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为国内外的各类投资者、债券研究者提供专业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从全球与国内宏观背景、中国宏观金融、国际债券市场与资本流动、中国债券一级市场、中国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中国债券市场流动性与收益率、利率衍生品、债券市场监管与制度变化、债券市场国际化等多方位对中国债券市场进行全面、系统总结,为国家政府相关部门改革和完善中国债券市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国内外的各类投资者、债券研究者提供专业参考。
作者简介
编者李扬。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报告 迎接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新阶段
一 基本状况
从无到有
债券市场成为企业直接融资的主渠道
债券品种逐渐丰富
二 基本特征
金融债券仍然独占鳌头
投资者仍以商业银行为主
银行间市场占主导
期限短期化
市场交易趋于活跃
杠杆率无趋势性变化
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
三 收益率
收益率波动中下行
收益率曲线形状的歧变
四 债券市场的国际化
五 十三五时期的债券市场
第1章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1.1 国际形势分析
1.1.1 生产率危机
1.1.2 全球通缩阴影
1.1.3 全球价值链扩张受限
1.1.4 美元升值周期
1.2 国内形势分析
1.2.1 总体态势:新常态下的结构性减速
1.2.2 总需求扩张乏力,稳增长力度亟待加大
1.2.3 企业利润持续下滑,产业转型任重道远
1.2.4 货币金融:金融市场波动剧烈,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
1.3 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
1.3.1 产能过剩与通缩风险
1.3.2 企业部门高杠杆与僵尸企业
1.3.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4 政策展望
1.4.1 以供给管理为主,加强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的协调配合
1.4.2 财政政策做到真正“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1.4.3 进一步稳投资、调结构、促创新
1.4.4 严密监测房市、汇市、股市动向,全力防范金融风险
1.4.5 推进市场化改革,以存量资产重置促效率提升
第2章 中国宏观金融:2015
2.1 中国宏观金融的实体经济背景
2.1.1 主要经济体的通货紧缩态势
2.1.2 结构调整中的中国经济
2.2 宏观金融形势
2.2.1 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
2.2.2 信贷
2.2.3 社会融资规模
2.2.4 金融机构存款
2.2.5 货币市场
2.2.6 资本市场
2.2.7 外汇储备与外汇市场
2.3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
2.3.1 公开市场操作
2.3.2 存款准备金政策
2.3.3 中央银行贷款
2.3.4 利率政策
2.4 “十三五”时期金融改革展望
2.4.1 “十二五”期间我国金融体系特点
2.4.2 “十三五”期间金融改革和开放
第3章 国际债券市场与跨国资本流动
3.1 全球债券市场发展情况
3.1.1 全球债券未偿余额
3.1.2 全球债券新发行
3.1.3 全球债券收益率变化
3.2 中国在国际债券市场的发行
3.3 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
3.4 国际外汇市场形势
3.5 人民币外汇市场形势
3.6 跨境资本流动状况
第4章 货币市场发展
4.1 货币市场概况
4.1.1 交易规模
4.1.2 交易品种结构
4.1.3 客户融资结构
4.1.4 期限结构
4.2 主要市场发展动态
4.2.1 债券回购市场
4.2.2 同业拆借市场
4.2.3 同业存单市场
4.3 货币市场利率动态
4.3.1 市场利率大幅下行
4.3.2 波动幅度大幅降低
4.3.3 市场化利率体系不断完善,利率中枢逐步确立
4.4 货币市场发展展望
本章附录1 2012年以来SHIBOR和其他利率相关性分析
一 SHIBOR与其他市场利率相关性分析
二 2012年以来SHIBOR与存款利率相关性
三 2012年以来SHIBOR和贷款利率相关性
四 SHIBOR发展趋势展望
五 初步分析结果
第5章 债券一级市场
5.1 总体状况
5.1.1 债券发行总量及品种结构
5.1.2 债券发行利率类别
5.1.3 债券发行的期限结构
5.1.4 债券净发行量
5.2 国债
5.3 地方政府债券
5.4 金融机构债券
5.4.1 政策性银行债券
5.4.2 商业银行债券
5.4.3 其他金融机构债券
5.5 非金融企业债券
5.5.1 总体概况
5.5.2 品种结构
5.5.3 发行利率
5.6 资产支持证券
5.6.1 发行概况
5.6.2 发行结构
5.6.3 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利率
第6章 债券二级市场:交易及流动性
6.1 债券交易总量及市场分布
6.1.1 债券交易总额
6.1.2 债券交易: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的对比
