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并通过此种变迁来审视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及信仰的变化,以及此种变化的观念如何影响政治权力的运作。
本书认为,近代中国社会与文明发生巨大变革的因素,除了既往已为大家所熟知的国家外患和政治变革等显著的“历史事件”外,尚有隐现在这些“事件”的历史深处,引发中国人生活方式和思想结构变革的媒介。
作者简介
作者马建标,1979年生,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UCSD分校)访问学者,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复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30余篇论文。主持的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课题,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等。曾出版专著《冲破旧秩序:中国对帝国主义国际体系的反应》,译著《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误读异邦:20世纪的美国人与中国、俄国的关系》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徘徊在帝国边缘的异类
第一节 马礼逊:帝国边缘的陌生人
第二节 洪秀全:落魄文人的天国之梦
第三节 边缘士人:赵烈文与王韬的传播经历
第二章 盛宣怀与晚清媒介网络
第一节 “刺马案”与晚清媒介的国际化
第二节 心灵的延伸:盛宣怀和他的媒介网络
第三节 庚子国难与盛宣怀的媒介政治
第三章 晚清帝国传播的政治化
第一节 梁启超与晚清传播的政治化
第二节 孙中山、华侨和“海外中国”
第三节 “枪手”:丁未政潮中的媒介运用
第四节 袁世凯及其“洹上渔翁”形象的塑造
第四章 民国初年的媒介与政治
第一节 商务印书馆的印刷与政治
第二节 黄远生与民初媒介生态
第三节 血路:黄远生的自我超越
第五章 作为媒介的北京大学
第一节 声名狼藉:蔡元培主政前的“老北大”
第二节 唤醒青年:北京大学的政治参与意识
第三节 读书与救国的两难:蔡元培努力遏制北京大学的政治参与
第六章 “一战”时期的国际传播
第一节 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一战”之后威尔逊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节 威尔逊主义与五四运动的爆发
第七章 权力、媒介和舆论
第一节 “爱国者”:吴佩孚的公共形象塑造
第二节 五四运动与吴佩孚的崛起
第三节 北战:直皖战争与权势转移
附录一 克服学术惰性:哈佛大学栗山教授访谈录
附录二 近代外交的“通信变革”:清末民初国际宣传政策形成之考察
参考文献
后记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是2018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马建标。
得书感谢您对《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