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MATLAB仿真:基本设计方法/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技术丛书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MATLAB仿真:基本设计方法/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技术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在原有《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MATLAB仿真》基础上撰写而成,并删除、增加和更新了部分内容。全书共分为两册,本书为上册,即“基本设计方法”部分。本书共分10章,包括先进PID控制、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模糊自适应控制、迭代学习控制、反演控制、滑模控制、自适应鲁棒控制、末端轨迹及力控制及重复控制设计方法。每种方法都给出了算法推导、实例分析和相应的MATLAB设计仿真程序。本书特色如下:

(1)控制算法重点置于基础理论分析,针对机械手基本控制算法进行了深入剖析。

(2)针对每种控制算法,均给出了完整的MATLAB仿真程序,同时也给出了程序的说明和仿真结果,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3)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用性。

(4)书中介绍的各种控制算法及应用实例非常完整,程序结构设计简单明了,便于自学和进一步开发。

程序下载:全部仿真代码可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本书页面下载。

内容简介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MATLAB仿真:基本设计方法(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技术丛书)》系统地介绍了机械手控制的几种先进设计方法,是作者多年来从事机器人控制系统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结晶,同时融入了国内外同行近年来所取得的新成果。

  本书以机械手的控制为论述对象,共包括10章,分别介绍了先进PID控制、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模糊自适应控制、迭代学习控制、反演控制、滑模控制、自适应鲁棒控制、末端轨迹及力控制、重复控制设计方法。每种方法都给出了算法推导、实例分析和相应的MATLAB仿真设计程序。

  本书各部分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本书适用于从事生产过程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机械电子和电气自动化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机械电子、自动化仪表、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刘金琨,1965年生,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人。分别于1989年、1994年和1997年获东北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1999年在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自从从事研究工作以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0部。

