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填补了国内英国童话文学发展史研究领域的空白。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社科基金课题,结项优秀。书稿主体内容包括近现代以来英国童话小说发展史论、概论和具体作家作品及重要创作现象专论这相辅相成的两大部分。书稿首次从中国学人的视角对现当代英国童话小说现象进行综合考察,既有英国童话小说发展史的宏观审视,也有代表性作家作品及重要创作现象的具体评析。书稿在阐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童话小说崛起的时代背景时,既全面描述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成就、社会变革和思想动荡以及新的社会矛盾(英国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物质成果和最深刻的社会影响都出现在维多利亚时期),也客观指出被英国乃至西方史学和文学史所刻意隐讳或回避的重要事实: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为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惜进行危害中华民族的鸦片贸易乃至鸦片战争。
作者简介
作者舒伟,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外国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委员;《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翻译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翻译协会理事;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理事。长期从事英语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英美文学史及选读”、“西方文论”、“英美小说研究”、“莎士比亚研究”、“中国文化与文学”、“欧洲文化”、“希腊罗马神话的文化鉴赏”、“欧洲童话研究”、“中西童话比较研究”、“英语世界文学名著鉴赏”等多种课程。近期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幻文学的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的结题项目之一《西方科幻文学理论经典译丛》。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当代英国童话小说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
序一 童话是表达思想的最好方式
序二
前言
绪论 基本理论问题和研究状况
第一章 关于童话文学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原发到升华:童话文学的演进及其基本范畴、类型
第二节 “童话”名称的由来及其意义
第三节 文学童话的艺术升华:现当代童话小说的历史性崛起
第四节 童话文学的基本叙事特征
第五节 广义的童话文学与广义的童话之说
第六节 “童话小说”与当代幻想小说主要类型辨析
第七节 童话小说与科幻小说辨异
第八节 现代童话小说的双重性特征
第九节 儿童本位的童话小说与成人本位的新童话叙事
第二章 关于童话文学和童话小说的研究状况
第一节 童话的本体论研究:理论与范式
第二节 儿童图书出版史和儿童文学史对童话小说的阐述
第三节 有关童话及幻想文学研究的代表性专论
第一编 异军突起星云灿烂:维多利亚时代和爱德华时代(1840—1910)
综论
第三章 工业革命与儿童文学革命: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童话小说崛起的时代语境
第一节 工业革命:“进步”后的动荡与迷茫
第二节 怀旧思潮与“重返童年”的两种走向
第三节 维多利亚人的精神危机与英国童话文学的兴起
第四节 儿童观的改变与英国儿童文学的诞生
第五节 两极碰撞:恪守理性教诲与追求浪漫想象
第六节 儿童文学革命:英国童话小说异军突起
第四章 欧洲经典童话的英译与英国童话小说的崛起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来自意大利的声音
第三节 法国童话的影响
第四节 德国童话的影响
第五节 安徒生童话的影响
小结
第五章 约翰·罗斯金和他的《金河王》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简述
第二节 童话文学观:从狄更斯到罗斯金
第三节 《金河王》述评
第六章 查尔斯·金斯利和他的《水孩儿》
第一节 生平简介
第二节 创作生涯
第三节 叙事学视阈下的《水孩儿》
第七章 “乘着北风遨游”:乔治·麦克唐纳的童话小说创作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生涯
第二节 想象与真理:麦克唐纳的童话文学观
第三节 亦真亦幻,虚实共存:《在北风的背后》解析
第八章 徜徉在永恒的童年奇境:刘易斯·卡罗尔和他的两部“爱丽丝”小说
第一节 刘易斯·卡罗尔生平述介
第二节 “爱的礼物”:爱丽丝从“兔子洞”进入奇境
第三节 心灵的激情:创作动因论
第四节 历久弥新的文学奇境
第五节 言说不尽的阐释奇境
第六节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第七节 童话叙事的革命性潜能
第八节 充满童趣的荒诞之美
第九节 梦幻叙事特征
第十节 当代语言学视阈下的“爱丽丝”小说
第九章 开拓充满童趣的幻想天地:童话女作家伊迪丝·内斯比特
第一节 内斯比特的生平和创作生涯
