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那些事

五四那些事

免费查看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五四时期人物、事件、作品、思想等进行梳理,解开众多关于五四研究的谜团,填补学术空白。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著名学者马勇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对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做了一次深刻的回眸,详尽地叙述了五四运动的社会背景、精英人物、重要期刊、著名学府、各种代表思潮等,并对五四运动的文化精神做以独到的解读。

在这部专著里,你可以看到李大钊的“铁肩道义”“妙手文章”,听到陈独秀对“民主”“科学”的啼血呼唤,览阅胡适对白话文学、对整个新文学的贡献,感受蔡元培北大办学纲领以及殷殷的爱生之情。

同时,本书还厘清了刘思培等人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渊源。该书以详实的史料,令人信服地说明了百年前的五四运动,确是中国现代以来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

作者马勇,男,1956年1月生于安徽濉溪县。1973年入伍当兵,1977年至淮北煤矿当掘进工,1978年考入淮北煤炭技术学校,1979年考入安徽大学历史系,1983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86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9年晋升为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研究中心、安徽大学胡适研究中心等研究员,河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在救亡与启蒙中寻找平衡

世纪初的迷惘与五四的选择

秩序瓦解

爱国情结的文化透视

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启蒙心态能否化解?

民主是否为中国所最需要?

文学改良与文学革命:启蒙主题与途径

新文学潜流

一张传单引发的故事

白话诗风波

自古成功在尝试

新文学是这样“运动”起来的

一个人和一份杂志:陈独秀与《新青年》

龙种与跳蚤

一群安徽人

从“青年”到“新青年”

期待“新”青年

重构文化传统

一个人和一所大学:蔡元培与北大

维新时代唯一遗存

现代高等教育艰难起步

蔡元培这个人

群贤毕至新旧杂糅

新文化中心

救亡与启蒙:压倒、冲击与转机

内争与外争交织

中国的失望

运动学生

政府反应过度

谁是“道旁儿”

一个聪明的替代方案

所谓新旧冲突:重建中国启蒙史叙事

建设的文学革命

适度的文学保守

传统主义与反传统主义

反传统主义的兴起

打孔家店或打倒孔家店

破坏礼法与国粹

破坏贞节与旧伦理

破坏旧艺术旧文学

破坏旧宗教与旧政治

反传统主义理论漏洞

新传统主义崛起

旧传统新创造

东西文化混战

新中有旧,旧中有新

安娜琪:一个美丽的传说

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史定位

无政府主义何以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刘师培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实质

《新世纪》派的精神追求

师复主义宗旨

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冲突

新文化流变

反对派后继乏人

主义淡出问题凸现

古史辨与新儒家的兴起

中国思想的自觉

五四那些事是2019年由辽宁无限穿越新媒体有限公司出版,作者马勇。

得书感谢您对《五四那些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城记·杭州:1793—1937,遗失在西方的杭州记忆 电子书

100多年间,众多西方人描述杭州的绘画、照片、地图、日记、回忆录,首次在中国出版面世。
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 电子书

这本书提供的是一个通过历史去体会、理解的场景,一个反思的机会和希望。
中国乡村与墟镇神圣空间的建构 电子书

文章展示不同地区极为相似的礼仪空间,即当地宗族都有一套说辞,作为控制当地神龛和庙宇的理由,且佛寺在礼仪空间内扮演重要角色,与祖先祠堂和庙宇呈三分天下之势。
走向世俗 电子书

以中国中古时期的历史为中心,考察佛教的中国本土化和中国社会的佛教化过程。
树木与房子:木构建筑和它的故事 电子书

小小一本书,带你走近匠心独运的中国古建筑,领略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巧与魅力,发现深藏在其中的生动的历史文化与智慧。
中国建筑艺术与景观:1906~1909,穿越十二行省之旅 电子书

开拓了中国建筑艺术研究的先河,是柏石曼流传最广的代表作。
寻墓者说 电子书

本书是对苏联文学史的真实记录,也是对苏联政治、历史真相的揭秘,澄清了俄罗斯文学在苏联时期受到政治扭曲后的一些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