6.1.3 债券交易的品种分布
6.1.4 银行间现券交易的机构分布
6.2 回购交易与杠杆率
6.3 债券市场流动性
6.4 债券的剩余期限结构
第7章 投资者结构
7.1 债券市场投资者的数量分布
7.2 银行间市场投资者结构及持仓变化
7.3 利率债市场投资者结构及持仓变化
7.4 信用债市场投资者结构及持仓变化
7.5 债券投资者中的债券基金
第8章 债券收益曲线
8.1 中国债券市场收益率变动的趋势
8.1.1 历史轨迹
8.1.2 2015年债券收益率变动
8.1.3 地方债置换未对债券收益形成冲击
8.1.4 信用事件对债券市场总体收益率影响有限
8.2 债券收益率的横向比较
8.2.1 与发达经济体的比较
8.2.2 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比较
8.2.3 中国长期利率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经济转型的成功与否
8.3 中国债券收益率结构:期限与信用利差
8.3.1 期限与信用利差的重要性
8.3.2 中国债券收益率结构:收益率曲线与期限利差
8.3.3 中国债券收益率结构:信用利差
第9章 利率与债券衍生品市场
9.1 利率互换
9.1.1 中国利率互换市场交易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9.1.2 利率互换市场运行
9.1.3 互换利率走势及与其他利率相关性分析
9.2 国债期货
9.2.1 国债期货市场发展的简要回顾及合约的调整
9.2.2 中国国债期货市场运行
9.2.3 中国国债期货市场特点及展望
9.3 其他利率与债券衍生产品
9.3.1 其他利率与债券衍生产品概况
9.3.2 其他利率类衍生产品发展缓慢
9.3.3 信用类衍生产品展望
第10章 中国债券市场结构
10.1 中国债券市场结构总览
10.2 债券市场的托管清算结构
10.3 债券市场的存量品种结构
10.4 债券分市场的发行品种结构
10.5 存在的问题
10.5.1 分割的市场使交易品种复杂、交易成本提高
10.5.2 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流动性和风险管理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10.5.3 分割的债券市场使券商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10.5.4 多头监管影响信息披露质量和发行效率
10.6 完善中国债券市场结构的政策建议
10.6.1 建立高效透明电子交易平台,实现债券交易要素的自由流动
10.6.2 大力发展做市商业务,为债券产品提供流动性
10.6.3 积极发展债券衍生产品,强化债券产品创新
10.6.4 努力发展私募债券业务,完善证券公司柜台业务
第11章 债券市场监管政策与制度变化
11.1 地方政府债券
1.地方政府债推出的背景
2.地方政府债发行规则
3.地方政府债发行及债务置换的积极意义
11.1.1 企业债
11.1.2 公司债
11.1.3 信贷资产证券化
11.1.4 其他一级市场重要监管政策变化
11.2 债券交易监管政策与制度变化
11.2.1 大幅放宽国际投资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准入
11.2.2 取消银行间市场交易流通审批
11.2.3 交易所债券协议回购
11.2.4 银行间推出质押式回购匿名点击业务
11.2.5 标准债券远期
11.2.6 10年期国债期货
第12章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
12.1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背景和现状
12.1.1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背景与起源
12.1.2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进程和现状
12.2 债务置换化解了地方政府违约可能引起的系统性风险
12.3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银行机构的影响
12.4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金融市场资产及实体经济的衍生影响
12.5 中国债务置换与各国债务危机处理的比较
第13章 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与国际化
13.1 中国金融体系与人民币国际化要求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13.2 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与国际化的制度演进
13.3 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境外机构人民币债券投资
13.3.1 境外机构对中国的债券投资:国际投资头寸的分析
13.3.2 中国债券市场中境外机构数量的变化
13.3.3 境外机构人民币债券的配置结构
13.4 境外企业人民币的发行——熊猫债券
13.5 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与国际化的展望
中国债券市场(2015)是2015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扬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债券市场(2015)》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