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与反思:费孝通的小城镇理论与30年来的中国城镇化实践(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

深入与反思:费孝通的小城镇理论与30年来的中国城镇化实践(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从费孝通小城镇理论出发,对中国城镇化问题的连续性与系统性的研究与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展现了上海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者从费孝通小城镇问题出发,对不同时期城市化实践的回应,也是对30年来中国城市化与城镇化所做的深入与延伸研究。书中收集的文章都站在现当代的视角论述了当前城镇化的问题及解决思路,组合在一起,既在总体上构成了30年以来中国城镇化与城市化过程的图景,又反映了从费孝通小城镇理论出发,对中国城镇化问题的连续性与系统性的研究与思考。

作者简介

作者沈关宝,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兼职教授。社会兼职有: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社会福利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社区研究中心副主任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城乡社区研究、社会保障网分析。沈关宝教授系我国恢复社会学专业后的首位博士学位获得者。80年代曾师从费孝通教授进行小城镇的乡镇企业研究,参与编写第一本《社会学概论》,该教材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90年代主要从事城乡社区研究和社会保障网分析,出版《一场悄悄的革命》、《中国城市改革》、《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中英文专著、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曾先后赴英、美、日、加拿大等名校作学术访问.并被英国利物浦大学、城市大学等授予名誉访问教授、高级研究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乡土”与超越“乡土”: 费孝通与雷德斐尔德的文明社会研究

一 人类学对“乡土社会”的发现

二 “类型”与“模式”:乡土社会的多样性

三 乡土与城镇:中国社会的整体结构

四 “大传统”与“小传统”:文明社会的模式

五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费孝通的小城镇研究与日本的内发型发展论

一 前言——鹤见和子和“内发型发展论”

二 费孝通的小城镇研究与内发型发展论

(一)内发型发展论的特点

(二)关于“地域”、“传统”、“第三体系”

三 对内发型发展论的解说、运用与费孝通思想

(一)川胜平太对内发型发展论的解说

(二)日本运用内发型发展论的研究

(三)中国运用内发型发展论的研究

四 结语:费孝通小城镇研究的超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乡村工业与文化变迁: 改革开放初期的江村

一 乡村工业的发展

二 以工补农与职业分化

三 家庭与婚姻

四 生活方式

1.住房与陈设

2.衣着、食品和交通

3.教育和卫生

4.娱乐

五 结语

参考文献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过程中农村向城市突变提出的问题 ——基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实地调查

一 再结构化:开发公司和征地农民的处境均出乎预料

1.开发公司的“角色旋转”与政企难分

2.征地农民就业安置的艰难性超乎预期

3.乡镇企业与开发公司缺乏合作的利益基础

二 新体制与旧体制并存而不衔接

1.农村管理体制的“内卷化”

2.农民同时遭遇不同工业社会运行机制的复杂结构

3.多样化吸劳机制:重塑竞合空间的策略

三 “列车工程”:弥合结构断裂或双重依赖

1.“列车工程”: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尝试

2.徘徊于新旧体制之间:进退两难的农民

四 关于浦东大开发中再结构化的一些思考

1.深刻预判行动者之间复杂抗衡及其社会风险的必要性

2.需要新的集体努力

3.深刻预判农村向城市突变及其社会代价的必要性

4.农民生产性退路问题再思考:构建新旧体制的过渡空间

参考文献

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一 农民失地的深层次原因

1.集体产权缺陷

2.农地征用过程中的零和博弈

3.征地过程不规范、不透明

4.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体制原因

二 失地农民的边缘化

1.“边缘人”就业面临困境

2.社会保障制度缺失,“边缘人”角色转换的核心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3.“边缘人”市民意识淡薄

三 对策和建议

1.尽快解决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问题,建立产权明晰的农村土地制度

2.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在法律上的外延,杜绝滥征土地现象

3.完善农村土地征用的补偿制度,合理安置失地农民

4.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

参考文献

集体资产分割中的多重逻辑 ——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造与“村改居”实践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农龄股与“劳动创造”

三 原始贡献股与“资本创造”

四 人头股与天赋村籍

五 干部贡献股与管理者贡献

六 分财还是分资?

七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文化选择和“地方”的再生产 ——古镇保护与“泛中国文化”的建构

导言

一 安昌镇的水乡文化底蕴

二 文化展演与安昌地方文化重塑

1.从“江南水乡”到“江南水乡古镇”

2.腊月风情节——国家、地方、民间的互动

3.从水乡文化到师爷文化

三 文化选择与水乡古镇形象再造

1.“被挑选的”地方文化与“被淘汰的”地方文化

2.“地方文化”、“地域文化”向中国文化的延伸

3.传统文化保护与“地方”再生产

结语: “泛中国文化”的建构

参考文献

“内发型”城市社区建设:费孝通的第三种思路

一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两种主流思路

二 “居民自治”:费孝通的城市社区建设

(一)关注城市社区建设

(二)以“邻里”为核心的“居民自治”

三 费孝通“内发型”社区建设思想

(一)“邻里社区”体现了费孝通的实用精神

(二)“内发型”城市社区建设理念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小城镇 大问题》与当前的城镇化发展

一 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工业化

二 优先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化道路

三 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对小城镇化理论的继承与超越

一 30多年来快速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二 小城镇理论面对的体制性问题

三 对“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启示

深入与反思:费孝通的小城镇理论与30年来的中国城镇化实践(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是2015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沈关宝。

得书感谢您对《深入与反思:费孝通的小城镇理论与30年来的中国城镇化实践(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经济背景与实践探究 电子书
本书研究的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道路与政策 电子书
本书通过总结世界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视野为中国践行科学发展提供分析思路,提供一套评价体系和政策优化方法。
绿色城镇化战略: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一方面尝试探究城镇化对环境影响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城镇化环境效应的机理模型,另一方面就推进中国绿色城镇化战略进行了深入思考。
中国研究(总第23期)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总第23期。
智慧城市概论 电子书
探究智慧城市在我国的思想起源和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