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马克斯·韦伯作品,关于宗教社会学研究多年的精华浓缩和心血结晶。
内容简介
宗教社会学所要研究的并不是宗教现象的本质,而是因宗教而激发的行为,因为此种行为乃是以特殊的经验及宗教特有的观念与目标为基础。因此,基于宗教意识的有意义的行为方为社会学家所应加以研究的。
韦伯的研究重点首在宗教行为对于伦理与经济的影响,其次则在于对政治与教育的影响。虽然韦伯的社会学研究生涯是以经济领域的省思为起点,如果以我们所知的韦伯作品为判断依据,则宗教社会学是其晚年的研究中心所在。
宗教社会学中,韦伯的研究举足轻重,尤其在比较宗教社会学方面的学术水准,其奠基地位举世公认。
作者简介
作者马克斯·韦伯,德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他与卡尔·马克思和埃米尔·涂尔干被后人并称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对西方的学术思想贡献巨大。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一
总序二
宗教社会学
第一章 宗教的起源
一 基于宗教或巫术动机的共同体行动之原初的此世性
二 精灵信仰
三 “超感官的”力量的起源
四 自然主义与象征主义
五 神祇的世界与功能神
六 祖先崇拜与家父长祭司制
七 政治团体的神与地方神
八 一神信仰与日常性宗教
九 普遍主义与一神信仰
十 强制神、巫术与崇拜神
第二章 巫师——祭司
第三章 神概念、宗教伦理、禁忌
一 伦理之神,立法之神
二 超神的、非人格性的力量,神所创造的秩序
三 禁忌规范的社会学意义,图腾信仰
四 禁忌化、共同体关系与定型化
五 巫术伦理与宗教伦理,罪意识、救赎思想
第四章 “先知”
一 与巫师、祭司对立的“先知”
二 先知与立法者
三 先知与传道者
四 秘法传授者与先知
五 伦理型预言与模范型预言
六 先知启示的性格
第五章 教团
一 先知、信徒与教团
二 教团的宗教性
三 预言与祭司经营
第六章 神圣的知识、布道、司牧
第七章 身份、阶级与宗教
一 农民阶级的宗教性
二 早期基督教的城居性格
三 贵族与宗教,信仰战士
四 官僚制与宗教
五 “市民的”宗教之多样性
六 经济的理性主义与宗教——伦理的理性主义
七 小市民阶层之非典型化的宗教态度,职工的宗教
八 最为劣势的特权阶层之伦理的救赎宗教
九 救赎宗教的阶级与身份的制约性
十 犹太教与印度教的贱民宗教性:怨恨
十一 知识阶层对世界诸宗教的影响
十二 犹太教与早期基督教的小市民知识主义
十三 上流阶层的知识主义、平民的知识主义、贱民的知识主义与教派的宗教性
十四 西欧之宗教“被启蒙者”教团的形成
第八章 神义论的问题
一 一神教的神观与世界的不完美
二 神义论的纯粹类型——弥赛亚的末世论
三 彼世信仰、天意信仰、报应信仰、预定论信仰
四 有关世界之不完美的问题的各种尝试解决之道
第九章 救赎与再生
第十章 救赎之道及其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一 巫术宗教与仪式主义;仪式主义宗教皈依的各种归结
二 日常伦理之宗教性的体系化
三 忘我、狂迷、病态的快感与合理的宗教救赎方法论
四 救赎方法论之体系化与理性化及生活态度
五 宗教达人
六 拒斥现世的禁欲与现世内的禁欲
七 逃离现世的、神秘主义的冥思
八 亚洲的救赎宗教与西方的救赎宗教之差异
九 救世主神话与救赎论
十 由秘迹恩宠与制度恩宠而来的救赎
十一 因信得救
十二 由预定恩宠而来的救赎
第十一章 宗教伦理与“现世”
一 宗教信念伦理与现世的紧张关系
二 作为宗教伦理之基础的邻人伦理
三 宗教对贷款取息的排斥
四 宗教伦理的生活理性化与经济的生活理性化之间的紧张关系
五 宗教爱之无等差主义与政治之暴力性
六 基督教对国家态度的转变
七 “有机的”职业伦理
八 宗教与性
九 同胞爱伦理与艺术
第十二章 文化宗教与“现世”
一 犹太教的现世取向
二 天主教徒、犹太教徒与清教徒对营利生活的态度
三 犹太教的律法宗教性与传统主义
四 犹太教徒与清教徒
五 伊斯兰教的顺应现世
六 原始佛教的逃离现世
七 诸文化宗教与资本主义
八 早期基督教的拒斥现世
译名对照表
宗教与世界
导言 宗教与世界:韦伯的宗教社会学
一 宗教社会学的范围
二 概念及其衍绎
三 宗教类型
四 各社会阶层对于宗教现象的态度
五 基督新教与资本主义
六 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
第一章 资本主义精神与理性化
一 各文化领域的理性化
二 资本主义与“营利欲”
三 合理的资本主义
四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特色——合理的自由劳动力组织
五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特色——合理的技术、司法与行政
六 理性化的问题
第二章 比较宗教学导论——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
一 世界诸宗教的“担纲者”
二 阶层利益、宗教需求与神义论
三 宗教许诺与救赎的心态
四 “世界图像”的合理化
五 社会主导阶层的宗教立场
六 达人宗教与大众宗教
七 宗教达人与世界之除魅
八 宗教伦理与经济理性主义
九 支配的类型
十 身份团体与阶级
第三章 中间考察——宗教拒世的阶段与方向
一 拒世的动机:其理性建构的意义
二 禁欲与神秘论的类型学
三 拒世的方向
四 经济的领域
五 政治的领域
六 审美的领域
七 性爱的领域
八 知性的领域
九 现世拒斥的各阶段
十 神义论的三种理性形式
译名对照表
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世界是2021年由理想国出版,作者[德] 马克斯·韦伯。
得书感谢您对《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世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