章节目录

前言Ⅰ

仿真程序使用说明Ⅲ

第1章绪论

1.1机器人控制方法简介

1.1.1机器人常用的控制方法

1.1.2不确定机器人系统的控制

1.2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及其结构特性

1.3基于S函数的Simulink仿真

1.3.1S函数简介

1.3.2S函数使用步骤

1.3.3S函数的基本功能及重要参数设定

1.3.4S函数描述实例

第2章机械手PID控制

2.1机械手独立PD控制

2.1.1控制律设计

2.1.2收敛性分析

2.1.3仿真实例

2.2基于重力补偿的机械手PD控制

2.2.1控制律设计

2.2.2控制律分析

2.3基于模型补偿的机械手PD控制

2.3.1系统描述

2.3.2控制器的设计

2.3.3仿真实例

参考文献

第3章机械手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

3.1一种简单的RBF网络自适应滑模控制

3.1.1问题描述

3.1.2RBF网络原理

3.1.3控制算法设计与分析

3.1.4仿真实例

3.2基于RBF网络逼近的机械手自适应控制

3.2.1问题的提出

3.2.2基于RBF神经网络逼近的控制器

3.2.3针对f(x)中各项分别进行神经网络逼近

3.2.4仿真实例

参考文献

第4章机械手模糊自适应控制

4.1单力臂机械手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

4.1.1问题描述

4.1.2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1.3自适应律的设计

4.1.4仿真实例

4.2单力臂机械手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

4.2.1问题描述

4.2.2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设计

4.2.3稳定性分析

4.2.4仿真实例

4.3单级倒立摆的监督模糊控制

4.3.1模糊系统的设计

4.3.2模糊监督控制器的设计

4.3.3稳定性分析

4.3.4仿真实例

4.4基于模糊补偿的机械手自适应模糊控制

4.4.1系统描述

4.4.2基于传统模糊补偿的控制

4.4.3基于模型信息已知的模糊补偿控制

4.4.4仿真实例

4.5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单级倒立摆TS模糊控制

4.5.1基于LMI的TS型模糊系统控制器设计

4.5.2LMI不等式的设计及分析

4.5.3不等式的转换

4.5.4LMI设计实例说明

4.5.5单级倒立摆的TS模型模糊控制

参考文献

第5章机械手迭代学习控制及重复控制

5.1迭代学习控制的数学基础

5.1.1矩阵的迹及初等性质

5.1.2向量范数和矩阵范数

5.2迭代学习控制方法介绍

5.2.1迭代学习控制基本原理

5.2.2基本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

5.2.3迭代学习控制主要分析方法

5.2.4迭代学习控制的关键技术

5.3机械手轨迹跟踪迭代学习控制仿真实例

5.3.1控制器设计

5.3.2仿真实例

5.4线性时变连续系统迭代学习控制

5.4.1系统描述

5.4.2控制器设计及收敛性分析

5.4.3仿真实例

5.5任意初始状态下的迭代学习控制

5.5.1问题的提出

5.5.2控制器的设计

5.5.3仿真实例

参考文献

第6章机械手反演控制

6.1简单反演控制器设计

6.1.1基本原理

6.1.2仿真实例

6.2单关节机械手的反演控制

6.2.1系统描述

6.2.2反演控制器设计

6.2.3仿真实例

6.3双耦合电机的反演控制

6.3.1系统描述

6.3.2反演控制器设计

6.3.3仿真实例

参考文献

第7章机械手滑模控制

7.1机械手动力学模型及特性

7.2基于计算力矩法的滑模控制

7.2.1系统描述

7.2.2控制律设计

7.2.3仿真实例

7.3基于输入输出稳定性理论的滑模控制

7.3.1系统描述

7.3.2控制律设计

7.3.3仿真实例

7.4基于LMI的指数收敛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控制

7.4.1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问题描述

7.4.2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设计

7.4.3LMI不等式的求解

7.4.4计算力矩法的滑模控制

7.4.5仿真实例

7.5欠驱动两杆机械臂Pendubot滑模控制

7.5.1Pendubot控制问题

7.5.2Pendubot机械臂建模

7.5.3Pendubot动力学模型

7.5.4Pendubot模型的分析

7.5.5滑模控制律设计

7.5.6闭环稳定性分析

7.5.7基于Hurwitz的参数设计

7.5.8仿真实例

参考文献

第8章机械手自适应鲁棒控制

8.1单力臂机械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

8.1.1问题描述

8.1.2鲁棒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8.1.3仿真实例

8.2二级倒立摆的H∞鲁棒控制

8.2.1系统的描述

8.2.2基于LMI的控制律的设计

8.2.3二级倒立摆系统的描述

8.2.4仿真实例

参考文献

第9章机械手末端轨迹及力的连续切换滑模控制

9.1基于双曲正切函数切换的滑模控制

9.1.1双曲正切函数的特性

9.1.2仿真实例

9.1.3基于双曲正切函数的滑模控制

9.1.4仿真实例

9.2基于位置动力学模型的机械手末端轨迹滑模控制

9.2.1工作空间直角坐标与关节角位置的转换

9.2.2机械手在工作空间的建模

9.2.3滑模控制器的设计

9.2.4仿真实例

9.3基于角度动力学模型的机械手末端轨迹滑模控制

9.3.1机械手在工作空间的建模

9.3.2工作空间直角坐标与关节角位置的转换

9.3.3滑模控制器的设计

9.3.4仿真实例

9.4工作空间中双关节机械手末端的阻抗滑模控制

9.4.1问题的提出

9.4.2阻抗模型的建立

9.4.3滑模控制器的设计

9.4.4仿真实例

9.5受约束条件下双关节机械手末端力及关节角度的滑模控制

9.5.1问题的提出

9.5.2模型的降阶

9.5.3控制律的设计

9.5.4稳定性分析

9.5.5仿真实例

参考文献

第10章重复控制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

10.1重复控制的基本原理

10.1.1重复控制的理论基础

10.1.2基本的重复控制系统结构

10.1.3基本重复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10.1.4仿真实例

10.2一种具有多路周期指令信号的数字重复控制

10.2.1系统的结构

10.2.2重复控制器的设计

10.2.3仿真实例

参考文献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MATLAB仿真:基本设计方法/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技术丛书是2016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金琨。

得书感谢您对《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MATLAB仿真:基本设计方法/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技术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电子书
本书是业界对大规模天线原理和工程应用进行系统阐述的书籍,适应5G研究和应用热潮。国际标准化组织目前正在开展5G标准制定工作,我国也将在2020年部署5G网络。业界对于大规模天线的研究和应用也将掀起一个高潮,对于从事移动通信研究和应用的高校师生和工程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电子书
本书作者在大唐电信集团长期从事多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研究开发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丰富经验,能够从工程技术与标准化角度为读者提供深入独到的见解。同时,东南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相关领域的资深学者也作为部分章节的负责人参与了撰写工作,进一步从理论层面增强了此书的参考价值。 此前,业界没有对大规模天线原理和工程应用进行系统阐述的书籍,适应将到来的5G研究和应用热潮。国际标准化组织目前正在开展5G标准制定工作,我国也将在2020年部署5G网络。 本书体现了国内在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领域中“产、学、研、用”紧密协作的研究成果。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承载关键技术与规划设计 电子书
1.作者实际参与了中国移动5G网络在武汉市的规模测试工作,主要负责5G承载网络的设计。同时负责了中国电信深圳地区的5G承载网络规划工作,有一线的工作经验。 2.本书系统地分析了5G承载的需求,对业界分析5G承载的需求有指导作用,提出的5G承载规划与设计方法对业界的5G承载网络部署有指导作用。
5G网络全专业规划设计宝典 电子书
1.5G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本书是国内第一本5G横跨核心网、无线网和承载网的全专业书籍,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 2.本书涵盖引言篇、理论篇、规划篇、设计篇、实践篇和展望篇六大版块,从理论到实际,从顶层到落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3.引言篇是5G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在理论篇中,本书分析了5G核心网、无线网、承载网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图文并茂,系统性强; 在规划篇和设计篇中,本书详细论述了5G网络规划设计的流程和方法论,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在实践篇中,本书基于作者亲自完成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从业务模型到计算过程,从规划设计要点到方案选择,层层推进,实操性强; 展望篇从如何让AI为5G网络赋能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 4.本书编著团队来自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从1G到5G,长期跟踪国际规范,多年来一直从事移动通信网络的行业标准和规划设计的编制工作。作者曾经出版了通信行业内第一本5G书籍《5G:2020后的移动通信》,参与了中国电信5G试验网的规划和建设指导意见的编制,完成了中国电信第一个5G试验网可研报告,承担了中国电信多个省市的5G网络规划设计工作,在5G标准化演进、组网架构、网络规划、工程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心得。作者现将经验心得编著成这本宝典,内容详实,具体生动,深入浅出,相信可以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从规划到设计,横跨多专业,全面系统地学习5G。
5G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 电子书
理解5G国际标准化的一把钥匙,也是标准化领域难得的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