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牛顿自传

约翰·牛顿自传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此“牛顿”非彼“牛顿”,但是他传奇的一生依然值得你了解。

内容简介

这位牛顿也是英国人,从小随父亲出海,后来加入海军,做起了贩卖奴隶的勾当。不过,一次海上遇险的经历改变了他的生命。成为牧师后,牛顿开始布道,并终其一生坚决反对奴隶贸易。这种转变为何发生?

本书是一本信体自传,为我们了解作者传奇般的一生提供了详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

第一部分,约翰·牛顿用14封信讲述了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包括早年航海生涯的种种痛苦,从事贩卖奴隶贸易的遭遇,以及后来生命中奇妙的转变。

第二部分,收录了作者追忆、悼念亡妻的诗文,文中流露的挚爱深情令人潸然,而他们从信仰而来的平静安然,又给人极大的鼓励。

第三部分,收录了关于生命成长、罪以及悔改的感悟文章。这些文章帮助过很多人,使他们的生命发生改变,建立正确的信仰基础。

作者简介

作者约翰·牛顿(1725-1807年)生于伦敦,11岁时随父亲出海。后加入海军,继而从事贩卖奴隶的勾当。一次在海上遇险的经历使他的生命发生了改变。1764年成为奥尔尼(Olney)教区的副牧师。1780年成为伦敦圣玛丽伍诺斯教堂(St. Mary Woolnoth Church)的牧师。他的传道满有力量,并且一生坚决反对奴隶贸易。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奇异恩典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部分

第一封信:奇异恩典

第二封信:早年经历

第三封信:偏离正道

第四封信:意乱情迷

第五封信:罪的代价

第六封信:脱离牢笼

第七封信:濒临绝境

第八封信:绝处逢生

第九封信:回转归主

第十封信:再度蒙恩

第十一封信:寻求真理

第十二封信:百般试炼

第十三封信:初熟之果

第十四封信:忠心侍奉

第二部分

爱妻的最后时光

纪念诗

第一首 纪念神在世事变换中恒久不变的美善

第二首 为妻子的葬礼所作的诗

第三首 爱妻去世一周年纪念

第四首 爱妻去世两周年纪念

第三部分

其他书信

论信徒的属灵生命阶段(1)

论信徒的属灵生命阶段(2)

论信徒的属灵生命阶段(3)

论人的罪性(1)

论人的罪性(2)

劝说友人悔改的信(1)

劝说友人悔改的信(2)

摘记

摘记1:重生得救

摘记2:神的赦免

摘记3:神的荣光

摘记4:神的主权

摘记5:“爱德华兹立志”摘录

约翰·牛顿自传是2010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英] 约翰·牛顿。

得书感谢您对《约翰·牛顿自传》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张金哲自传 电子书
本书将由张院士亲自执笔完成,全书20余万字,围绕其自身在我国小儿外科发展中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中国小儿外科的发展史。文中记录了大量在期间发生的各种小故事、重要事件、所感所想所悟所得。此外,文中还描述了许多真贵的病例资料。记录院士为国家和科学技术事业繁荣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及其成长经历,弘扬科学精神,彰显优良美德,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社会风气,激励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
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 电子书
从政治文化角度研究华夏与华夏化。
此生只为守敦煌 电子书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电子书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
丈夫这东西 电子书
  《丈夫这东西》是为步入婚姻的男女们互相增进了解、稳固婚姻而写的。   在《丈夫这东西》中,作者着眼于家庭的核心人物“丈夫这东西”,站在一个作家的立场,对丈夫在现代社会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丈夫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又是如何,进行了剖析和探讨。   看了《丈夫这东西》就会知道,男人或丈夫,会怎样看待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周围的人,对她们又有着怎样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