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与影子银行

资产证券化与影子银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利弊,提出证券化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在归纳总结资产证券化重要文献和美、欧、日资产证券化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比较了以银行理财产品为核心的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与以证券化为核心的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介绍了中国资产证券化实践进展,并结合各国实践经验及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作者邹晓梅,2015年6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金融市场、投融资政策研究。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数项,并在《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研究》、《金融评论》、《上海金融》、《中国投资》、《南方金融》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前言

Preface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是什么

一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

二 资产证券化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三 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

一 资产证券化的供给与需求:理论述评

二 资产证券化实证研究

三 现有研究的局限

第二部分 资产证券化的国际经验

第三章 美国资产证券化实践

一 美国资产证券化兴起的原因

二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品种及潜在风险

三 美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 小结

第四章 欧洲资产证券化实践

一 欧洲资产证券化发展简介

二 具有欧洲特色的资产证券化品种

三 欧洲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四 小结

第五章 日本资产证券化实践

一 日本资产证券化发展概况

二 日本资产证券化的典型特征

三 小结

第三部分 资产证券化的中国实践

第六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及特征

一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二 中国资产证券化实践的特点及问题

第七章 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中国资产证券化的雏形

一 银行理财产品是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的核心

二 从理财产品资金运用渠道勾勒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

三 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

四 中美影子银行体系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部分 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

第八章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稳定性的影响

一 数据来源与样本处理

二 资产证券化能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吗

三 资产证券化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吗

第九章 银行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稳定性的影响

一 理论分析及研究思路

二 数据处理与变量选取

三 实证分析:银行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ROE的影响

四 实证分析: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五 小结

第五部分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十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 结论

二 中国开展资产证券化实践的意义

三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公积金贷款证券化:中国试点、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

一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演变及发展

二 中国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现状

三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国际经验

四 中国公积金贷款证券化面临的重要掣肘:发起人过于分散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附录3 不动产证券化三种模式比较:MBS、CB和REITs

一 MBS

二 CB

三 REITs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资产证券化与影子银行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邹晓梅。

得书感谢您对《资产证券化与影子银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美国银行业开放史:从权利限制到权利开放(中外经济比较研究) 电子书
钱去哪了:大资管框架下的资金流向和机制——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2013~2017) 电子书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从资产管理的视角研究分析其资金流向和机制,探求现有市场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并给出进一步发展的市场展望或政策建议等。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信贷可得性、满意度与福利效应(中国“三农”问题前沿丛书) 电子书
本书基于农户微观调研数据,以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效果。
中国债券市场(2015) 电子书
为国内外的各类投资者、债券研究者提供专业参考。
极简投资法:用11个关键财务指标看透A股 电子书
推荐一:为财务分析零基础读者和有过股票交易却对价值投资一知半解的读者提供入门基础。 推荐二:从短期来看,股市是一台投票机;从长期来看,股市是一台称重仪。投票不能决定企业的真正价值,只有给企业称重,才能了解它的真实价值。那么在价值投资中,读懂财务报表就显得尤为重要。 推荐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指标不在多,管用就行。剔除华而不实的财务指标,掌握衡量企业的关键因素,追溯影响根本的驱动逻辑,储备鉴别能力的分析技术,练就筛选优质资产的制胜秘诀,实现复合增长的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