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并通过此种变迁来审视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及信仰的变化,以及此种变化的观念如何影响政治权力的运作。

本书认为,近代中国社会与文明发生巨大变革的因素,除了既往已为大家所熟知的国家外患和政治变革等显著的“历史事件”外,尚有隐现在这些“事件”的历史深处,引发中国人生活方式和思想结构变革的媒介。

作者简介

作者马建标,1979年生,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UCSD分校)访问学者,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复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30余篇论文。主持的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课题,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等。曾出版专著《冲破旧秩序:中国对帝国主义国际体系的反应》,译著《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误读异邦:20世纪的美国人与中国、俄国的关系》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徘徊在帝国边缘的异类

第一节 马礼逊:帝国边缘的陌生人

第二节 洪秀全:落魄文人的天国之梦

第三节 边缘士人:赵烈文与王韬的传播经历

第二章 盛宣怀与晚清媒介网络

第一节 “刺马案”与晚清媒介的国际化

第二节 心灵的延伸:盛宣怀和他的媒介网络

第三节 庚子国难与盛宣怀的媒介政治

第三章 晚清帝国传播的政治化

第一节 梁启超与晚清传播的政治化

第二节 孙中山、华侨和“海外中国”

第三节 “枪手”:丁未政潮中的媒介运用

第四节 袁世凯及其“洹上渔翁”形象的塑造

第四章 民国初年的媒介与政治

第一节 商务印书馆的印刷与政治

第二节 黄远生与民初媒介生态

第三节 血路:黄远生的自我超越

第五章 作为媒介的北京大学

第一节 声名狼藉:蔡元培主政前的“老北大”

第二节 唤醒青年:北京大学的政治参与意识

第三节 读书与救国的两难:蔡元培努力遏制北京大学的政治参与

第六章 “一战”时期的国际传播

第一节 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一战”之后威尔逊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节 威尔逊主义与五四运动的爆发

第七章 权力、媒介和舆论

第一节 “爱国者”:吴佩孚的公共形象塑造

第二节 五四运动与吴佩孚的崛起

第三节 北战:直皖战争与权势转移

附录一 克服学术惰性:哈佛大学栗山教授访谈录

附录二 近代外交的“通信变革”:清末民初国际宣传政策形成之考察

参考文献

后记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是2018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马建标。

得书感谢您对《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 电子书
本书徜徉于“长安与河北之间”,带我们走进唐代历史的另一种表达。
重审中国的“近代”:在思想与社会之间(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 电子书
回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社会史兴起于前十年,概念史凸显于后十年。社会史探究文本背后的情境,概念史聚焦于文本的语言与结构。
近代中国的多元审视 电子书
近代中国命运多舛,被迫走出中世纪相对封闭、停滞的发展道路,被强行卷入国际体系之中,要认识这样一段变化快速和巨大、充满多面性和不平衡性的历史,需要历史与现实的理性对话,也亟待引入历史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验证。本书充分发掘各类历史文献,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清末新政、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时刻,重新探讨梁启超、蔡元培等重要历史人物,史料丰赡,论证有力,叙事清晰,颇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国的政情与世态。
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修订版) 电子书
把科举停废与整个社会变革联系起来思考,纠正你对废科举的偏差误解。
黑金时代:煤炭、政治与美国的工业化抉择 电子书
以煤炭作为经济变化的晴雨表,提供观察19世纪美国政治运作的独特视角,还原美国政治运作的细节,探究地区兴衰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