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

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这本书包含了对于媒介化理论的细致诠释,同时涵盖了媒介化理论在社会不同领域中的运用分析。

内容简介

书中呈现了媒介是如何在成为社会一个至关重要的制度构成的同时,被整合进入到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于作为技术、制度和美学形式的媒介的诸方面考察,夏瓦教授展现了新旧媒介如何影响人类交流,社会制度和文化想象。本书分为七个部分,对政治、宗教、游戏和惯习等方面的媒介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作者简介

作者施蒂格·夏瓦,博士,哥本哈根大学媒介、认知与传播系教授,挪威卑尔根大学兼职教授(Professor II);研究兴趣涵盖新闻媒介、新闻学、媒介史、媒介与宗教、媒介与全球化。夏瓦教授是媒介化理论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同时是《北极光》杂志主编,并在包括《媒介、文化与社会》等传播学、社会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文版前言

致谢

第一章 从中介化(mediation)到媒介化(mediatization)

一、导论

二、文化和社会中的媒介

三、中层理论(middle-range theory)

四、一个高度现代性的过程

第二章 媒介化——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一、导论

二、媒介化的现代性,抑或媒介化文明?

三、后现代理论中的媒介化

四、定义

五、作为半独立机构(semi-independent institution)的媒介

六、制度的变迁

七、功能可见性:结构化互动

八、媒介对交流与互动的改变

九、社会规范的重建

十、虚拟化和新的社会地理学

十一、共享经验的领域

十二、制度与机构的交界

第三章 政治的媒介化:从政党报刊到舆论产业

一、导论

二、变迁的维度和阶段

三、新闻业的兴起

四、新闻媒介——一种政治机构?

五、双重传播系统

六、新媒介:政治传播网络的扩展

七、可见性政治

八、政治个人化

九、聊天化政治

十、媒介政治评论员的混合角色

十一、结语

第四章 宗教媒介化:从教堂信仰到媒介魅力

一、导论

二、三种媒介隐喻

三、媒介化宗教的三种形式

四、复魅的媒介(re-enchanting media)

五、社群和仪式

六、媒介精神功能的考察

七、结语

第五章 游戏媒介化:从积木到比特

一、引言

二、童年的转变

三、小小年纪的成年化

四、玩具和媒介产业的互动

五、儿童对媒介使用的控制

六、乐高的媒介产业之路

七、游戏的转变

第六章 惯习媒介化:新个人主义的社会特征

一、导论

二、惯习和社会性格

三、从陀螺仪到雷达

四、弱联系和社交性

五、惯习的媒介化

六、媒介的承认[1]

七、软性个人主义

第七章 后记:媒介化的结果和政策

一、多样化结果

二、媒介政治:宏观与微观

参考文献

译后记

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是2018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丹麦] 施蒂格·夏瓦。

得书感谢您对《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敦煌文献与唐代社会文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由17篇专题论文改写而成,围绕敦煌吐鲁番文献而展开。
德昂族文化与社会变迁 电子书
德昂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传承与社会历史变迁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书通过对德昂族的整体性介绍,为读者呈现了云南德昂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婚姻家庭、教育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等的全貌;并通过分析关于德昂族精准扶贫的第一手资料,试图概括当前德昂族的贫困现状、梳理针对德昂族现有的精准扶贫政策,找到当前德昂族脱贫的难点与症结,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完善德昂族扶贫研究。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电子书
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
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教育 电子书
本书通过对3个留守儿童大省河南、安徽、湖南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现状与问题、媒介素养的测量与评估、媒介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总结了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国际经验,提出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政策与实践建议,并对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命运与未来进行了展望和反思。本书探索的媒介素养教育行动与方法,可为我国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提供具有参照价值的操作框架。
解读美国:现实、媒介与省思 电子书
国内学者对美国社会的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