写于1992年,最迟写于2017年,跨越二十五个春秋。倘若用现代作家常见的感伤口气来说,就是弹指一挥,整整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了,而我在“现代汉语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互动关系”题目下的“研究成果”,除开札记随笔集《时文琐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剩下的全在这里了,也可发一叹。

过去四五年间,围绕相关话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先后在浙江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召开过四次,国内外同行的新说新见更不断涌现,探索的广度和深度都不是我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时能够想到的。之所以还敢拿出这些半新半旧、粗疏空洞的文章,绝非自谓可以“预流”,只是觉得今后也许不会再集中精力做这方面的研究,因此裒集散落的文字公诸同好,一则歇了过去的辛苦,二则也想以此献于继续前行者,给他们鼓鼓劲。

作者简介

作者郜元宝,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上海市中、长篇小说奖评委。著名文学评论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新版自序

旧版自序:“研究语言”和“经历语言”

上编 信念的纠葛

一 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论争的五个阶段

二 母语的陷落

三 “同一”与“差异”——现代汉语的现实构造与未来信念

四 “工具”与“本体”——现代汉语的功能与本质

五 “音本位”与“字本位”——中国文学中的“说”与“写”

中编 文体的试验

一 “胡适之体”和“鲁迅风”

二 “二周”文章

三 鲁迅与当代中国的语言问题

四 周作人的语言论述

五 1942年的汉语

六 方言、普通话及中国文学南北语言不同论——从上海话说起

七 “文学的国语”怎样炼成: 《围城》的语言策略

八 “次殖民地”·“文字游戏国”

九 千古一哭有素芳——读《创业史》札记

十 汉语的被忽略与汪曾祺的抗议

十一 汪曾祺写沪语

十二 声音、文字及当代汉语写作

十三 李锐:“自己说话”及其限度

十四 孙甘露:酿造语言的烈酒

十五 韩少功:超越修辞学

十六 王蒙文体之一:戏弄与谋杀

十七 王蒙文体之二:说话的精神

十八 离开诗——关于诗篇、诗人、传统和语言的一次讲演

十九 中国作家的“外语”和“母语”

二十 指尖上的汉语

下编 余论

一 文学是借助文字来发挥语言奥妙的艺术

二 什么是好的汉语

三 为什么粗糙?——“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语言观念与现当代文学之关系”引论

四 文体学的小说批评方法

五 道术必为天下裂,语言尚待弥缝者——中国现代学术的语文认同

原跋:我怎么“研究”起语言来

汉语别史是2018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郜元宝。

得书感谢您对《汉语别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唐代中央政权决策研究.中华学人丛书 电子书
探究唐王朝治乱兴衰背后国家行政与决策体制的关键作用,寻求唐代治国之道。
大国霸权 电子书
快速了解全球一维到三维帝国的争霸演进史,揭开大英帝国衰落的真实原因,深度解析美国收割世界的秘密战略。
历史人类学的旨趣.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历史人类学的英文名称为HistoricalAnthropology。历史学是其学科本位,概括来说,是借鉴人类学家参与观察的方法,走出书斋,走向田野,以对传统史料的掌握为基础,搜罗地方文献,族谱、碑刻、契约、文书、仪式、传说……试图从对具体语境的文本的阐释中,尝试对一统的中国文化中存在的地域差异进行解释,说明一个个的“地方”是何时、如何被整合进统一的中国的。具体地讲,历史人类学的学术史、基本概念究竟
身份、国家与记忆:西南经验 电子书
“中国”是不同区域“化学反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