第二节 内斯比特的儿童幻想小说述评
第三节 童趣化的愿望满足性:《护符的故事》
第四节 内斯比特的贡献
第十章 半壁江山 风景独好: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童话作家及其创作
第一节 杰出的女性童话作家群体
第二节 贝特丽克丝·波特和她的“兔子彼得”系列
第三节 女性童话作家的贡献及创作特色
第十一章 凄美的颠覆:王尔德童话创作概论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简述
第二节 王尔德童话综述
第三节 反讽·颠覆·创新:王尔德童话的艺术特色
第十二章 追寻梦幻岛:J.M.巴里和他的《彼得·潘》
第一节 生平简述
第二节 创作生涯
第三节 作品概览
第四节 追寻梦幻岛:“彼得·潘”系列综论
第五节 续写传奇:从《彼得·潘》到《重返梦幻岛》
小结
第十三章 黄金时代的绝响:格雷厄姆和他的《柳林风声》
第一节 格雷厄姆的人生经历及其在童话叙事中的回响
第二节 吐露心曲的柳林风声:幻想与现实
第三节 《柳林风声》的经典性儿童文学因素
第四节 抒情写意的诗意笔墨:《柳林风声》的散文性
第五节 《柳林风声》的社会寓言性
第六节 《柳林风声》的神话因素
第二编 浴火而行 承前启后: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英国童话小说(1910—1949)
综论
第十四章 艾伦·米尔恩与他的玩偶动物故事“小熊维尼”
第十五章 向善的小人物拥有巨大的潜能:托尔金的纯真童话《霍比特人》
一 新童话故事
二 魔王源于人间
三 神话中的寄托
四 恶龙成就英雄
第十六章 拓展“禽言兽语”的疆界:休·洛夫廷的“杜立德医生”系列
第十七章 探寻神秘的“玛丽·波平丝”:P.L.特拉弗丝作品研究
一 特拉弗丝的生平与创作
二 特拉弗丝作品述评
第三编 第二个收获季: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
综论
第十八章 20世纪50—60年代英国童话小说创作的两种趋势
第一节 时间穿梭,延续历史
第二节 历史奇幻叙事中的时间、历史和过去
小结
第十九章 “童话是表达思想的最好方式”:C.S.刘易斯和他的“纳尼亚传奇”
第一节 生平简述
第二节 创作生涯
第三节 儿童文学观
第四节 “纳尼亚传奇”述评
第二十章 宗教情怀·神话想象·童话艺术:探寻托尔金的幻想文学世界
第一节 从《霍比特人》到“魔戒传奇”
第二节 宗教情怀
第三节 神话想象
第四节 从神话想象到童话艺术
小结
第二十一章 玛丽·诺顿和她的“借东西的地下小人”系列
第一节 生平简介
第二节 “借东西的地下小人”的故事
第三节 双重文化背景下身份构建之困境
第四节 梅太太叙述者身份的不可取代
第五节 叙事接受者凯特的必然存在
第二十二章 穿越历史之门:艾伦·加纳和他的《猫头鹰恩仇录》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述介
第二节 叙事学视阈下的《猫头鹰恩仇录》
第三节 拓扑结构与心理空间构建
小结
第四编 继往开来 杂色多彩:20世纪70年代以来
综论
第二十三章 童年的反抗与狂欢:罗尔德·达尔的童话叙事
第一节 难忘的童年和少年岁月:生平述介
第二节 达尔的主要童话小说述评
第三节 童年的激进反抗:狂欢化童话叙事
第二十四章 探寻“变化莫测”的世界:彼得·迪金森的童话小说创作
第一节 生平简述
第二节 创作生涯
第三节 作品整体论述
第四节 “变幻三部曲”
第五节 国外彼得·迪金森研究
第二十五章 时间、历史与记忆:佩内洛普·利弗里的童话奇幻创作
第一节 生平简述
第二节 创作生涯
第三节 作品总体论述
第四节 《托马斯·肯普的幽灵》
第五节 国外佩内洛普·利弗里研究
第二十六章 原创性与多样性:海伦·克雷斯韦尔的儿童童话奇幻创作
第一节 生平简述
第二节 创作生涯
第三节 作品总体论述
第四节 《码头上》
第五节 国外海伦·克雷斯韦尔研究
第二十七章 “克雷斯托曼琪城堡”之旅:黛安娜·韦恩·琼斯的童话奇幻创作
第一节 生平简述
第二节 创作生涯
第三节 作品总体论述
第四节 《豪尔的移动城堡》
第五节 国外黛安娜·韦恩·琼斯研究
第二十八章 哥特、情色与童话:安吉拉·卡特的成人本位的新童话叙事
第一节 生平简述
第二节 创作生涯
第三节 作品总体论述
第四节 探寻《血淋淋的房间及其他故事》
第五节 国外安吉拉·卡特研究
第六节 安吉拉·卡特对20世纪70年代其他童话作家的影响
第七节 安吉拉·卡特对20世纪70年代童话批评家的影响
第八节 安吉拉·卡特在中国
第二十九章 传统与创新:苏珊·库珀和她的《灰国王》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简述
第二节 《灰国王》的传统因素与创新
第三十章 从“9¾站台”出发:J.K.罗琳和她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
第一节 生平介绍
第二节 创作生涯
第三节 当代童话叙事的长篇力作:“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评述
第三十一章 跨域投射与互动:现当代英国动物童话小说概论
第一节 动物文学的基本叙事类型
第二节 从动物寓言《三只熊的故事》到童话小说《廷肯变形记》
第三节 重要主题:人类与动物如何相处与沟通
第四节 温馨的动物乌托邦:迪克·金-史密斯的农场动物小说
余论 对当代中国儿童与青少年幻想文学的启示
一 关于理性教育与想象力问题
二 关于幻想文学和童话小说的认识问题
三 童话小说的童趣化与双重性问题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从工业革命到儿童文学革命:现当代英国童话小说研究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舒伟。
得书感谢您对《从工业革命到儿童文学革命:现当代英国童话小说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