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缠(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集·泰戈尔卷)

纠缠(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集·泰戈尔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泰戈尔作品。《纠缠》生长着印度女性试图摆脱其附庸地位的觉醒萌芽,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凸显了先锋意义。

内容简介

出身没落名门的美丽姑娘古姆迪妮与专横的百万富翁默吐苏登结了婚,后者妄图将自己的意志强行灌输给古姆迪妮从而控制她,使其成为自己的附属品。但古姆迪妮性格刚烈,不断反抗默吐苏登的权威,让默吐苏登吃了败仗。她甚至回到娘家人身边宣称不再见默吐苏登,但最终却因为娘家债务、怀孕等现实问题不得不低了头……

泰戈尔原计划写这个家族三代人生活的三部曲,原题为《三代》,虽只写了第一代就辍笔了,但这并不妨碍此书故事的完整性。泰戈尔小说诗性语言较多,充满了对人生、世界的思考。

作者简介

作者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1913年,凭借诗集《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家·作品

译序

纠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泰戈尔年表

纠缠(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集·泰戈尔卷)是2018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作者[印] 泰戈尔。

得书感谢您对《纠缠(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集·泰戈尔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蒲宁文集·中篇小说卷 电子书
本书系《蒲宁文集》中的“中篇小说卷”,共收录作者的四部中篇小说《乡村》《苏霍多尔》《快乐的农家》《米佳的爱情》。《乡村》是蒲宁最为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之一,用犀利的语言将就俄罗斯农村的不幸、落后、贫苦等展示在读者面前,透视出俄罗斯农村落后的生活状况,描写了那个时代各阶层的众生相。《苏霍多尔》描写了少女达莉娅的追逐爱情之旅。她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少当家,得到的回报却只是被驱逐、被遗弃的命运。这部小说重
蒲宁文集 诗歌 散文 游记卷 电子书
本书共收录诗歌一百四十首,散文十八篇,游记六篇。蒲宁的诗歌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咏景诗,吟咏俄罗斯四季的美景;一类是感怀诗,抒发哲理感慨,意象悠远,深婉含蓄,发人遐思。一类是爱情诗,此类诗在其诗歌创作中所占比例微小,仅数十首。这些诗歌是蒲宁创作中当之无愧的璀璨明珠。蒲宁的散文在他同时代人中一直被视为楷模,他的散文细节真实,富有韵律感与节奏感,即便描写自然也绝不脱离人的生活流程。他能将诗、画与散文熔为一
泰戈尔精品集•散文卷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泰戈尔的抒情散文《竹笛》《朝夕》《脚下的路》,哲理散文《新雨》《岁末》《人生旅途》,杂文《钱币的屈辱》《无所畏惧》以及部分演讲稿、政论文、书信、日记等作品。泰戈尔的散文的创作题材丰富、文体多样,许多篇目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伟大作家的政治观点、文学思想以及生活日常。本书是依据孟加拉语原文翻译的,保证了泰戈尔作品语言美与意境美的展现,是目前国内泰戈尔作品较完善的
蒲宁文集·短篇小说卷(下) 电子书
本书为我社2005年出版的《蒲宁文集》的再版,共有五卷,分别为诗歌、散文、游记卷;短篇小说卷(两卷);中篇小说卷;长篇小说卷。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年10月10日-1953年11月8日)俄国作家。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作品继承了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传统;他的小说简练、紧凑、优美、擅长人物语言、形象、心理和自然景色的描写,有对往昔充满忆恋的挽歌情绪,尤其十月革命后寓居海外的作品中怀
蒲宁文集·短篇小说卷(上) 电子书
本书为我社2005年出版的《蒲宁文集》的再版,共有五卷,分别为诗歌、散文、游记卷;短篇小说卷(两卷);中篇小说卷;长篇小说卷。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年10月10日-1953年11月8日)俄国作家。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作品继承了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传统;他的小说简练、紧凑、优美、擅长人物语言、形象、心理和自然景色的描写,有对往昔充满忆恋的挽歌情绪,尤其十月革命后寓居海外的作品中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