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了印度重大政权格局变化背后的原因。
内容简介
印度是实行议会民主制的国家。虽然大选是多党参选,在独立后的头40多年里除很短时期外,每次大选都是国大党胜选,单独执政。这种局面从1989年起被打破,此后20多年直到2004年,历次大选都没有一个党得到过半数席位,必须借助多党联合,才能取得执政资格。
这是印度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从国大党单独长期掌权进入联合政府时期。
本书通过叙述这一过程,阐述变化的原因,并对联合政府的形式、结构、运作方式、施政效果及联合政府的历史作用等进行分析。
本书认为印度进入联合政府时期有其必然性,是印度政治发展的必经过程,是向着更好地实现政治民主化的方向迂回前进。对联合政府带来的诸多问题,只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纠偏守正,就能把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作者简介
林承节,1936年生,安徽省金寨县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印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印度史》《印度古代史纲》《印度近现代史》《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印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史》《印度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中印人民友好关系史:1851-1949》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北京大学史学丛书》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章 1952~1989年:国大党长期独掌政权
第一节 印度宪法关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规定
第二节 多党竞争体制下国大党长期独掌政权
第三节 国大党为什么能长期独掌联邦政权
第四节 1977~1980年的插曲:人民党和人民党(世俗派)短期执政
第五节 国大党政府的主要政策
第二章 1989年后:进入联合政府时期
第一节 联合政府时期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形成新格局的原因
第三章 联合政府时期开篇:全国阵线政府的建立和运作
第一节 1989年人民院选举
第二节 全国阵线政府的建立和垮台
第三节 人民党(社会主义者)政府
第四节 矛盾、协调和破裂
第五节 维·普·辛格政府和谢卡尔政府的施政结果
第四章 拉奥少数派政府的建立和运作
第一节 1991年大选和拉奥少数派政府的建立
第二节 矛盾、冲突和协调
第三节 政府的政策和实际运作结果
第五章 联合阵线政府的建立及其运作
第一节 1996年人民院选举
第二节 印度人民党的13天政权
第三节 两届联合阵线政府执政
第四节 联合阵线政府的建构和运作方式
第五节 矛盾、协调和冲突
第六节 联合阵线政府的运作结果
第六章 全国民主联盟执政
第一节 1998年大选
第二节 全国民主联盟政府的建立和运作机制
第三节 矛盾、冲突和破裂
第四节 政府的施政结果
第七章 全国民主联盟再度执政
第一节 1999年人民院选举
第二节 政府的组成和运作机制
第三节 矛盾、冲突和协调
第四节 政策的实施和结果
第八章 2004年人民院选举与团结进步联盟执政
第一节 各政党的竞选策略和造势
第二节 选举结果
第三节 团结进步联盟政府的建立
第四节 政府面临的任务和《最低共同纲领》
第五节 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第九章 联合政府在印度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历届联合政府的建构和运作模式综合分析
第二节 联合政府运作的经验教训
第三节 联合政府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和前景展望
附录 印度独立以来主要政党及政党联盟名称中英文对照
主要参考文献
印度政坛新格局(北京大学史学丛书)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林承节。
得书感谢您对《印度政坛新格局(北京大学史学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