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各版本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名著篇目,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倡导“每一本名著都是zuihao的教科书”的理念。
《铁道游击队》是现代版的《水浒传》。个人认为这种说法不为过,原因有二:diyi ,作者知侠在谈到该书的创作过程时,曾说:“为了使这部作品能为中国的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事先我剖析了一遍《水浒传》,在写作上尽可能注意以中国民族文学的特点来刻画人物,避免一些欧化的词句和过于离奇的布局和穿插,把它写得有头有尾,故事线索鲜明,使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小高点。”第二,书中塑造的英雄人物,都是来自底层的民众,他们身上充满英雄气概,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将日本人从国土上赶出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人物栩栩如生,虽然数量上没有《水浒传》108将那么多,但老洪、李正等人身上拥有的侠义气质却与水浒好汉有一比。小说以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为核心,这本书做到了。另外,该小说是根据真实历史人物的经历改编而成,因此具有亲历性、自传性、历史性的特点,逼真地反应了抗日战争这一时期的历史风貌。
内容简介
《闪闪的红星》是一部革命战士的成长小说,它讲述了潘冬子从七岁到二十二岁之间的成长故事。在革命斗争中,潘冬子与黑心米店店主沈老板斗智斗勇,对地主黄胖子的不平等要求奋力抵抗,逃出壮丁抓捕,游过长江,终于在战火中找到了革命队伍,并最终成长为一名英勇的革命战士。通过这些精彩的故事作者为我们塑造了潘冬子这样一位爱国、勇敢、机智的少年英雄形象。本书不仅在当时是少年儿童喜爱的读物,在当今依然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英雄故事。
《小游击队员》
本书整合了王愿坚的多部中短篇革命题材的小说,包括《小游击队员》《党费》《七根火柴》等。这些故事有的是讲述红军长征时期的故事,有的是讲述与敌人战斗的故事,有的是讲述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革命家回忆战争经历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助于少年儿童学习革命传统,感受革命传统的圣洁与崇高,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崇高理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铁道游击队》是一本红色经典,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活跃的一支游击队抗日的故事。全书塑造了老洪、李正、小坡、彭亮、芳林嫂等众多英雄形象。无论在环境渲染、情节推进方面,还是人物塑造方面,小说都具有很高水平。自问世以来,该书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喜爱,成为青少年以及成人都不可不读的一本经典小说,书中塑造的英雄人物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学习的榜样。该书不仅被翻译成英、法、德、俄、朝、越等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发行,还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连环画等样式。
《两个小八路》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两个13岁的小八路军——通讯员孙大兴与卫生员武建华。全书一共两部,在第一部中,孙大兴和武建华隐蔽在一个村子里秘密地与日军、伪军做斗争。在第二部中,他们的部队与日军开始了正面的战斗,孙大兴在执行任务的途中被俘虏最后英勇牺牲,武建华接过了他的枪,立志像孙大兴一样去战斗。两个小八路坚强勇敢地与敌人做斗争的故事引人入胜,使得本书成为培养孩子坚强品格的一本优秀读物。
《刘胡兰传》是一部记录刘胡兰生平的传记体小说,小说全面地记录了她和村民们共同与阎锡山的军队斗智斗勇,与日本鬼子机智周旋,与土豪地主分田斗争的故事。一方面写出了刘胡兰坚强勇敢的性格和一心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做贡献的热情;另一方面也真实再现了晋中平川的风情物语、民俗人情。本书对于学习刘胡兰的优秀品质和作为研究刘胡兰的参考资料都是不可或缺的。
《小英雄雨来》是管桦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北部芦花村的小英雄雨来的故事。雨来爱党爱国、机智善良、勇敢无畏。他积极地参与抗日战争,掩护八路军,站岗放哨,护送鸡毛信,与敌人斗智斗勇……作为少儿红色经典之一,这本书生动展现了抗日年代中国人民自强自爱、保卫家园的美好人性。小说对乡村自然美景的渲染,对少年儿童的塑造,对活泼方言的运用,使得这本书描写真实、生动有趣,既可以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操,又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独特的文学魅力。这本书于1948年在《人民日报》上发表,1949年后被教育部编入全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影响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
作者简介
李心田,男,江苏睢(suī)宁人,当代作家,中共党员。1929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开始学习认、写文字。1943年完成学业后,在徐州一家百货店当学徒的日子里,他认清了世事的艰辛,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于是,他开始尝试通过写作来表达他对人生的认识,宣泄对世道的不满。其中中篇小说《船队按时到达》获全国优秀少年读物二等奖,《夜间扫街的孩子》获冰心图书奖。1961他写出了反映抗日少年战斗生活的独幕话剧《小鹰》和相同内容的中篇小说 《两个小八路》。 由曾经任教的文化速成中学学生的故事改编的《闪闪的红星》也影响巨大。
王愿坚(1929—1991年),著名电影编剧,作家。1929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市相州镇七村,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报社编辑和记者等。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后来又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第五届理事。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妈妈》《支队政委》《路标》《足迹》《普通劳动者》《灯光》等。有些作品曾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影响深远。
知侠(1918—1991),原名刘兆麟,我国著名作家,河南省卫辉市庞寨乡柳卫村人。抗日战争期间,知侠前往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他在山东的战斗英雄模范大会上,结识了铁道游击队的个别队员,了解了他们的故事,被他们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于是有了以他们为原型进行文学创作的想法。经过长期的深度采访和资料搜集,他将铁道游击队的故事一步步写了下来,最终形成了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
知侠一生著作颇丰,创作文字达400多万。长篇小说除了《铁道游击队》外,还有《沂蒙飞虎》。另外著有中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小队员们》《芳林嫂》,短篇小说集《铺草集》等。
马烽,中国内地作家、编剧。1922年出生于山西省孝义市,自小热爱文学,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小说、中国新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为后来的文学创作积累下丰富的经验。马烽一生创作颇丰,其中《刘胡兰传》可谓是扛鼎之作。刘胡兰牺牲之后,应有关方面要求,马烽接受了为其作传的任务。他多次前往刘胡兰家乡文水县云周西村,向刘胡兰的家属、邻里、亲友、当年的村干部进行广泛的调查。他也在刘胡兰烈士纪念馆以及团省委刘胡兰生平事迹调查组等单位翻阅与摘录了大量资料,后开始了长篇传记小说的构思。他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刘胡兰成长的历史背景,再现了对敌斗争的复杂性、残酷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不屈抗争。这部传记体小说既是女英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故事,也是人民争取解放的颂歌。
管桦,原名鲍化普。中国诗人、作家、画家,1922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三女河乡。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小英雄雨来》《将军河》《深渊》等,由他作词的儿童歌曲《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我们的田野》《快乐的节日》等。1940年,管桦离家参加抗日战争。长年南征北战的生活引起了他对故乡和童年深切的怀恋。于是,作者以故乡为背景,怀着对祖国和童年诚挚的热爱,创作出了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红色经典套装 课外书是2019年由南方出版社出版,作者管桦。
得书感谢您对《红色经典套装 课外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